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模式主題
按這裡檢視本主題的原始格式
香港三國論壇 > 譙城 > [精]中國應恢復使用繁體字?


發表者: 諸葛羲 Mar 17 2009, 15:51
最近在Facebook看見有人建立了這樣一個群組:
QUOTE
支持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建議恢復使用繁體字(羲案:有人認為字本無繁簡,因此把「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
終於有政要提出
祖國同胞長年飽受簡體字荼毒
中國人 是時候覺悟了
我們要 光復繁體

http://news.qq.com/a/20090303/000332.htm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0903/news-big5-806067.html

政協委員:為兩岸統一 花10年廢除簡體字恢復繁體字? (南方日報)

為了兩岸統一,恢復繁體字?

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提出,建議全國用10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漢字,恢復使用繁體字,原因有三︰

1 上世紀50年代簡化漢字時太粗糙,違背了漢字的藝術和科學性。比如爱字,繁體字埵陪荂坐腄芋A簡化後,造成“無心之愛”。
2 以前說繁體字太繁瑣,難學難寫,不利於傳播,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是用電腦輸入,再繁瑣的字打起來也一樣,所以這個問題已經漸漸不存在。
3 恢復使用繁體字有利於兩岸統一。現在臺灣依然用繁體字,並稱其為“正體字”,深有意味,還要為“正體字”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給祖國大陸方面造成了壓力。

我不以為然。

不知大家有何高見?

發表者: 魏孝政 Mar 17 2009, 16:22
我倒認同點一,像愛沒心這種的確讓我覺得有失落感。

但簡體字用了這麼多年,國內早已經是簡體為主,要讓這樣一個龐大的社會換回繁體大約會讓人很頭痛,再說簡體字的確比了農民地區認字的方便。

那個第二點對農村就更說不去(國內又不是都是富裕村[也已經不好說],貧窮村的人那會有電腦)。

發表者: 武襄 Mar 17 2009, 17:32
我自己是很喜歡繁體字的。如果能改,我覺得是一件好事,簡體字本身就有點違背昔日做出來的中文字的本意...可能自己本來就看慣了繁體吧。

雖然說大陸用了簡體字半個多世紀了,但其實大陸也有很多人懂得繁體字,倒是很多台灣和香港人看不懂簡體....

發表者: 徐元直 Mar 17 2009, 17:46
理由比較扯談,尤其是第二點第三點。

至於強調「無心之愛」之類的說法,或許有些人覺得很重要,我卻總覺得有一股酸腐之氣在裡面。

發表者: 徐元直 Mar 17 2009, 17:49
QUOTE
祖國同胞長年飽受簡體字荼毒
中國人 是時候覺悟了
我們要 光復繁體

喜愛繁體沒有問題,這種態度就很狹隘了。

發表者: 悲慘 Mar 17 2009, 18:00
恕刪。

發表者: 魏孝政 Mar 17 2009, 18:01
QUOTE (徐元直 @ Mar 18 2009, 01:46 )
理由比較扯談,尤其是第二點第三點。

至於強調「無心之愛」之類的說法,或許有些人覺得很重要,我卻總覺得有一股酸腐之氣在裡面。

就是因為第一點有說法他才要擺第一點讓人看下去。

大約你在外國時間長了和認識簡體字,對簡繁早就沒什麼特別感覺。

不過我個人認為繁體字最能達到「說文解字」的,你看簡體字就不是這像一回事,就拿回心這個當例子吧,這個以簡體來說。外國人一看,能看得出這簡體的「心」和「愛」有關係嗎?不行吧。

所以我不覺得這是酸腐,而且繁體的確有它的優勢好處,而不是純粹的複雜,每個字都是有根有據。

發表者: 魏孝政 Mar 17 2009, 18:02
QUOTE (徐元直 @ Mar 18 2009, 01:49 )
QUOTE
祖國同胞長年飽受簡體字荼毒
中國人 是時候覺悟了
我們要 光復繁體

喜愛繁體沒有問題,這種態度就很狹隘了。

這只是喊口號的東西,而且還是有政治含意的那種,你引的這個實在毫無參考價值可言。

發表者: 魏孝政 Mar 17 2009, 18:10
QUOTE (悲慘 @ Mar 18 2009, 02:00 )
總覺得正體字和簡體字的所謂「爭」是政治,不是文化orz。

繁體字/正體字是否真的正統,聽來只像意氣之爭orz,比如我記得我的文學老師說,书自古以來都是寫做书,是民初新文化運動年間有人覺得书字筆劃不夠,不夠莊嚴,另造一個書字。所謂繁體的「正當根據」,只是民初年間通行的一種字體,若因為曾經通行所以是「正體」,這邏輯連我這白目也覺得有問題。

主簡體的人又說,所謂簡體字多從古體字中取出,其實挺有文化背景。簡化漢字也是民初以來知識份子的共同理想。不過這說法聽來又有問題,一個字體從前被淘汰了,既然它有被淘汰的因素,歷史說明這字體有缺憾以至流通失敗又何苦把一件該死的東西復活了。orz

既然兩方聽來都是鬼話,不如就搞公投之類選舉好了,其實可不可以像英文的「草書」和「正階」一樣,寫字多用草書(簡體),印刷冊物多用正階(正體),開放之後一切讓人民自行淘汰才是正途。不過聽聞內地印書有法律規定必然是橫排簡體(?)。

政府方面,回想以前秦始皇搞書同文時做的好像是小彖(可能有誤),後來很快被淘汰,改用階書。而日後統治者覺得就算用階書還是書同文了,也沒有做復興小彖的工作。若果簡體字真的優勝,放任大眾搞這些繁體正體運動不就好了,若果繁體字成為落伍、反智、陳腐,不用一條法例也可以使它消失,犯不著幾個政要在吵鬧了。簡體字若果當真能夠掃除文盲,正體字被讚的再優勝但沒有讀者還是沒意思的(茶)。

不過個人喜好上,我喜歡直排繁體字,大概看慣了,不想改變(被毆)。不知簡體字直排會有怎麼效果,從來沒看過。相信今後日記亦將繼續寫繁體字,寫日記時繁體字多筆劃,一筆一劃慢慢寫才是寫字的心情(所以被社會淘汰?),寫情信之類用簡體字運筆如飛如同買印冊卡,就是沒親切感(不用抬,我自己走好了)。不過字醜如我的人寫繁體字好恐怖,筆劃堆成一團的,這可是另一個繁體字的大問題。

但閒說來,當我看到一段古文以直排繁體字印刷,我會有看下去的勇氣,而改成橫排簡體果真覺得另一個模樣,便不想讀了(不過應該只屬藉口),彷彿在看「完全另一回事」似的。不是說正簡誰有優劣,而是說其實兩種字體還應該確實是兩回事。或者這麼比喻:我讀真小彖大彖(因為不懂分辨)寫的無標點而只會在旁邊劃圈的古文時,完全覺得自己走進另一個世界,而讀正體字和簡體字的落差,也是這個「完全覺得自己走進另一個世界」般orz。

那文說的第三點是最扯的。

照那個說法,香港不如不要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去回歸中華民國好了。

這種以政治想法凌駕於看討論文字之間的優劣的想法比較實在不正確。

發表者: 悲慘 Mar 17 2009, 18:16
恕刪。

發表者: 徐元直 Mar 17 2009, 18:37
QUOTE
既然兩方聽來都是鬼話,不如就搞公投之類選舉好了,其實可不可以像英文的「草書」和「正階」一樣,寫字多用草書(簡體),印刷冊物多用正階(正體),開放之後一切讓人民自行淘汰才是正途。不過聽聞內地印書有法律規定必然是橫排簡體(?)。

規範文字有其必要,放任不管或者並行幾種寫法容易引起混亂。當然,在非正式場合寫甚麼字體都無所謂,寫火星體都沒人理你,最多是別人看不懂。

QUOTE
不過個人喜好上,我喜歡直排繁體字,大概看慣了,不想改變(被毆)。不知簡體字直排會有怎麼效果,從來沒看過。相信今後日記亦將繼續寫繁體字,寫日記時繁體字多筆劃,一筆一劃慢慢寫才是寫字的心情(所以被社會淘汰?),寫情信之類用簡體字運筆如飛如同買印冊卡,就是沒親切感(不用抬,我自己走好了)。不過字醜如我的人寫繁體字好恐怖,筆劃堆成一團的,這可是另一個繁體字的大問題。

但閒說來,當我看到一段古文以直排繁體字印刷,我會有看下去的勇氣,而改成橫排簡體果真覺得另一個模樣,便不想讀了(不過應該只屬藉口),彷彿在看「完全另一回事」似的。不是說正簡誰有優劣,而是說其實兩種字體還應該確實是兩回事。或者這麼比喻:我讀真小彖大彖(因為不懂分辨)寫的無標點而只會在旁邊劃圈的古文時,完全覺得自己走進另一個世界,而讀正體字和簡體字的落差,也是這個「完全覺得自己走進另一個世界」般orz。

同樣道理,也可能有好幾億人看到繁體豎排就不想讀了,強行改變習慣必然會帶來額外成本,無論是在香港推行簡體還是在大陸推行繁體都是如此。當年推行簡體橫排在這方面的阻力不大,因為當年的重點在於掃盲,對多數人來說橫排豎排都不是熟悉的東西。然而現在多數人已經習慣了一種用法,如果沒有功能上的好處,那就沒有理由再去折騰一遍,支付額外成本。

說到功能上的好處---純粹從客觀角度來說,橫排的排版通用性更好更方便(如今世界上大多數文字都採用橫排),有助於多種文字或者數理公式並用(對學術論文來說很重要),人眼的橫向視角也較為寬闊,因此橫排比起豎排是有明顯的客觀優勢的,我認為當年採用橫排是很有遠見的選擇。html+css是可以做到豎排的,但現在網絡上絕大多數中文頁面(包括港、台的網站)都是橫排,原因也在於此。

發表者: 魏孝政 Mar 17 2009, 18:40
簡體當然不是完全是變了形的東西。

那個YY也太YY了吧(汗),如果所有字都可以「因形知義」就真是困難死了,否則那會有形聲字等的出現。

我是認為簡體指字與字之間的關連變得鬆散,弱化。

其實對我來說我是無所謂的(繁簡我也懂,國語我也會說),不過不單單的因為我長生在香港這個地緣關係,而是我喜歡這種比較嚴謹有關連的文字。

P.S: 謝謝你們給我一些另外的想法,我要先睡了,我只餘下4個半小時的睡眠時間了ORZ

發表者: 徐元直 Mar 17 2009, 18:59
QUOTE
大約你在外國時間長了和認識簡體字,對簡繁早就沒什麼特別感覺。

不過我個人認為繁體字最能達到「說文解字」的,你看簡體字就不是這像一回事,就拿回心這個當例子吧,這個以簡體來說。外國人一看,能看得出這簡體的「心」和「愛」有關係嗎?不行吧。

所以我不覺得這是酸腐,而且繁體的確有它的優勢好處,而不是純粹的複雜,每個字都是有根有據。

我不是說繁體字酸腐,我是說有些人用個別例子把文字結構或者美感這些東西無限放大(其實也有簡體字比繁體字好看或者更加形象的例子),似乎寫大字書法好看就是文字的主要用途,這種態度讓人覺得酸腐。

不懂中文的外國人看「愛」,無論簡體繁體恐怕都很難看出是甚麼意思。

發表者: 耒戈氏 Mar 18 2009, 00:59
我覺得簡體字寫得快,方便。字寫得快,自然有更多時間思索文章內容及書寫。就我寫簡體字而言我覺得用簡體字寫文章可以較繁體字快5-10分鐘

文章說電腦輸入繁體簡體沒分別,但是即使在現代社會仍有很多地方要用手寫字的,因為紙筆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方便的,例如香港的公開考試仍是用紙筆,因為1.不可能給試場一人一電腦,太費資源2.考生用家用電腦考試會難以控制作弊情況,況且不是人人家中有電腦3.不是人人也會中文輸入法,手寫版較手寫還要慢及不方便

語言的主要用途是用於溝通,我覺得中國大陸堶授符擐r已經通行多時,內地人已經慣用簡體字溝通,如果再要他們轉繁體字豈不是又會造成混亂?況且簡體字達不到溝通的目的嗎?我覺得簡體字更能達到這個目的

發表者: 丫全 Mar 18 2009, 02:39
To悲慘
沒記錯的話,始皇帝書同文用的是大彖,是李斯優化(?)小彖之後的產物
而且現在還是常常看得到,印章上頭 XD.gif
不過確實是沒多久就發展出楷書,甚至一路成為最暢銷(?)的字體 grin2.gif

發表者: 耒戈氏 Mar 18 2009, 02:51
秦朝用小彖,及後漢朝用的是隸書,之後是草書,之後才是我們常寫的楷書

隸書﹝在維基找的,漢朝隸書《華山廟碑》﹞
user posted image

草書﹝在維基找的,孫過庭的草書《書譜》﹞
user posted image

發表者: blade Mar 18 2009, 04:49
簡體字應該係約定俗成慢慢變化,而唔係由中央統一強令推行。

發表者: 工口沖 Mar 18 2009, 10:53
自從當年老爸買了一套簡體橫排的金庸小說之後我就開始用簡體
後來出國之後比較少接觸中文
搞得繁簡都唔拖唔水
現在寫中文變得繁簡混雜 sleep.gif
再也寫不出全繁體, 也寫不出全簡體orz

發表者: × 無 雙 野 望 〞 Mar 18 2009, 12:06
QUOTE (工口沖 @ Mar 18 2009, 18:53 )
自從當年老爸買了一套簡體橫排的金庸小說之後我就開始用簡體
後來出國之後比較少接觸中文
搞得繁簡都唔拖唔水
現在寫中文變得繁簡混雜 sleep.gif
再也寫不出全繁體, 也寫不出全簡體orz

我做功課時也有繁簡夾雜 XD.gif


==============

大陸人用慣了簡體字
不過他們應該要看得懂繁體字
不過中央大可以轉用繁體字
香港轉用簡體字吧


發表者: Leaf Mar 18 2009, 12:24
好topic加引發精彩討論;
加三分 smile.gif

發表者: 諸葛夢 Mar 18 2009, 13:05
我是支持回復繁體字的(我也加入了那個group

因為簡體字中,有很多字被簡化到沒有原來中文的精粹(以形成字),例如「個」字變了↑(囧不懂打),還有很多很多字,可惜我都只懂看不懂寫XD,總而言之就是失去了原本中文字有別於英文、法文等等,字不是以「音」創造,是以「形」創造的。當然是一部分,不是所有。

但再想想,如果真的有這個「光復繁體」,這個過程鐵定是複雜非常。
第一、不能否定簡體字「寫」、「認」的方便。
第二、中國有13億人,文盲不是完全沒有的,要是強行再推行繁體字取代簡體,所消耗的資料應該會很多(例如要香港全面用普通話,我都已經覺得不行...)

而且現在的繁體定跟漢朝的「繁體字」都差很遠,是不是又要回復到那時才是...?

當年用簡體字的目的是減少文盲,現在又不是每個中國人都懂很多字,別說要認繁體字,就連轉變過程都一團糟。

原則上我是支持回復繁體字,但現在絕對不是時機。我看現在要回復「繁體字」比不回復更糟吧~

發表者: 悲慘 Mar 18 2009, 14:20
恕刪。

發表者: 諸葛羲 Mar 18 2009, 16:13
欣見各位關心中國文字的問題。

有勞悲慘提供陳雲的文章。略看一過,我的感覺是:陳先生多次高舉甚麼「文字學義理」、「造字學」(恕我孤陋寡聞,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有這門學問)、「六書的規律」、「造字理念」,然後批評簡化字「悖理」云云,聽上去很有道理。可是,我認為陳先生其實根本不懂文字學,他只是不斷在亂拋術語,自製概念,拘執於一己的偏見,完全沒有理性客觀地看待問題。(近日俗務纏身,稍後再好好回應,為陳先生解一解毒。)

發表者: 徐元直 Mar 18 2009, 17:55
QUOTE
因為簡體字中,有很多字被簡化到沒有原來中文的精粹(以形成字),例如「個」字變了↑(囧不懂打),還有很多很多字,可惜我都只懂看不懂寫XD,總而言之就是失去了原本中文字有別於英文、法文等等,字不是以「音」創造,是以「形」創造的。當然是一部分,不是所有。

或許是我沒文化,反正在大多數跟簡體字有區別的繁體字當中我根本看不出所謂的「原來中文的精粹」或者「象形的根源」(除非專門去查資料研究這個字)。

就拿你舉的「個」字來說,你能一眼看出其象形根源嗎?如果你看得出不妨解釋一下。我查不到有關資料,不過讓我直觀分析的話,我認為「個」字是左形右聲,因此簡化的「个」字根本沒有把象形的部分簡化掉,剛剛相反,簡化字是去掉了表音部分(有錯請指正)。你怎樣看出「個」字的「固」才是以形創造的部分?

如果那些執著於「原來中文的精粹」的人在日常使用中根本看不出「原來中文的精粹」甚至會錯誤理解「原來中文的精粹」,那這種「原來中文的精粹」究竟有甚麼實際的意義?

發表者: 懶蛇 Mar 18 2009, 18:00
個人比較習慣繁體﹐最好當然是簡繁並用﹐兩者都保存下去﹐不過更重要的是不折騰﹐用慣一種就別再轉了﹐折騰這種東西中國再負擔不起。

發表者: 徐元直 Mar 18 2009, 20:23
QUOTE
[離題] 論壇中可以浪費資源地設計一個豎排版面嗎?

我覺得這「傳統」排版還是有市場的。 [/離題]

技術上可以,但我不打算花這個功夫,因為豎排論壇沒有突出的實用性,相反有很多排版問題需要解決(直接加上全文豎排的code只會導致版面一片混亂,要把排版搞好沒那麼簡單),付出與回報完全不成比例。

QUOTE
好幾年前我見過有人的個人網站用直排中文我看起來感覺很糟糕,他的設計那頁面的「高度」長於我的頁面,效果如同不會分行的記事本一樣,開新頁不會預設到右上端,左右亂拉的效果甚差,直排至少跟window的IE視窗不太和諧了。想帶出的是,其實直排的技術在網上比較不成熟或者至少不流通吧,不應把直接說成被淘汰,而是根本沒有選擇,若果在yahoo blog / 新浪 / xanga / 無名小站 之類平台提供直排版面,我覺得還是會有一撮人選擇的。作為愚民,我相信大多同類比較相信電腦必須用橫排。

正因為豎排通用性不佳,橫排是世界文字排版的潮流,電腦的UI設計才會以文字橫排為基準,這才造成了豎排頁面設計困難、排版效率低下,這正是豎排被淘汰的理由。沒有選擇?這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電子媒體已經選擇了橫排,甚至可以說人類文明已經選擇了橫排(比如數學公式就是橫排的)。

橫排成為文字排版標準跟西方文明領導近代文明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歷史潮流如此,中文也沒有必要為了「保留傳統」而非要逆流而行。大量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是文明演變的主要方向,豎排中文也許會生存下去,但橫排無疑是今後中文排版的主流。

QUOTE
很同意那段簡體字弊於「省字增文」,就只是這一點也應該用心保留繁體字,或者局部地把簡體字「繁化」,至少不應該立例禁止人印繁體直排。不求寫字效率的地方,例如證件,印刷刊物,招牌都應該大幅地保留正體字orz,因為很同意這篇文,雖轉貼不加感想之風不應長,但就此厚顏照貼一次了。因為是看著字一字一字慢慢打出來的,沒有校對,錯別字可能甚多,先作道歉。

立例禁止在學校(古文書籍除外)以及公共場合(手書牌匾除外)使用包括繁體字在內的不規範漢字是為了規範文字的使用,而規範文字使用是為了增加溝通效率。我在前面也提過多種寫法並行會導致混亂,降低溝通效率,因此任由繁簡並存從實用的角度來說並不可取。

p.s. 你寫了很多感想嘛,明顯不是轉貼不加感想。其實我覺得純粹轉貼也沒有問題,重要的是轉的東西有意義,以及轉貼的人不要轉完就跑逃避討論。

下面選擇文中關鍵的地方駁一駁:

QUOTE
如簡體的「后宮」,是皇后的正宮還是皇帝的後宮,當年就不加顧慮,將來國人不會用「余」自稱;化鹹為咸,也是設想後人少用咸為虛詞。將「願」簡化為「愿」之時,也不會預計今日內地人竟然重新讀起《論語》來,讀到「鄉愿」這個詞(愿是謹厚之意,與願不同義)。某些生僻字,日後變成常用之後,便來不及簡化,如中共辱罵西方「政治挑釁」的釁字。生物學有了「幹細胞」(stem cell)之詞,簡體寫成「干細胞」,原本的「乾細胞」(dry cells)又不知如何是好了。

反對簡體字者來來去去都是這幾個例子,早就被說爛了,我讀了二十幾年的簡體字卻想不起來甚麼時候碰到過純粹因為簡體字而造成的文意不清(這些專門設計的「例子」除外)。其實中文裡面一字多義、一詞多義的情況多了去了,遠比純粹是簡體字造成的一字多義多得多,怎麼就沒人叫囂中文有巨大流弊呢?英文的dry cell還是乾電池呢,還是乾燥的儲存格呢,看來英文也有巨大流弊,連電池、細胞、儲存格都分不清。閱讀要看前文後理,想要看不出哪個是皇后的居所哪個是皇帝的後宮那是很困難的,想要看不出甚麼是乾細胞甚麼是幹細胞也是很困難的。幹細胞是常用字,真要描述乾燥的細胞就直接說乾燥細胞嘛,很困難嗎?如果碰到這樣簡單的問題就「不知如何是好」了,那他根本沒資格使用中文。

QUOTE
其二,中文之詞組並無分隔,端賴文意辨義,是故歷代添文造字,演化字義,增強文字傳意的準繩。中共以簡化字取代歷代的新造字之後,難以預計日後中文的構詞組合。如廢謗了「製」字,生物化學興起之後,用簡體字寫的「制氧」,不看前文後理,誰知是抑制氧氣還是製造氧氣?實驗室從內地買來一個細菌培植箱,環境控制鍵板上有一個「制氧」的鍵,香港的技術員敢貿然按鍵嗎?

太扯了,誰會把抑制氧氣說成制氧?香港、台灣出的設備就敢把抑制氧氣說成制氧嗎?說「抑氧」還勉強靠譜些。

QUOTE
可能是這個原因,用直排的中文書讀得比較慢,比較用心。這彷彿是鬼話,但我覺得確實有影響,而這影響是正面的。把自己的橫排網誌用直排原稿紙抄,就 馬上經不起考驗,贅字連連。中文風格被提倡的好像是字少而意義多,因為字少,句式也靈活多變,今天人常說青年人說話多有廢話,練筆少之餘,我覺得這可以部 份歸咎到他們的文字是橫排的,看字太快,一兩個冗字可以便不自覺的或容忍或忽略了。(不用拖,我自己走)

文筆不好廢話多也能怪排版?怪閱讀太方便?很好很強大。按照這種邏輯,作者乾脆用斜排、圓排、波浪排寫作算了,保證行文簡練程度再上N層樓。 twisted.gif

QUOTE
簡體字易寫難認,乃造字學之一大敗筆。很多簡化字由行草而來,書寫方便,印刷成書卻難以辨認。(慘喊:我不懂看簡體字,書直接引用簡體字為例,故在此按喜好和僅有知識選取幾個便算。)鸟马、风凤凡、气乞、丰主、无天、厌广、阴阳、设没、划剗,驟眼看不出差異。邏輯虛詞如此字可用簡體的字型,使之與「設」相似。有与没有、设法与没法、设想与没想,一字看錯,全句讀錯。進入電腦打字時代,中文輸入法可減正體字書寫之困,而且字體筆畫愈多,輸入的編碼反而愈少,字形也鮮有重複,打正體字變得比打簡體字更快。假若當初是逐步整理字體,而不是一次頒令,便可以靜待印字技術演進,不至有枉作聰明之憾。猶如當年大際如果容許自由經濟與國營企業及農業公社混合並存,不一次過強制推行共產主義,大陸也不會延誤國計民生三十多年。

(我按:設和沒的簡體真的很像樣,我買的第三版中打字的甚至眼誤混淆二者。囧)

明明是自己能力不行,作者卻怪完排版怪字體,實在很失敗。

其實鳥馬風鳳(鸟马风凤)等字在字體小的時候(比如像論壇這樣)不見得繁體會比簡體好認,由于小字體無法完全顯示多筆畫字的所有筆畫,簡體字往往會因為筆畫清楚而更清晰,較複雜的繁體字卻會糊成一堆。

人腦的可塑性是很強大的,只要看得多,閱讀繁體簡體都不會有太大問題,而且都可以達到很高的閱讀速度,比講話快得多。大陸十幾億人用了簡體幾十年,有多少人投訴寫法太接近導致閱讀困難?我看過的簡體字文章少說也有幾千萬字(如果不是上億的話),看過的繁體字數量大概也差不多,我都沒覺得有問題,更沒覺得看繁體字會比看簡體字更快,幾時輪到他來杞人憂天?

不會看簡體就應該去學,而不是去抱怨,甚至去假設大陸人民看簡體跟他一樣痛苦,那些自以為是的傢伙太搞笑了。

QUOTE
猶如當年大際如果容許自由經濟與國營企業及農業公社混合並存,不一次過強制推行共產主義,大陸也不會延誤國計民生三十多年。

暈,跟自由經濟並存?恐怕他根本不懂甚麼是計畫經濟,甚麼是農業公社,而且連社會主義跟共產主義也分不清。改革開放以前真正延誤國計民生的是混亂的政治運動,不是社會主義制度或者計畫經濟,後兩者在建國後二三十年裡對國家建設還是有很大幫助的。百廢待興時馬上就玩自由經濟,後果會很糟糕。

離題了,不過這種牽強附會的態度在文章中倒是貫徹始終。

發表者: 徐元直 Mar 18 2009, 20:34
如果想了解推行簡化字的過程和根源,在這裡有些介紹可以一看:

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cms/turnpage/turnpagebysortidxi.jsp?column_id=62&sortid=0

發表者: 武襄 Mar 19 2009, 04:21
其實歷朝歷代都有其使用的不同文字,以前一開始由繁轉簡,是因為十個有九個都是文盲,沒有甚麼很多人懂繁體要轉做簡體的煩腦,現在不同了,要用慣簡體字的大陸去遷就港澳台三地不到一億的人口去轉變使用繁體字,本來就沒有甚麼可能了。好像你叫我看慣繁體轉用簡體,我就非常不習慣。

繁簡我是覺得可以並存的(雖然我還是很喜歡繁體),至少大陸沒有因為簡體普及而使繁體字完全消失,很多大陸人都是簡繁都懂的,其實想一想文字的演變不就是變得越來越易寫易懂嗎?由古代的象形到現在的簡體,不同的統治者就是為了方便而去使文字變得更加易寫,文字的本意就是使溝通、表達和記錄上更加方便(這是我的認為),越變越易寫是正常的,難寫難懂的自然會被淘汰。

所以嘛,轉不轉不要緊,我看得高興用得爽就好,大陸也不能強行使港澳台三地轉用簡體,同樣我們也不能強行要求大陸轉用繁體一樣。

發表者: 悲慘 Mar 19 2009, 07:26
恕刪。

發表者: 徐元直 Mar 19 2009, 11:03
QUOTE
這裡就是減筆增文,本來中文的乾和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乾是乾,燥是燥(不過我中文太差所以也不知道有甚麼分別,可能乾的意義傾向缺水(使之缺水),燥從火部應傾向指人煩惱,帶有活動的意義(缺水的影響),合二字生了另一個意思,原本的乾就用兩個字缺水代替,燥亦然,只是胡說八道亂猜的。)這乾細胞應用一字表達就應用一字,用兩個近義字來稱呼中文字與字之間的分別就含糊起來,也是陳雲所說成了符號,成了字母。

你還是沒有說明乾和燥究竟有甚麼分別(細胞可不會產生煩惱),乾燥一詞又怎樣「生了另一個意思」。就算兩個字追根究柢、尋本溯源地分析出來確實有一點分別,絕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有甚麼分別的「分別」有意義嗎?我看沒啥意義。在現代中文裡無論乾還是乾燥的意思都是dry,就是那麼簡單。有人痛惜簡化字失去了「原來中文的精粹」成了符號字母,可是連痛惜者自己也不知道所謂的「精粹」究竟是甚麼,這種痛惜難道不虛偽嗎?

何況除了幹細胞這種特例,你還能找出多少字形簡化後詞彙必須變長以避免混淆的例子?幹細胞總不會影響人們寫詩吧。一兩個不常見的孤例如何證明「把中文變得很糟糕」「簡體字暗中是這演變的助力」?這個推論的跨度也太大了,有點自由心證的味道。

QUOTE
當然干字此例也甚劣,其實把乾轉干也同時把乾(八卦)和乾(缺水)的一字多義拆出來,方便辨義,但八卦乾坤不是常用字,幹乾卻常用,我不知內地人怎麼想,但我取向應該直接把乾燥的干和幹部的干稍微繁化以辨義。當然繁體字不是完美的,所以要改,但改的話也不是改到現存簡體這模樣嘛。

你認為幹乾兩字混用造成了混亂,導致閱讀困難,所以不應該簡成一字。然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佳辦法,我看了那麼多簡體字文章,並沒有感覺到某些人(如陳雲)在不斷強調的混亂。閱讀是要看前文後理的,製造一字雙關、一詞雙關完全有可能,但還要花腦筋去設計呢,日常使用哪有那麼容易混亂。

QUOTE
當然簡體當前的問題也不大,但又YY地想若要把普通話和中文提升到今天英文的地位,這些小缺點不應該解決嗎?就實用而言當然可以容忍,以前中文沒有甚麼權力機關規定,假借字多到嚇壞人,士人一樣可以用來作文寫詩。但假借的感覺總而言之不太好~_~。中國人可以一直努力把字慢慢分辨出來,筆劃才日漸繁複起來,簡體字又突然跳到從前,中文的活力就原地踏步了。

中文的活力是由甚麼決定的?筆畫多少或者字典收錄的字數多少是中文活力的決定性因素嗎?中文字越多,寫法與字義對應越是單一便越好嗎?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文字的活力來自其表達能力,而表達能力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是表意的豐富程度,二是表意的準確程度,兩方面達至某種平衡才能把實用價值最大化,文字才會有活力。

舉例來說,文言文便是含義極豐富但準確性不高的文體,同樣一句話經常可以產生不同的解讀,而白話文就降低了含義的豐富程度(因此需要更多字數來表達同樣的意思)同時增加了表意的準確性,更加切合如今的使用需求。從個別文字的角度來說,一個字對應的含意越多,可以表達的意思就越多,但準確性就會下降,然而無論是簡體還是繁體,在這方面的分別都不大。表面上簡體中有一個簡體字對應多個繁體字的現象,但這並不是很普遍,而且被「簡併」的繁體字也不容易混用,引起混淆的情況極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一篇繁體字文章可以直接用電腦轉換為簡體字文章而不會產生任何歧義。因此從表達能力來說,簡體和繁體應該是相當接近的。既然表達能力接近,我認為文字的活力就不會有明顯區別。

QUOTE
簡體風鳳只差一劃,在某些寫字挺有風格的傢伙筆下,簡直沒有分別。當然繁體字也多有這個問題,比如烏鳥,贏嬴,裹褭褢堙A跌趺,但得要知道某地方簡體有問題,繁體又居然沒有,就只是這點繁體字的書也應該被印吧orz。

書是手寫的嗎?

再說了,用簡體或者用繁體是綜合各種利弊做出的選擇,也是歷史機遇造成的結果,不是說「簡體在某某方面有優勢所以這次用簡體」,然後「繁體在某某方面有優勢所以下次用繁體」,轉來轉去只會讓人無所適從,文字也就無法規範了。所以我在前面說過,繁簡混用是行不通的。

QUOTE
聽到內地印刷刊物必以橫排簡體,否則違法,感覺囧掉。

我沒聽說<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對排版有規定。

發表者: Caesar Mar 19 2009, 11:35
在另外一貼我曾提出過這個 ,現在既然舊題目又再炒熱 ,也不妨再拿出來說說 .

鄧肅說得不錯 :「外國之巧 ,在文書之簡 ,故速;中國之患 ,在文書繁 ,故遲 .」
的確 ,以英文來說 ,字母只二十六個 ,不同的組合成了不同的字 .也有可能會串錯字 ,可是卻省略了漢字的一個大問題 .
漢字不是以字母為單位的 ,而是以一個個不同的字為單位 ,動輒上千 ,對初學者而言難記難用 .

那麼簡化漢字呢 ?可否改善情況 ?我不知是否真的可行 ,只知簡化時仍有問題存在 .
若簡化過到 ,硬要畫上一條硬性規定 ,例如希望大多數的字都要限制在十畫之內 .
則字與字之間相差不遠 ,難於分別 .
認錯字 ,寫別字錯字的機會將會大大提昇 .
反之若簡化不足 ,則效用不顯 ,徒費心力矣 .

說來我個人是比較喜迎回復使用繁體字的 ,沒有什麼偉大原因 ,只是我對繁體字有一種特別的歸屬感 .
即使考試 ,做功課時若用了繁體字則能省下一點時間 ,可是我仍是願意多花幾分鐘 ,寫繁體字 .

發表者: 悲慘 Mar 19 2009, 12:01
恕刪。

發表者: taojh Mar 20 2009, 02:03
QUOTE (悲慘 @ Mar 19 2009, 15:26 )

聽到內地印刷刊物必以橫排簡體,否則違法,感覺囧掉。

没有听说过,如果有这规定也应当是新近出的吧。

20年前本人家中的一部《醒世琩央n即是繁体竖排。
去年购入一本《三国志集解》亦是繁体竖排。

發表者: 茶水小妹蘋兒 Mar 20 2009, 03:21
我倒是聯想到漢字的廣東話讀音。電視台招聘人時要求的讀法,其實已經不統一+一改再改,正常人是不會記得著的。連傳媒系的人都難於理解,可想而知,語言標準的改變,對於一般人來說其實是一件帶來很大麻煩的事。(其實普通話讀音有沒有人來惡搞?沒有的話,要是漢字廣東音也找一個誰來說了算就好。)

又想到,王力雄在《我的西域,你的東土》中有提及過,維吾爾人用的文字,在近代曾經歷兩次改變。文革至改革開放期間曾改成另一種寫法,後來又改過來,結果文革期間唸書的人因為不認得新文字,所以都變成文盲了。

如果重新在內地推行繁體字,可想而知會有同類的情況。我預期一個理智的政權在可見的將來,都不會恢復繁體字。

==========

個人比較喜歡繁體字,會覺得像愛字埵陪茪艅犖媦g法,不是為了寫大字好看,而是表達著文字與詞彙的力度。但這種東西也許很因人而異,可能對一些人來說,怎樣寫也差不多,也不好說。然而漢字作為象形文字,怎樣寫其實是有分別的,不像拼音文字那樣,只要憑音表意和能相互分辨就好。

發表者: 阿暪 Mar 21 2009, 04:16
(facebook這個group我也留意到, 關於繁簡字我也在facebook裡寫了篇文)

雖然由於我個人的教育背景, 以個人觀感上我比較喜歡繁體字.

但如果要中國「恢復」使用繁體字, 我是反對的.

現在的簡化漢字已經推行了幾十年, 如果現在又突然變回去, 那一定會增加了很大的社會成本. 一套文字在全國上下, 每天運作, 各行各業都在應用, 教育推廣人民學習, 而熟習一套文字非一日之功, 各界全面更新非一朝可達, 文字政策又豈容朝令夕改.

而且簡化字也並非如某些繁體極端支持者所聲稱, 「純屬中共製造出來, 割斷中華文化」之類, 現在的規範漢字(簡化字)很多也是草書 木皆 化, 或者復用一些較有效率的古字 (例如以网代網, 這比繁體字一來筆劃更少, 二來比繁體字更能以字型代表事物本身, 而這是那些人所聲稱的「繁體優勢」). 又或者是一些民間已經普遍使用的(當時的)異體字.

有論者謂簡化字是由政權以行政手段推行, 所以並不可取, 而繁體則是民間發展出來的「自然狀態」, 是自己達到最有效的文字之類. 這純屬扯談. 試問古往今來有哪套文字不是由政府推行規範? 漢字統一不也是秦朝的政令, 小篆體不也是又李斯制定. 如果是純粹放任自然, 那必然不會出現一套統一的規範文字, 而是由各地(甚至各行各業)按當地條件發展出自己一套文字.

我的想法還是跟從前說過的一樣: 簡體字固有其不足之處, (例如某些不同的字併為一字, 雖然並未至於出現嚴重混亂, 但也不見得比用兩字分工更有效率.) 然繁體字亦非完美. 繁體字筆劃較多, 對初學者/非母語者而言顯然更難掌握, 書寫速度亦較慢. 以中國農村的教育資源條件而言, 推行簡體字比推行繁體字更有助於掃除文盲. 雖然簡體字的普及勢難逆轉, 但這不代表現在的規範漢字(簡化字)是漢字的終點, 文字演化依然會進行, 漢字字體不會以現在簡化字的形態萬世不易. 而就短期而言, 現在的簡化字並非完美, 還有一些微調可以進行(例如某些字恢復為兩字分工), 將來還可就某些不足之處再行修訂, 或者將來在裝字上也能更有美感. 至於繁體字的前途, 我認為繁體字不至於湮沒, 但相信會越來越少地方用到, 或者將來會只剩下在禮儀裡會使用.

----------------------------------------------

另外, 我認為繁體字較美觀並不是純屬個人觀感, 而是客觀事實. 主要是因為繁體字筆劃較多, 書寫者能有更大自由度去裝字, 在維持平衡和美學上的不對稱性更能靈活控制, 而且現存的繁體字經多年來人們不斷裝字, 自然能被改進到很美觀, 甚至為了美觀而選擇更繁複的字體. 相反, 簡體字是文字改革委員會在一段較短時間內(幾次)制定, 他們對字型的選擇是以實用和減少筆劃為目標, 那麼字體的美感這個因素自然較大機會會被放棄.

發表者: 徐元直 Mar 21 2009, 04:40
QUOTE
另外, 我認為繁體字較美觀並不是純屬個人觀感, 而是客觀事實. 主要是因為繁體字筆劃較多, 書寫者能有更大自由度去裝字, 在維持平衡和美學上的不對稱性更能靈活控制, 而且現存的繁體字經多年來人們不斷裝字, 自然能被改進到很美觀, 甚至為了美觀而選擇更繁複的字體. 相反, 簡體字是文字改革委員會在一段較短時間內(幾次)制定, 他們對字型的選擇是以實用和減少筆劃為目標, 那麼字體的美感這個因素自然較大機會會被放棄.

在電腦或書本上看小字我認為沒甚麼分別,不過寫書法的話繁體確實工整好看些。在國內即使是規定必須使用簡體字的某些場合,手寫的書法字依然可以用繁體。

發表者: 參謀ABC Mar 21 2009, 04:49
QUOTE
而中共規定推行簡體字的手腕想來強硬,沒有深究便姑且信了。

洗腦果然無處不在,嘿嘿

發表者: 諸葛夢 Mar 21 2009, 13:26
以下是某blog轉載的。我看有不少可取的地方,所以轉載給各位看看。
==============================
近來由於聯合國宣佈廢除繁體字,引起了香港及台灣的反對熱潮,香港、台灣人,以及許多大陸的文史哲系教授和作家都爭取保留繁體字。之後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便提議以10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漢字,恢復使用繁體字,接著又引起了要求廢簡復繁的熱潮。

我是贊同繼續保留繁體字的,但對於簡體字是否需要廢除,我認為仍有斟酌空間。人們常常把簡體字的文化地位貶得一文不值,事實上又是否如此?繁簡能否同時並存?這點很應該討論一下。

贊成廢簡復繁人士的理據通常都是根據潘慶林的三個論點延展開去,那三個論點就是︰

1 上世紀50年代簡化漢字時太粗糙,違背了漢字的藝術和科學性。比如爱字,繁體字埵陪荂u心」,簡化後,造成「無心之愛」。
2 以前說繁體字太繁瑣,難學難寫,不利於傳播,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是用電腦輸入,再繁瑣的字打起來也一樣,所以這個問題已經漸漸不存在。
3 恢復使用繁體字有利於兩岸統一。現在臺灣依然用繁體字,並稱其為「正體字」,深有意味,還要為「正體字」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給祖國大陸方面造成了壓力。

有關以上三個論點,容我作一點質疑。第一,簡化漢字真的很粗糙嗎?我們從不少簡化例子中反而看出創造者的有心之處。例如是「门」字,既能簡化筆劃繁複的「門」,又不失其意;又例如「犹」字,把形聲的字改了,筆劃既少,音亦相同。而潘慶林舉出的「爱」字,他認為是變成了「無心之愛」,有違倫理。我則認為,「爱」字並非無心,而是簡化的把「心」隱含在一個「友」字當中。「友」表達了亦妻亦友的關係,既有心互相照料,又表達了伴侶之間已是男女平等的關係,這非但不是「無心之愛」,反而是有心之極。況且,只舉一個字作例子,縱使精警,不是過於輕浮了嗎?

第二,很多人都是用電腦輸入問題便不存在,這論點我也有些質疑。首先,很多人便代表可廢除?那又置那些沒電腦的人於何地?讓我舉一個差不多的例子︰「以前說文言文太繁瑣,難學難寫,不利於傳播,但是現在中國已有完善的教育制度,當中以香港最為頂尖,再繁瑣的文法也沒所謂,所以這個問題已經漸漸不存在。因此,文言文應該恢復。」你認為這合理嗎?或許有人會說,文言文已沒人學,而繁體字卻依舊在使用。那我倒想問一句,現在白話文中的典故不是從文言文中演化出來嗎?現在不論是內地、香港,還是台灣的中小學,不是仍在學文言嗎?反之,懂得繁體字的反而比懂得文言文的少。你說繁體字應該取代簡體字,那文言文為何又不應該取代白話?這豈非雙重標準?

第三,恢復使用繁體字有利於兩岸統一,而為何不是少數服從多數,而反而是多數服從小數?寫簡體字的人總比寫繁體字的多呀。而台灣把正體字申請入世界文化遺產,為何又會對內地造成壓力?韓國是在1949年才正式廢除漢字,和內地時間上相差無幾,為何又不會韓國造成壓力?況且,這亦不見得會影響兩岸統一的進程,要知一個國家的語言文字差異是正常的,在波斯尼亞這一國家,便同時以波斯尼亞語、克羅地亞語和塞爾維亞語作官方語言;更何況,我們簡體字和繁體字如出一轍,既懂繁體字,一理通百理明之下,不消一天便能學會簡體字,這就根本不成什麼問題了。(註︰只懂簡體字的則難以學會繁體字,原因在於繁體字繁複得多,「他」、「她」、「它」以及「復」、「複」都是他們未必分得清的,因為簡體字表裡只有一個「他」字和一個「复」字。因此,我認為若要遷就,應該反而是香港、台灣人應該多遷就內地人。)

從網友的討論中可以看到反對簡體字者往往只是因為不懂寫簡體字,而一些稍有理智的亦顯得不懂內地國情。這點實在值得關注。

有人說,在香港、台灣,人們都是學繁體字的,文盲數字卻極少,亦不見得簡體字會有多大幫助。我非常反對這種說法,要知香港、台灣是已發展地區,內地卻仍以農村人口佔多數,文盲則比港台多得多,這是很多港台人不能理解的情況。而簡體字的確對內地人學寫字有很大幫助,因為很多簡體字都變成了形聲字,只要學會寫一個「尤」字,便可拼出「优」、「犹」、「忧」,這種多配搭的特色,的確比起繁體字容易學。我們在批評簡體字的同時,亦不應抹殺簡體字的好處,否則便有欠客觀。

也有不少人說,簡體字失去中文字有藝術感的特點,只著重易寫,不著重美觀。我普遍認同這觀點,卻對於附和者中某部分人作出質疑。繁體字的確較簡體字美觀,但若一個人本身寫字過於醜陋,就算多美的字也會被他寫得很惡心。我自認一手字寫得不算太醜,還可入目,但許多香港人寫字卻有欠美觀,對於這些人,還有資格說出這個理據嗎?

我認為繁簡是可以並存的,有一網友提出「繁簡並存 --『繁』為主,『簡』為輔」;效法日本,上小學時期先教授簡體,中學才教輸繁體」的說法,很是創新,也合符我的本意。我認為平時抄筆記、寫日記時寫簡體字無礙,在測驗、考試中也可接受,而在一些較嚴肅的文件、表格,則最好用繁體字。這種概念也許並不能獲得很多人支持,但這是我的宏願,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用這樣的方法。

======================================
其實中國內地很多人寫書法都會用上繁體字,書法上的美觀感要那麼介意嗎?

一字多意,其實稍為動動腦筋都會看得懂,這又不是理由。繁簡並存就不行嗎?

發表者: 參謀ABC Mar 21 2009, 13:5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第十七條 本章有關規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體字、異體字: 

(一)文物古跡; 

(二)姓氏中的異體字; 

(三)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 

(四)題詞和招牌的手書字; 

(五)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准的特殊情況。

發表者: 黃巾小賊 Mar 22 2009, 13:00
QUOTE (參謀ABC @ Mar 21 2009, 21:59 )
(五)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想起有一次我到圖書館借一套舊版的中華書局《三國志》,那個圖書館職員看見資料項寫有「北京:中華」,便很「好心」地提醒我那是簡體字書。

發表者: 秋盈 Mar 30 2009, 10:51
中學時代開始看內地圖書,很多諸子、詩詞文集、戲曲、正史稗史筆記等古籍都以繁體直排出版,不覺得有啥稀奇,倒覺得有些人大驚小怪。

儘管我比較認同繁體字,要「反簡為繁」恐怕是沒甚麼可能的了。一切還不是要向現實低頭唄。你去問問外國人,學哪一款字體比較容易?連聯合國也低頭了,我們可以怎樣?

發表者: 段祺瑞 Mar 30 2009, 20:06
「反簡為繁」豈不擾民,畢竟現在不是新中國剛建立的時間啊。

發表者: 西行寺幽ぼ子 Mar 31 2009, 07:47
胡總曰:"不折騰",但有人很喜歡折騰 rolleyes.gif

發表者: 徐元直 Jun 1 2009, 12:22
之前我http://hksan.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11352&view=findpost&p=150501《簡化字溯源》這篇文章,裡面逐條分析了簡化字總表第一、二表(也就是所有的單字簡化和偏旁簡化)中簡化字的寫法來源,但沒有給出統計數字,我也沒耐心逐個字去數。今天正好看見了一個統計數字,順便轉載過來分析一下。

QUOTE
張書巖、王鐵昆等學者的研究見《簡化字溯源》,在1986年《簡化字總表》選取388個字頭,取得的數據有:

現行簡化字始見於先秦的有49字,12.63%
始見於秦漢的共62字,占15.98%
始見於魏晉南北朝的共24字,占6.18%
始見於隋唐的31字,占7.99%
始見於宋(金)的共29字,占7.47%
始見於元代的有72字,占18.56%
始見於明清的共74字,占19.07%
始見於民國的共46字,占11.86
始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一字,占0.26%

還有一個重要發現,就是28.61%的現行簡化字(不包括類推簡化字)始見於先秦兩漢時代,與李樂毅在香港《普通話》1994年第二期《30%的簡化字源自於先秦兩漢》不謀而合。

結果證明現行簡化字絕大多數來源於歷代的「俗體字」和「手頭字」,有一些來源於行書和草書,有一些則是「古本字」,比他們的繁體歷史和資格要老得多。見附表。

很遺憾,這篇報告在計算百份比時是不正確的,後面的解讀也不正確。《簡化字溯源》這篇論文本身應該沒有問題(至少以我的外行眼光看不出有甚麼問題),但是上面這篇報告有問題,問題就在於簡化字總表一、二表中簡化字(482個)和簡化偏旁(14個)加起來總共有496項簡化,而《簡化字溯源》中確切查到來源的簡化只有388項,覆蓋了簡化字總表一、二表的八成左右,剩下的兩成在《簡化字溯源》中被歸為第三類,也就是「曾在群眾中廣泛而長期使用,但查不到具體資料的字形」。因此在計算百份比的時候我們不能把總數除以388,而是應該除以496。我修正後的統計如下:

現行簡化字中---
始見於先秦的有49字,占9.88%
始見於秦漢的共62字,占12.5%
始見於魏晉南北朝的共24字,占4.84%
始見於隋唐的31字,占6.25%
始見於宋(金)的共29字,占5.85%
始見於元代的有72字,占14.52%
始見於明清的共74字,占14.92%
始見於民國的共46字,占9.27%
始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1字,占0.20%
曾在群眾中廣泛而長期使用,但查不到具體資料的字形,《簡化字溯源》將其總結為近代、現代群眾創造的簡化字,有114字,占22.98%

注1:上面所有項目的總和是502,超過496,原因在於《簡化字溯源》對一字多義的簡化進行了分別歸類,比如說發>和髮>就分成了兩項,前者有確切出處後者沒有。由於502跟496相差不多,我依然以496為分母,如果你以502為分母,百份比浮動也只有0.2%左右。

注2:以上研究探討的是簡化字的寫法來源,因此無須包括簡化字總表第三表中的偏旁類推字。比如說言字旁簡化成魽A這是496項簡化中的其中一項,而不是說所有用了鴞r旁的字每個都算一項,那樣會造成重複分析。

無論如何,以上這些都是簡化字總表「述而不作」的證據。超過三分之二的簡化寫法出於古代,而即使是那些近代、現代群眾創造的簡化字,大多數也不是為了文字簡化改革憑空創作的。那些攻擊簡體字「拍腦袋創作」的謠言我看可以休矣。

發表者: 徐元直 Jun 1 2009, 12:25
本主題已被標示為精華。

發表者: 諸葛羲 Jun 15 2009, 16:23
就這個問題,我本來打算寫點甚麼的,然而諸事紛繁,至今仍未動筆,不無遺憾。近讀吾友某君所撰《淺談內地恢復繁體字》一篇,良有觀止之嘆焉。其文條分縷析,思考細密,足以摧破謬論,端正視聽。茲轉載如下,供大家參考:

QUOTE
幾個月前,發現Facebook有一個叫「支持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建議恢復使用正體字」的群組,不少朋友陸續加入成為一分子,印象中大概還有人邀請我參與其中。我不加入的理由很簡單:我反對。

我向來都說,自己參加集會、遊行、群組的最大原則,就是完全同意對方的立場。當然,他們辦活動、開群組表達意願的自由,我是絕對尊重的。

言歸正傳。據稱,潘慶林「復繁」的原因有下列三點:

一、上世紀五十年代簡化漢字時太粗糙,違背了漢字的藝術和科學性。比如爱字,繁體字埵陪荂u心」,簡化後,造成「無心之愛」。
二、以前說繁體字太繁瑣,難學難寫,不利於傳播,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是用電腦輸入,再繁瑣的字打起來也一樣,所以這個問題已經漸漸不存在。
三、恢復使用繁體字有利於兩岸統一。現在臺灣依然用繁體字,並稱其為「正體字」,深有意味,還要為「正體字」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給祖國大陸方面造成了壓力。
(詳細報道見http://news.qq.com/a/20090303/000332.htm。)

這堬o涉學術問題,我就從學術起講。世上大多數學問,不論是語言學、文字學、社會學,抑或醫學、法學、金融學,它們本身大概都能分作兩個層面,一為學術層面,一為實用層面。做學術研究,不能套以實用層面的原則,否則研究過程有失嚴謹,其價值也畢竟有限;反過來說,把學術原則投放在實用之上,只會導致要求過嚴,不切實際,有擾民之虞。可是,我不得不承認,兩個層面之間的確存在或多或少的共有空間,道理就如一種常見的圖表,左右各有一個圓圈,兩圓重疊,中間出現一個瓜子型重疊區一樣。

潘氏的第一點看法,就犯了「不切實際」這個毛病。侍應在卡片上寫字,是為了記錄菜色,方便結賬;工人在收條上寫字,是為了讓客戶留個憑據,追究有門;學生在考卷上寫字,是為了針對考題發表意見,證明自己求學有所成效。如此一類的書寫情形,以至像我現在在這堨揭r寫文章,都屬於實用層面,都具有實際用途;當年簡化漢字的目的之一,正是針對教育困難這個傾向實際的問題。既然如此,所謂「藝術性」和「科學性」根本不適合作為恢復繁體字的依據。那麼,何謂藝術性?何謂科學性?

所謂科學性,大概指學術上的客觀性,亦即上面所講的「學術層面」。學術原則不能置於實用之上的理由,上文已備,不再詳說。

至於所謂藝術性,大概指漢字的美感。漢字的美感是如何表達的呢?只要略曉書法的人,都應該明白藝術感愈強的字,其書法價值愈豐,其地位也自然愈高。為甚麼電腦打印的文件,學生的考試答題薄,以至茶餐廳阿姐在紙片上寫的「通才」、「牛可」,都不能成為作品?原因是手寫體不見其法,打印體流於呆板,原則上缺乏藝術美感;而它們的價值都不在於書法藝術,在於實用。因此,即使千百年後它們被考古學家從地下挖出來,極其最只能稱為「文物」,若謂之「作品」,恐怕貽笑大方,更不會成為後人臨摹的對象。

學習書法的人以至書法家,為藝術創作而研墨寫字,一般不會寫簡體字,這是常理。然而寫一張便條,答一份考卷,抄幾頁速記,都需要搬來書法藝術的那一套來要求寫字人嗎?若然,學生哥、打工仔可苦了!這還不算擾民,甚麼才算呢?藝術的原則,亦不得盲目套用。又「無心之愛」、「有心之愛」云云,如果憑此足以論斷漢字的藝術性和科學性,繁繁簡簡那些瑣碎複雜的問題早就解決了。而且,簡化字總表所收部分漢字固然值得商榷(諸如幹、乾、榦一律作干等),可是,難道這代表全部簡化字都造得沒道理嗎?東作东,專作专,源於草書;無作无,禮作礼,更源於來歷更古的漢字。顯然實在不能以偏概全,批評簡化字盡是粗糙不可取之物。

潘慶林的第二點意見,我更不敢苟同。沒錯,現今社會電腦科技一日千里,打繁體字易如反掌。但我們必須注意,打漢字是一回事,學寫漢字卻是另一回事;懂得打漢字的一般都懂得寫字,而正在學習寫字的卻難以對打字瞭如指掌,因為要打得對,必先對漢字筆劃有一定認識。所以,要訓練學生的打字技能,必先教他們怎樣寫字。中國幅員廣大,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尚有不少居於窮鄉僻壤的人民缺乏教育,成為文盲。如以繁體字教育他們以普及識字率,豈非南轅北轍?須知教他們認字,是以協助他們接觸社會,學習生產技能以提高生活水平,以免他們與外界脫節為鵠的。把他們培養成考古學家、文字學家或古文獻學家,本來就不是以簡化字進行掃盲教育的目標。

他的第三點看法,提到所謂「正統」的問題。我們必須反思,甚麼是「正統」呢?正統與非正統這兩種相對的觀念,是相互依賴而生的。莊子說得好:「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語出《莊子•齊物論》篇,意思說:「彼方是出於此方對待而來的,此方也因著彼方對待而成的。彼和此是相對而生的。」本句語譯參考陳鼓應教授《莊子今注今譯》。)打個比方,普通話是中國內地的官方語言,那麼普通話就是內地語言的正統;粵語是香港特區政府的官方語言之一,那麼粵語就是本港語言的正統。同理,民國政府堅持繁體字是正體字,中國內地也可以自辯簡體字才是。如此說來,所謂「正統」哪有一致的呢?何況人家台灣政府說自己的字才是正體字,你同意其立場,那麼我說:「這代表了你間接同意他們政府才是正統。」我這樣講,可以嗎?合理嗎?這證明了何謂「正統」,根本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明晰的概念。

再說,如果繁體字就是正體字,麻煩就大了。一些常用字都會基於此項定義而淪為次等字,因為它們都經過一段簡化的歷程;換言之,當今部分常用字亦是簡化字,它們本來就有繁體寫法。譬如「和」字繁寫作「龢」;「雷」字繁寫作「靁」;「年」字繁寫,上從「禾」下從「千」;「表」字繁寫,是把「褒」字中間的「保」字換成「毛」字;「原」字繁寫,是「厂」頭下作三個「泉」字。(小弟寡聞,如有謬誤,請各路高手不吝指正。)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假如繼續順籐摸瓜,為了「繁體就是正體」的所謂道理,唯古是溯,擾民之憂將再次成為焦點所在。因此繁體就是正體,不可妄說妄同。

至於統一文字有利兩岸統一之論,更是荒謬絕倫。九七以前,中港兩地的文字一直存在簡繁之別,從未統一。雖然,香港依然能夠順利回歸。此後,寫繁的寫繁,寫簡的寫簡,一切仍舊。即使將來台灣也像香港「回歸」中央政府,事前事後,文字還有統一的需要嗎?答案不言而喻。

我撰此文,並非為簡化字歌功頌德,或開脫其「罪名」,也不是要否定認識繁體字對於探知中華文明的積極作用;始終繁體字在我國沿用已有千年之久,稱之「文化遺產」,相信毫不過譽。近來,馬英九說他希望內地推動「識正書簡」的精神,即是寫簡化字的同時,也要認識繁體字。(相關報道見今天《蘋果日報》A22版,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90611&sec_id=15335&art_id=12863986。)馬見正合吾意。


(原載「敝帚隨筆」http://wshj.xanga.com/704390309/item/。)

發表者: 悲慘 Jun 28 2009, 04:36
恕刪。

發表者: 西行寺幽ぼ子 Jun 30 2009, 07:34
上面幾篇純粹扯淡,直接無視可也 sleep.gif

除了"不折騰"的觀點我認同以外,要說現在"正體字"、"注音"不是長官意治、行政力量的產物,那真是鬼都不信。

發表者: wsyang Jul 2 2009, 15:39
簡單舉個例子,有女士好像沒什麼精神,八成是沒吃飯,我遞個紙條子過去,上頭寫著:"我下面給妳吃"
如果在台灣,一定被送警.

發表者: 工口沖 Jul 2 2009, 15:51
QUOTE (wsyang @ Jul 2 2009, 23:39 )
簡單舉個例子,有女士好像沒什麼精神,八成是沒吃飯,我遞個紙條子過去,上頭寫著:"我下面給妳吃"
如果在台灣,一定被送警.

這是另類的幽默笑話麼?
看不懂, 誰來解釋下-口-?

發表者: 西行寺幽ぼ子 Jul 3 2009, 01:39
QUOTE (wsyang @ Jul 2 2009, 23:39 )
簡單舉個例子,有女士好像沒什麼精神,八成是沒吃飯,我遞個紙條子過去,上頭寫著:"我下面給妳吃"
如果在台灣,一定被送警.

哈,如果有人直接說"我下面給妳吃"會怎樣 rolleyes.gif

發表者: 悲慘 Jul 3 2009, 03:30
恕刪。

發表者: 諸葛羲 Jul 3 2009, 04:38
還是那一句,這種「笑話式」的特例,是舉不勝舉的。一字多義、一音多義,這本來就是漢語的特點。無論是繁是簡,情況都不會有甚麼明顯的不同。再說,判斷字義句義,怎能忽視語境?當然,如果出現這種情況:
QUOTE
簡單舉個例子,有女士好像沒什麼精神,八成是沒吃飯,我遞個紙條子過去,上頭寫著:"我下面給妳吃"
如果在台灣,一定被送警.

語境和句子都惹人遐想,我認為報警或喊救命是合情合理的。試問誰會那麼笨,做出這種瓜田李下的舉動?

可是,支持復用繁/正體字者卻老是拿這幾個特例,大講特講,好像很有道理似的。其實他們根本不明白甚麼是語言、甚麼是漢語。

發表者: 秋盈 Jul 3 2009, 15:58
QUOTE (工口沖 @ Jul 2 2009, 23:51 )
QUOTE (wsyang @ Jul 2 2009, 23:39 )
簡單舉個例子,有女士好像沒什麼精神,八成是沒吃飯,我遞個紙條子過去,上頭寫著:"我下面給妳吃"
如果在台灣,一定被送警.

這是另類的幽默笑話麼?
看不懂, 誰來解釋下-口-?

「下面」的「面」字是簡體字,正寫為「麵」,國語口語中把「煮麵」喚作「下麵」,但以我的經驗來說,這個詞語不太常用。如果看到自己認識的朋友沒精打采,或者很久沒吃東西,通常會說「我弄點東西給你吃」或「給你買點吃的」,很少會說「下麵」了。

如果以「面」代「麵」寫條子是犯法,那麼說出來又怎樣?無論國語、粵語,「面」「麵」同音,誤會可大可小。如果那位女士「心邪」,無論說話、寫字,一樣可能在臺灣惹上官非。

以這個例子來說明「繁優簡劣」的觀點,牽強得很,恕我不敢苟同。 sleep.gif

發表者: 西涼錦馬超 Aug 20 2009, 19:35
雖然我個人本身也習慣了看繁體
可是自從我升了中學以後,我的老師有些也寫簡體的,於是我便漸漸開始學習簡體
好比我自己姓關->关
的確省下了不少筆畫
而學校也不反對
可是嘛...
有時候繁簡太相近的話我試過默書時把他合體了-.-'
處 <下面的部份寫成了簡體的 处
起初看見因為這樣而扣分真的很無奈
如果中國真的恢復使用繁體字,我這些懶人會很慘
我想我會瘋了-.-''幼稚園時我媽教我寫我名字的簡體,說我年紀還小關字太多筆劃的會學不來
現在我是因為懶而再寫回簡體呢!
我覺得香港雖回歸了
但簡繁不是十年間就使人習慣吧

發表者: 司馬翔 Oct 15 2009, 16:57
中國幾千年歷史都是就被毛先生這千古罪人搞彎了,
歷代都是使用跟繁體字相同的字體(如草書等等)
所以我們應該尊重這個文化, 全國轉用繁文.

令外我覺得中國應該轉使用廣東話,
不知從哪聽回來, 古時中國人說話口音與廣東話十分相似, 甚至他們使用的是廣東話,
只是明清年間出現了「官話」(普通話) .
當年投票使用普通話作官方語言還是廣東話作官方語言的投票上, 支持廣東話作官方語言的票數只差普通話兩票.

發表者: Caesar Oct 15 2009, 18:12
QUOTE (司馬翔 @ Oct 15 2009, 16:57 )
歷代都是使用跟繁體字相同的字體(如草書等等)
所以我們應該尊重這個文化, 全國轉用繁文.

因循守舊

發表者: 綠茶館小女 Oct 15 2009, 18:48
我個人認為繁簡並行。在中文科中同時教繁簡,其他時候用簡沒有問題。
當學生不知道簡體字的起源時可以去找繁體字考究。始終人要飲水思源。

語言方面,方言一定要保留,但同時也要學普通話。因為這是目前中國最普及的語言,正如英語是現在世界最普及的語言一樣。為了與世上大部份人溝通,學會最普及的語言是有需要的。

我現在都是可以讀寫繁體字而不能寫簡體字的人。簡體雖然通用,但因為我已經習慣使用繁體字,所以再學簡體都比較辛苦了。

發表者: Superdog Oct 15 2009, 19:19
QUOTE (司馬翔 @ Oct 15 2009, 16:57 )
中國幾千年歷史都是就被毛先生這千古罪人搞彎了,
歷代都是使用跟繁體字相同的字體(如草書等等)
所以我們應該尊重這個文化, 全國轉用繁文.

囧丁乙

發表者: 古明地榃シベ Oct 15 2009, 19:42
QUOTE (司馬翔 @ Oct 15 2009, 16:57 )
歷代都是使用跟繁體字相同的字體(如草書等等)

偽裝真差,一看就知道是外星人

發表者: 懶蛇 Feb 18 2014, 20:34
QUOTE (魏孝政 @ Mar 17 2009, 11:22 )
我倒認同點一,像愛沒心這種的確讓我覺得有失落感。

原文: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352847

QUOTE
「親愛精誠」為黃埔軍校校訓,蔣介石所題的多幅字中「愛」中間均少了「心」,為何?

發表者: 懶蛇 Feb 18 2014, 20:37
QUOTE (魏孝政 @ Mar 17 2009, 11:22 )
我倒認同點一,像愛沒心這種的確讓我覺得有失落感。

原文: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352847

QUOTE
「親愛精誠」為黃埔軍校校訓,蔣介石所題的多幅字中「愛」中間均少了「心」,為何?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352847/answer/21113226

QUOTE (姜寒山)
這篇文章說的很清楚: http://mumu6.blog.sohu.com/212075369.html

部分摘錄:
QUOTE
隨便查一本書法字典,都可以看到各種不帶心的“愛”的寫法,從漢簡到王羲之,再到宋朝的蔡襄、米芾、蘇東坡三大家,元朝的趙孟頫、明朝的文徵明,再到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清朝的趙之謙、晚清的何紹基,都有寫過。
一直到蔣介石,他當然不能算一個書法家了。但是,就憑他知道寫“愛”可以不寫“​​心”這一點,可以說,蔣先生還是有點文化和知識的,至少比馮小剛、許小年強許多。

發表者: 懶蛇 Feb 18 2014, 20:47
QUOTE (魏孝政 @ Mar 17 2009, 11:22 )
我倒認同點一,像愛沒心這種的確讓我覺得有失落感。

原文: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352847

QUOTE
「親愛精誠」為黃埔軍校校訓,蔣介石所題的多幅字中「愛」中間均少了「心」,為何?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352847/answer/21097275

QUOTE (波斯基)
按一般的「簡體 v.s. 繁體」觀點看,「蔣中正」的姓都寫簡體了,不過挺難發覺的。

「將」右上邊是「肉」,不是「夕」。如果有別的問題再討論「將」字吧。

==================================

小篆的「愛」字

user posted image

和現在寫的「愛」字完全不一樣,上邊不是「撫摸、保護」「心」的手。
說文解字中說「愛,行貌。从夊㤅聲。」,把「愛」解釋為「行走的樣子」。

user posted image

《http://hanzi.boskijr.com/2011/10/mao/》一文中說到,「既/旣」是一個人吃飽的寫照,引申為已經、滿足,而初期篆文寫作「1」,後省略表示「盛飯器具」的「皀/㿝」作「㤅」,說文小篆加「夊」作「 3」,後變形又訛變才變成今天的「愛」字形。(知道為什麼「概」和「愛」同韻了吧。)

而行書一類追求行雲流水的書法,又把「心」字寫成「一」加一點,如

user posted image

然後一點也沒有了,「一」+「夊」就演變為今天簡化字「爱」下邊的「友」了。


==============================================

網上批判簡化字的段子很多,基本屬於胡亂附會。
有段流傳甚廣的批簡化字的段子,

QUOTE
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廠空空,麵無麥,運無車,導無道,兒無首,佇無腳,飛單翼,湧無力,有雲無雨,開關無門,鄉媯L郎,義成凶,魔仍是魔。

「鄉媯L郎」在《http://hanzi.boskijr.com/2011/10/mao/》一文中已有解釋。
「愛」變成「爱」,可不僅僅是少了個「心」,同時也把「夊」換成了「友」。
如果非要見風就是雨地批判「爱」缺了「心」,不妨我也來歪批一下

誰言爱無心?我說爱更有❤!

如果非要按楷書字形來解漢字,那不妨假設「愛」和「爱」的小篆是這麼寫的

user posted image

「愛」是什麼?「愛」是一個人,用「手」捂著「心」走路?!
「爱」是什麼?「爱」是一個人,用「手」保護著他的「朋友」。「友」是什麼?同師曰「朋」,同志曰「友」。「友」,是兩隻同方向的「手」,《禮·儒行》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並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Powered by Invision Power Board (http://www.invisionboard.com)
© Invision Power Services (http://www.invisionpow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