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Start Poll

> [知乎] 崇禎多大程度上導致了明王朝的覆滅?
懶蛇
發表於: Aug 22 2014, 18:04  
Quote Post


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

發表數: 22,672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22-2003

活躍:46
聲望:1908


QUOTE (張學而)
看到一個說法:某人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搞好平衡。

某人上台就殺掉魏忠賢,幹掉閹黨,遂了東林黨多年的心願,但是東林黨並沒有就此對皇帝死心塌地,而是繼續玩“天下是我們的不是皇帝的”的把戲。以前皇帝還可以靠錦衣衛、閹黨(並非都是太監)等幹活偵查和平衡朝廷,現在大家都是出工不出力,互相扯後腿,皇帝耳目全都閉塞了,自然誰都不信任。袁崇煥自承五年平遼只是安慰的說法,崇禎知道嗎?知道了能幹嗎?啥也不能幹。這種情況下他再勤勞也沒轍呀。

具體而言就是1 南方收不到稅(江浙兩地就能貢獻全國1/3的稅收),所以才有消減底層公務員,李自成失業;所以才有飢荒無法救濟,三邊的收稅才會造成北方嚴重的後果。

2 遣不動兵明朝在土木堡之後就是武官地位大大低於文官,兵嚴重權利低下,士氣不振。文武關係很不好。以前以監軍太監和錦衣衛靠皇帝為後盾居中協調,現在文官一方做大毫不退讓的結果就是遣不動下面的武官,袁崇煥殺了毛文龍就是想豎威,可惜他自己也沒什麼本事,自然底下還是不聽不信任只有反抗。

以前皇帝的辦法就是礦稅(在過去也是北方財政的一大來源,但是過去礦一般是後戚和大官的),但是明朝後期民間收入工商其實是大頭,偏偏明朝不能收這個稅,東林黨為代表的南方系還想各種辦法抵制官辦商貿(比如鄭和下西洋)和間接收稅,明朝的海禁有部分就是和南方官僚的鬥爭。“不與民爭利”的民從來就不是農民……

軍隊問題戚繼光的辦法是從礦徒中從頭重新選拔訓練士兵,而不是從農民和軍戶。山東投靠滿清的那些將領、毛文龍被殺後投靠的那些很多都是礦徒出身。

東林黨自然對這兩種都是極其反感的……前者早就被廢(當然也有採礦的太監貪弊的重大原因),後者特別不被待見(他們似乎比較喜歡少數民族的兵),你光看有多少被殺多少投降滿清的就知道了。

崇禎年間南方並未受災,但是亡國之際南方卻奢華無比,稅收只有清朝十分之一。沒有後勤打仗就是個屁,更別說朝中一堆扯後腿生怕對方派系立功的。這就是東林黨的功勞——用二十年前所未有的快活換來三百年奴才生涯。


--------------------
user posted image
PMEmail Poster
Top
懶蛇
發表於: Aug 22 2014, 18:16  
Quote Post


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

發表數: 22,672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22-2003

活躍:46
聲望:1908


QUOTE (鹿北)
客觀的說,崇禎不是個好皇帝。

1 性格暴躁,急於求成,朝令夕改。
明朝末期那種內憂外患的情況,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已經十分尖銳,土地兼併,連年旱災,滿清在關外虎視眈眈,這些問題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而崇禎卻是一個十分著急的人。袁承煥豪言“五年全遼可複”,崇禎大喜過望,賜尚方寶劍,要什麼給什麼。爾後袁在關外鞏固關寧防線,被逼急了的皇太極拔山涉海,越過蒙古草原跑到皇城腳下搶劫一番,滿載而歸。滿清作為游牧民族,沒有農耕,也不能與明朝互市,為了過冬只有搶,而關外有袁崇煥,不遠千里,其實為了搶糧食過冬,這正說明袁崇煥在關外的設防是十分奏效的。而惱羞成怒的崇禎把氣撒在袁崇煥身上,後者慘遭凌遲。

2 沒有長期規劃。
第一點已經說過,明朝末期的情況已經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了,然而作為國家的首腦,掌舵人,沒有一個長期的規劃。這點比起蔣委員長差遠了,蔣有明確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國家策略,而崇禎則是拆西牆補東牆,眉毛鬍子一把抓。往往在對付中原農民軍取得關鍵性進展的時候,突然關外吃緊,然後關內將領急調往遼東前線,農民起義軍又遍地開花,形勢愈加嚴峻。

3 缺乏作為偉大皇帝的氣質,這個是最致命的。
漢武大帝當年不惜與匈奴通婚,送人送錢,換得國內安定繁榮,待我休養生息之後,蕩平匈奴,踏破賀蘭山闕,這就是作為偉大帝王的氣質,能伸能縮,該當孫子當孫子,該出手時就出手。然而崇禎沒有,他沒有這種魄力和勇氣,和皇太極議和,然後安心對付農民軍。事實上在人面前低調,當孫子這種事,不是所有懦夫都能幹得,反而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崇禎沒有,他不敢背這個罵名,怕愧對列祖烈忠。倘若崇禎能放下遼東,與後金議和,送錢送人(其實後金與明開戰,為的還是糧食布匹,作為總人數不足二十萬的少數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問鼎天下的夢是沒有做過的,後來突然發現自己佔了北京城,幸福來得太突然),解決李自成和張獻忠這幾個流氓,元氣恢復之後,對付區區後金少數民族,完全是可能改變歷史的。

4 性格上的缺點,疑心病太重。
換國防部長(兵部尚書)和內閣首輔換的太多,導致第一點-------沒有長期的執政綱領和路線,源頭除了崇禎的急躁,還有一點,那就是他沒能充分相信他的大臣和將軍們,沒能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上台就殺掉魏忠賢,扳倒閹黨,到後來文臣武將一個個都不信,還是覺得伴隨自己長大的太監們更可信,排太監到軍中監軍,胡亂指揮,欺壓將領,大大降低武將的抗敵積極性,導致很多武將投敵。甚至北京的城門最後都由太監把守,而最後李自成進京,打開城門迎闖王的,恰恰是崇禎最相信的太監們。在最後也不肯將太子送往南京監國,害怕發生安史之亂太子自立的舊事,以至於南明時代​​各立其主,互相傾軋,很快被清軍各個擊破。

關於崇禎的死
有明一代,皇帝個個不是孬種,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但是,我覺得崇禎的死法不是爺們儿的作風。真正的男人,就該像勾踐一樣,我棄國南下,臥薪嘗膽,一雪前恥才是英雄的作風。所以說,正如以上第二點所說,崇禎沒有這種勇氣和氣質,只是一個資質很普通的皇帝,沒能阻止明朝衰亡的大勢。


--------------------
user posted image
PMEmail Poster
Top
懶蛇
發表於: Sep 27 2014, 07:17  
Quote Post


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

發表數: 22,672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22-2003

活躍:46
聲望:1908


QUOTE (陳諶 @ 崇禎皇帝這麽勤政,為什麽明朝仍然亡國了?)
崇禎不是個昏君,但是也沒有力挽狂瀾的實力。他了解明朝癥結的所在,但是沒有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在他這個年紀上,能做到這一步,如果換一個歷史背景,是一個很不錯的明君。

1. 殺魏忠賢。崇禎殺魏忠賢的手段不可謂不高明,雖然九千歲是權勢滔天了點,是貪財了點,是買官賣官,是拉黨結派。但是不能說閹黨的一無是處,至少九千歲為窘迫的明朝財政提供大把的稅銀。另外,閹黨監軍方式也令文官,特別是東林黨人有所壓制,後面的事實證明,這幫文官成事不足敗事有余。魏忠賢不是不能殺,但是需要殺一個立一個,在明朝武官地位低下的時期,需要有一個黨派對立,平衡朝政,閹黨雖貪,但是忠心遠勝文官。

2. 財政短缺。萬曆三大征,雖然說不上失敗,但是耗光了國庫,加上薩爾滸戰役等,國庫連年赤字。而崇禎前後剛好碰到小冰河時期,連年災害,矛盾同時爆發。同時土地兼並嚴重,很大部分農民流離失所。在稅負重鎮江南,以東林黨人為首的核心集體抗稅,導致稅收進一步減少。崇禎年間,見的最多的一個字就是:沒錢。

3. 文官誤國。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袁崇煥,5年平遼就是個笑話,寧錦戰役,加上殺毛文龍,間接幫助後金平定後方,幾十年辛勞白費,加上私自議和,殺不足惜。二、削減冗員,裁撤冗員本事好事,但是卻沒有指向地方豪強,王公貴族,卻一刀砍向基層公務員,間接促成李自成揭竿而起。三、迂腐爭權,大敵當前,不論如何抗敵,反擔心將領擁兵自重,剋扣軍餉,侵吞土地,致軍心渙散,大淩河之戰,關寧鐵騎死不瞑目;而崇禎中後期,與後金議和,全力撲滅起義軍本是一招好棋,卻被言官撲滅,哪怕在南明時期,東林黨爭依舊持續。

4. 軍閥林立。明末更多地轉為募兵制,軍隊更多的是將領的私人軍隊,中央喪失對軍隊的絕對控制權。加上軍糧剋扣的嚴重,空餉很多,真正落在軍隊上得,極少。與後金的賞罰鮮明相比,後金的戰鬥力勝明軍百倍。加上之前幾大戰役的失敗,幾乎都是全軍覆滅,特別是大淩河之戰,明軍對後金軍隊存在極大的心理陰影。

5. 用人不明。崇禎性格沖動,太急於改變現狀,天啟本來留下一大批重臣,但是很多問題積重難反,而崇禎的原則是,只要出一點岔子,馬上換人,甚至下獄,被誅。導致皇帝對大臣不信任,大臣對皇帝不信任,即時上任也戰戰兢兢,不敢放手作為,加上崇禎後期越來越上火,殺了一大批重臣,剩下的一批不想被殺,投降後金,致使君臣離心離德。


--------------------
user posted image
PMEmail Poster
Top
1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1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Start Poll

 



[ Script Execution time: 0.0173 ]   [ 12 queries used ]   [ GZIP 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