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Start Poll

> 從《周宏濤回憶錄》看美台關係起伏跌宕, 朱有道著
張三
發表於: Jan 9 2004, 16:13  
Quote Post


四品官
*********

發表數: 1,246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9-19-2003

活躍:4
聲望:9


評論-國際評論
P29 信報財經新聞  朱有道
2004-01-08

--------------------------------------------------------------------------------


從《周宏濤回憶錄》看美台關係起伏跌宕

--------------------------------------------------------------------------------

  十二月十一日,華盛頓「國家安全檔案室」公開了一份絕密文件,披露了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二日下午兩點十分至六點期間,美國第三十七任總統尼克遜與周恩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談話全文,共三十一頁。尼克遜在會談的開場白,即向周恩來表示完全認可隨行的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在前一次訪問北京時向中共承諾的五項原則︰約束他的部屬勿再發表「台灣地位未定」的言論,不支持台灣獨立運動,阻止日本在美國淡出台灣後介入台灣事務,不支持蔣介石政府訴諸武力反攻大陸的任何軍事企圖,逐步與中國大陸關係正常化。


維護國府


  一般認為,美國總統布殊十二月九日與中國總理溫家寶會談後,對記者宣稱︰「我們反對任何旨在改變(台海)現狀的單方面決定」以及近期一連串不支持台獨或反對台獨的言論,都是以三十一年前尼克遜的承諾為根據的,藉以表明美國歷屆政府對華政策的連貫性。

  華盛頓解密文件說,尼克遜在會談開始前與周恩來約定,雙方必須嚴守秘密。現在美國單方面解密,無獨有偶,在中華民國最關鍵變局時期(一九四三年—一九五八年)任蔣介石機要秘書的周宏濤也發表了回憶錄《蔣公與我》,披露了以下秘密︰一九五一年冬「台灣地位未定」論甚囂塵上,引致國共雙方都怒不可遏時,美國國務院顧問杜勒斯曾向國府駐美大使顧維鈞解釋︰凍結台灣地位問題就是維持國府的地位,雖然波茨坦會議中確認日本放棄台灣,但因中日未簽和約,台灣未完全成為中國國土,美國唯有採取此(凍結台灣地位)立場,才能貫徹保台宗旨,從而維持國府地位;否則中共堅持台灣為其領土而視美國對台措施(第七艦隊巡弋台海),為干涉內政,按聯合國憲章第二款規定,美國就難以辯護了。


阻國軍反攻


  由這一段往事可以看出,美國政府的外交 政策針對不同的對象會有不同的解讀,又如「不支持蔣政府反攻大陸」,在不同的時期,又有著不同的彈性舉措。諸如︰

  一九四九年八月五日,美國國務院發表《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白皮書 ,把民主憲政在中國大陸的失敗完全歸咎於國府的腐敗無能。當時美國因柏林危機與蘇聯對峙,甚不願在歐亞兩個戰場同時作戰,於是美國國務院打算放棄國民政府,美國眾議院也否決了對華的援助款項,因而動搖了湖南失守後,粵系將領固守廣州的決心。

  同年十一月三日下午,即廣州失守後三周,美國駐台北領事麥克唐納奉國務卿艾奇遜的指示,向蔣介石轉達一份備忘錄,稱「美國政府並無使用軍事力量以防壎x灣之意向」。

  自福州失守後,美國國務院為防台灣落入共產黨之手,擬要求由聯合國託管台灣。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國防部參謀次長兼大陸工作處處長鄭介民應邀訪美時,美國代理國務卿魏勃讓司徒雷登轉告鄭,建議國府自動把台灣交聯合國託管,轉進台灣的國軍則須集中防嶽南島。

  一九五○年一月五日,杜魯門總統正式宣布,美國不會介入中國內戰,也不會軍援退守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同月十五日美國駐台代辦羅伯特斯特即公然對外交部北美司司長陳岱礎試探「台灣自治」的可行性。此前,他已與台灣人士許丙、蔣渭川等人密商,頗有扶植台灣獨立運動或使台灣脫離國民政府的企圖;他也與孫立人多方接觸,策動這位台灣防壎q令兵變倒蔣,還試圖以另位留美的吳國楨取代蔣介石治理台灣。

  同年三月,艾奇遜兩度就美國的亞洲政策發表演說,聲稱美國將繼續與中共通商,並允許美國輪船突破國府海軍對大陸沿岸港口的封鎖,這一切都是美國承認中共政權的先聲。但是同年六月二十五日韓戰爆發,十月共軍入韓參戰,共軍兩度直搗朝鮮半島南端;這迫使杜魯門政府改變了對華政策。六月二十七日,杜魯門斷然下令第七艦隊巡弋台灣海峽,他在聲明中要求國府海空軍停止向大陸攻擊,以此換取第七艦隊阻止共軍攻台。此舉雖然讓國軍喘了口氣,但也讓共軍在沿岸順利修建了廈門、福州等幾個重要機場,並在沿海一帶屯積了大量武器彈藥以及攻台的人力資源。


阻蔣撤出金門


  七月中旬,美國國務院與第七艦隊司令史樞波都已明確表示第七艦隊協防範圍僅止於台澎,金馬等離島不在協防範圍內。然而,共軍卻在金門對岸積極備戰。當時台灣全島的總預備隊只有七個師,所以蔣介石指示把金門的精銳部隊調回台灣備戰。

  七月三十一日遠東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飛抵台灣,翌日他在會晤蔣介石和參謀總長周至柔以及三軍司令時表示:「絲毫也不能放棄金門」「決策就是戰鬥到底!」麥帥繞過美國國務院要求調動國府空軍前往韓國助戰,還答應提供軍火與通訊設備。中共揮軍渡過鴨綠江後,美國國防部正式決定把火箭炮與各項軍用零件運往台灣,使風雨飄搖的中華民國重新成為美國整體戰略的一環。

《周宏濤回憶錄》.二之一






評論-國際評論
P25 信報財經新聞  朱有道
2004-01-09

--------------------------------------------------------------------------------


美國支持蔣介石反攻大陸內幕秘辛

--------------------------------------------------------------------------------

  周宏濤的祖父周駿彥是蔣介石啟蒙老師,曾任國民政府軍政部軍需署長。他本人二十七歲時,受蔣偉國推薦入軍委會委員長侍從室,追隨蔣介石左右十五年,歷任侍從秘書、總統府機要室主任、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赴台後,歷任財政部政務次長、行政院主計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等要職。在中華民國最動盪的時期,他正好在蔣介石身邊工作,親眼見證了蔣介石從抗戰勝利的高峰,到敗退台灣的低谷,目睹盟國離棄、爭取美援的忍辱負重;蔣介石的榮耀與苦楚、堅毅與軟弱,他無不點滴在心。


擬向東北投原子彈


  《周宏濤回憶錄》說,一九五一年四月初,國府駐韓武官電告台北:蘇軍與中共混合部隊六十萬及飛機三千餘架集結在北韓的後方,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已決定轟炸中國東北。當時,華盛頓曾下達一連串命令,不准轟炸鴨綠江大橋、不准轟炸北韓境內向東北及西伯利亞輸電的一切發電站,所以集結在東北的五十六個正規師能源源不斷地經由鴨綠江大橋輸送入韓參戰。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麥帥致電華盛頓,要求盟國授權戰場司令官跟中華民國直接談判,以吸納國軍精銳入韓助戰,但英方擔心國軍上了戰場會投共,麥帥不同意這一觀點,他在回憶錄中指出,他親自赴台視察國軍,印象是裝備與訓練俱佳,絕對靠得住。十二月三十日,麥帥又致電華盛頓,再次要求以海空火力摧毀中共的軍火工業,吸納國軍入韓作戰,並解除美海軍對國府海軍反攻大陸的戒備監控部署。

  一九五一年二月,麥帥向華盛頓報告:中共志願軍在北韓只有十天的存糧,卻要養活接近一百萬軍事人員,其彈藥供應也十分有限。麥帥制訂了一項十日內取勝的作戰計劃,他說:「我當時的計劃是首先消滅敵人的空軍力量。在夜色掩護之下,我只需要三十至五十枚原子彈,投擲在鴨綠江對岸的安東至瀋陽地區,就足夠毀滅敵人的戰機、空軍設施與地勤人員,然後立即出動四十萬中華民國軍隊和兩師美國海軍陸戰隊,組成兩支登陸部隊,分別在鴨綠江兩端的北韓邊界上登陸,沿鴨綠江推進,他們可以在兩天之內會師,這將在北韓與中共的邊上構成一道人力與火力的鐵壁,把中共入韓部隊完全關閉在北韓境內,在登陸十日之內,敵軍司令(指彭德懷)即使不被俘虜也必已餓死。我相信他在獲悉自己的空軍已被消滅及補給線已被切斷之後,立即會要求和談」。


反攻大陸虎頭蛇尾


  麥帥深信斯大林決不會根據《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挺身協助中共作戰。他說:「蘇聯不敢與我們開戰,也沒有必要為中共拚命。中共的實力膨脹已使斯大林感到不快與不安。但是華盛頓的笨蛋們(按:指艾奇遜、杜魯門、馬歇爾、杜勒斯等)卻放棄穩得的勝利,而主動要求和談,使中共獲得了喘息的機會。」

  從日後的國際局勢發展來看,六十年代古巴導彈危機時甘迺迪總統不惜一戰,蘇方馬上撤退部署在古巴的導彈;七十年代中共在新疆與蘇聯邊境試爆核彈,蘇聯始終也不敢回擊,可見麥帥的預見是準確的。

  一九五一年四月初,美國參議員瑟夫馬丁公開了麥帥給他的覆函—贊成馬丁關於利用國軍反攻大陸、開闢第二戰場的建議。麥帥的意圖曝光後,隨即引起軒然大波,杜魯門總統於四月十一日下令罷免麥帥。

  麥帥的下台,並未使蔣介石放棄對反攻大陸的規劃。韓戰的停戰談判持續了兩年多,美國為了結束韓戰,再次盤算以國軍牽制共軍。譬如東京盟總的麥克魯將軍曾建議國府在一百萬南韓役男中選拔幾十萬僱傭兵至台灣接受訓練充當反攻大陸的先鋒,美方答應負擔經費與裝備。

  我們回顧這一段歷史時發覺美國國務院和美國情報單位是分別運作、各行其是的—美國軍事顧問團要求台灣裁軍十個師,但是中情局台北站站長莊士敦卻赴台告訴鄭介民,美國願意擇定大陸沿海一個嶼,與國府合作為大陸的反共游擊隊提供後勤支援。一九五二年三月中情局遠東情報部門的摩利爾將軍在東京會晤流亡緬甸的國府雲南省主席李彌,同意恢復每月對第八軍七萬五千美元的援助;美國遠東情報局克萊克將軍答應在六周內封鎖大陸全部海岸,並運用國軍佔領海南島以牽制共軍進出印支與北韓。摩利爾還專程赴台,向蔣介石提交一份美國軍方最高層的絕密文件,稱倘韓戰和談破裂,美方將盡可能協助國府收復大陸。此前,國府向莊士敦要求一千名反共游擊隊的裝備,美方則供應了十萬人的裝備,所以李彌麾下的滇邊游擊部隊曾反攻雲南一百公里,奪佔瀾滄、耿屬等九個縣,胡宗南統領的江浙人民反共游擊軍先後攻擊大陸九十三次。

  一九五三年艾森豪任總統後,宣布解除台灣中立化、不再阻止國軍反攻大陸。這一切都是為了牽制中共。同年七月韓戰停戰協定簽署後,美國政府打台灣牌的念頭就消失了。所以一九五六年蔣介石擬出動四十萬軍隊反攻閩粵兩省時,美方拒絕支持,一九六一年大陸發生大饑荒,蔣介石擬以八吋巨炮向大陸發射戰術核子彈,但最終美方態度轉趨保守,未將核彈運交國軍,以致這項K計劃胎死腹中。

《周宏濤回憶錄》.二之二


==================
請問以上所記載的,是不是都真確無誤的呢?
如果是,我想這會是一篇可以讓大家參考的文章。
PMEmail Poster
Top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Start Poll

 



[ Script Execution time: 0.0110 ]   [ 13 queries used ]   [ GZIP 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