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Start Poll

> [知乎] 關羽千里走單騎的真相?, 為何要棄曹從劉?
懶蛇
發表於: Jan 29 2015, 21:06  
Quote Post


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

發表數: 22,672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22-2003

活躍:47
聲望:1908


QUOTE (沃金)
sleep.gif

《三國志》裡都寫挺清楚了,我是覺得沒必要就這類問題多掰扯。
除非能拿出什麼特別有說服力的東西,來證明關羽的用心,不然都是腦補。
對關羽亡歸先主事跡始末,都記錄在《先主傳》和《關羽傳》中了。

先來看一下起因吧。

QUOTE
《劉備傳》:先主據下邳。靈等還,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冑,留關羽守下邳,而身還小沛。
東海昌霸反,郡縣多叛曹公為先主,眾數萬人,遣孫乾與袁紹連和,曹公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擒關羽以歸。

建安五年,曹操放著袁紹不管,帶著徐晃來打老劉,把老劉給打爆了。
這一仗老劉發揚劉家人種族天賦,扔了老婆孩子落跑投奔袁紹。
之後劉備跑到汝南去騷擾曹總後方,也沒過多久,關二爺就跑回來了。

QUOTE
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汝南黃巾劉辟等叛曹公應紹。紹遣先主將兵與辟等略許下。關羽亡歸先主。

不消停的建安五年春,老劉的地盤得而復失,關羽在曹劉之間走了個來回。
袁紹與曹操在官渡膠著,顏良、文醜,前後腳丟了性命。
而關羽亡歸事跡,更具體的內情,自然就要看關羽傳了。

QUOTE
《關羽傳》: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

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然後在曹操那邊,這事兒也描述了一下。

QUOTE
《武帝紀》:備將關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昌豨叛為備,又攻破之。……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良。遂解白馬圍……紹於是渡河追公軍,至延津南。……紹騎將文醜與劉備將五六千騎前後至。諸將復白:“可上馬。”公曰:“未也。”有頃,騎至稍多,或分趣輜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馬。時騎不滿六百,遂縱兵擊,大破之,斬醜。……公還軍官渡。紹進保陽武。關羽亡歸劉備。

順序是這樣的:
1、正月——曹操踹爆老劉主基地,關羽投降。
2、二月——曹操與袁紹會戰,關羽擊殺顏良。
3、二月——劉備與文醜進兵延津,文醜戰死。
4、二月——袁紹屯兵陽武,劉備聯絡劉辟、龔都,騷擾許都。
5、二月——關羽亡歸。

前後兩個月,就全折騰完了,二爺根本沒在曹營待多久。
按照陳壽的描述,整件事兒就是主基地的老劉被打爆了落跑,副基地下邳城破,投降曹總。
然後二爺遊俠脾氣上來,不打算欠曹總饒命的情分,又不想辜負劉備,於是決定立功後再走人。
浪漫主義晚期患者曹操一時又犯浪漫病,覺得真帥呀我去,我得be a part of this帥呆了的事兒。

於是次月,袁曹在白馬互抽,曹總抄近道突襲顏良,顏良應戰。
打頭陣的關羽和張遼衝陣,二爺在戰鬥中找到了顏良的本陣,於是策馬突襲,刺於萬軍陣中。
具體過程請 勿 參考楊過單殺蒙哥,戰陣之中刀槍無眼,不是小說裡那麼回事兒。

當時顏良正在打白馬,按照武帝紀的說法,曹操找了條小路斜趨,偷偷摸過來。
顏良的反應是大驚,臨時切天賦轉換防守陣型,有可能露出破綻。
如果對古代戰爭的進行方式缺乏了解,很容易把這件事兒想的太離譜。
我試圖簡單的解釋一下:

曹操軍陣型:....................................... 顏良軍陣型:
品品品 關............................................................ 回回..回回
曹品 .................................................................回..顏..回回
品品品 遼............................................................ 回回..回回

每個回和一個品都是一個軍陣,各自有中級軍官指揮。
顏良軍中間那個顏字,就是顏良的本陣。顏良在這裡發號施令,指揮其他的回字。
關羽和張遼作為先鋒,職責就是帶人衝亂顏良的部隊。
目的一般都是打亂敵人陣型,造成指揮失靈。或者撕開敵陣,給自己的友軍創造機會,重創敵人。

古代打仗不擺陣型是嘬死,只有這樣把幾千上萬人組織成一個個單位,才能有效運作。
關羽就是在衝陣的過程中,直接奔著顏良的麾蓋就去了,衝進顏良本陣宰了他。
而作為先登的關羽,當然也肯定是帶著自己的部眾。
那麼為什麼自古以來都會認為這事兒這麼牛逼呢?

曹操軍陣型:....................... 顏良軍陣型:
品!品!品! .......................................回!回! 回!回!
曹!品! .........................................回! 頁 回!回!
品!品!品!................................. 遼!回!回! 回!回!

顏良腦袋被剁下來後,他的部隊已經亂了。這時候曹老板帶著人一衝,妥妥的就是場順風仗。
而一般要達成這樣的效果,反正很麻煩,成本也很高。至於關羽怎麼做到的,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他為啥能帶人衝進去,還能成功擊殺敵軍主帥。不過顯而易見,這事兒挺他媽危險的。
曹操軍此時的狀態是輕兵襲白馬,打的是出其不意,萬一被人家緩過來了也是場惡仗。

文醜在不久後喪命,前後不可能超過半個月。
此時關羽沒有離開曹操軍營的可能性,所以他肯定也參與了對文醜的突襲。
三國志裡說擊破文醜部隊的是徐晃,但陳壽沒有說清楚,是不是徐公明幹掉了文醜。

以至於晉代以後,有文醜也死於二爺之手的說法,但出處幾乎全都是文人筆記。
關羽殺文醜事,沒有可靠的史料以茲證明,卻見於《山西通志》那種發明創造的奇書裡。
所以一般認為文醜死於亂軍之中比較靠譜,不能說是二爺下的手。
我個人比較傾向這屬於後人編造,很多時候人們會犯張冠李戴愛屋及烏一好全好的高大全病。

以上為陳壽官方說法,也是歷來比較公認的一個說法。
異議確實也有,認為此事背後另有隱情,主要以兩種揣測為主。
第一就是所謂關羽求秦宜祿妻杜氏不成,對曹總心懷恨意。
第二種就是關羽見袁紹勢大,曹操勢弱,三心兩意,於是落跑。

相較而言,第二種說法更弱智一些,所以先來說說這個。
他們的理論就是,關羽當初在下邳見曹操勢大,於是投降了。
所以在曹操和袁紹對峙的緊要關頭,他是以不忘本為理由,間接跑到了對面比較佔優勢的陣營。
因為怕袁紹報復他殺顏良的事兒,沒有好果子吃,所以才回到了故主劉備那裡緩衝。

關羽如果真是個見勢不妙就改投陣營的牆頭草,下邳城就不發生戰鬥了好嗎。
武帝紀裡說的很明白,“關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關羽不是放棄抵抗,他是打輸了。
如果按照這幫人的說法,在曹操戰勝袁紹後,關羽可以找個借口再回歸曹營嘛。
關羽的本質是個亡命天涯的遊俠,如果他真這麼猥瑣,早就拋棄一窮二白的老劉了。

曹操、袁紹、袁譚、田楷、公孫瓚、陶謙……這些老劉投奔過的亂世諸侯,資本都比他雄厚多了。
以牆頭草心態來解讀關羽亡歸劉備,根本和他這一輩子是相悖的。
真是牆頭草,又怎麼可能死成三份,魏蜀吳一邊一個墓……沒見過這麼不長眼的牆頭草。
話說回來,真是牆頭草,就不會和劉備去殺車胄搶徐州,而是該找個借口留在許都。

如果自己欣賞的人是這麼個猥瑣的樣子,那麼萌的曹丞相也太可憐了。
現在回到第一種異議,認為關羽是因為索取杜氏不成,懷恨在心。
這種說法的根據就是《華陽國志》、《魏氏春秋》和《蜀記》裡提到的段子。

QUOTE
《華陽國志》:公壯羽勇銳,拜偏將軍。初,羽隨先主從公圍呂布於濮陽,時秦宜祿為布求救於張楊。羽啟公:“妻無子,下城,乞納宜祿妻。”公許之。及至城門,復白。公疑其有色,自納之。後先主與公獵,羽欲於獵中殺公。先主為天下惜,不聽。故羽常懷懼。公察其神不安,使將軍張遼以情問之。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立效以報曹公。”公聞而義之。是歲,紹官渡,遣梟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公使遼、羽為先鋒。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中,斬其首還,紹將莫敵,遂解延圍。公即表封羽漢壽亭侯,重加賞賜。盡封其物,拜書告辭而歸先主。左右欲追之。公曰:“彼各有主。”


QUOTE
《魏氏春秋》:朗字元明,新興人。獻帝傳曰:朗父名宜祿,為呂布使詣袁術,術妻以漢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圍,關羽屢請於太祖,求以杜氏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見之,乃自納之。宜祿歸降,以為铚長。及劉備走小沛,張飛隨之,過謂宜祿曰:“人取汝妻,而為之長,乃蚩蚩若是邪!隨我去乎?”宜祿從之數里,悔欲還,飛殺之。


QUOTE
《蜀記》:曹公與劉備圍呂布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既然有三方資料作證,似乎這事情就應該屬實了是吧?
但是以此作為關羽亡歸劉備的理由,是否充分?這三份材料又有多靠譜?
咱們先來看看這三份材料裡互相矛盾的地方吧。

《華陽國志》:秦宜祿求救於張楊,關羽老婆沒生孩子,圍困呂布的地點是濮陽。有許田圍獵事。
《魏氏春秋》:秦宜祿求救於袁術,圍困呂布的地點是下邳。
《蜀記》:圍困呂布地點為下邳,不知秦宜祿向何人求救。
一般來說,按照裴松之的觀點,孫盛的《魏氏春秋》相對而言最不靠譜。

裴主任說:“然檢盛言,諸所改易皆非別有異聞,率更自以意制,多不如舊。”
意思就是說孫盛寫的東西有特麼一堆是丫自己瞎JB改的,還不如他參考的原始資料呢。
在《關羽傳》裡針對此事裴主任引用的蜀記後面,他還又補了一句:“此與魏氏春秋所說無異也。”
也不知道是在持肯定態度,還是在玩蔫壞損……

但是《華陽國志》也不是沒有問題,因為呂布確實是死於下邳,而不是濮陽。
這個地點錯誤,非常難以忽視。求救於張楊倒說得通,因為張楊確實是發兵助呂布時被部下所殺。
反觀《魏氏春秋》,求援的對像是袁術,也很合理。地點是下邳,更加正確。

《魏氏春秋》和《蜀記》,在這個時間段裡,都沒有提及許田圍獵事。
那麼許田圍獵是不是確有其事呢?我認為是有的。
因為裴松之引的《蜀記》在後面有一段關羽和老劉的對話。

QUOTE
《蜀記》曰:初,劉備在許,與曹公共獵。獵中,眾散,羽勸備殺公,備不從。及在夏口,飄飖江渚,羽怒曰:“往日獵中,若從羽言,可無今日之困。”備曰:“是時亦為國家惜之耳;若天道輔正,安知此不為福邪!”

許田圍獵在曹劉共誅呂布後,劉備殺車胄前。
鑒於袁術死於建安四年六月,則許田圍獵當在此年春季。
事件順序是,曹劉破呂布——許田圍獵——劉備殺車胄——曹操攻劉備——關羽投降。

《蜀記》的作者是王隱,他的活動年代最早,《蜀記》成書也比較早。
《華陽國志》的常璩和《魏氏春秋》的孫盛,這倆差不多是同一時期的。
那麼王隱接觸到的文獻肯定是比後倆者要更原始,而他看過的東西,那倆後來八成也看過。

這三本書互相有重合的地方,孫盛在《魏氏春秋》裡提及他引用的是《獻帝傳》。
關於《獻帝傳》的作者有爭議,此名是否《獻帝紀》訛傳,作者是否建安年間的宗正劉艾不可知。
如果真是劉艾,那麼一切就都說得通了。因為他曾任彭城相,被呂布驅逐過。

而且無論《獻帝傳》還是《獻帝紀》,都應當是漢獻帝身旁侍臣所作的官方記錄。
劉艾離開彭城後,至少到建安十九年,都還是獻帝的宗正。
所以這份材料出自劉艾,可能性最大。孫盛只是在引用時,有個筆誤,寫錯了一個字。

QUOTE
《武帝紀》:冬十月,屠彭城,獲其相侯諧。

這是建安三年的事兒,彭城相已經是侯諧了。

QUOTE
《後漢紀》:封衛將軍董承、輔國將軍伏完、侍中丁衝、種輯、尚書僕射鐘繇、尚書郭浦、御史中丞董芬、彭城相劉艾、左馮翊韓斌、東郡太守楊眾、議郎羅邵、伏德、趙蕤為列侯,賞有功也。

但是參考建安元年的這個名單,此時的彭城相還是劉艾。
那劉艾肯定是在呂布奪徐州後,被趕回中央去了……
所以針對呂布的資料,與其有過直接接觸的劉艾提供的證詞應當比較可信。

孫盛承認過,他引用的是劉艾的材料。
根據裴松之孫盛、王隱二人證言重合的判斷,可見王隱接觸的也是這份材料。
這裡只有常璩比較奇怪,因為他把地點弄錯了,而且多了關羽妻無子這個細節。
而鑒於王隱的證詞裡又提到過許田圍獵,可見常璩查閱的十有八九也是劉艾的《獻帝紀》。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這三個人在編撰自己的史籍時,都因為各種原因進行過取捨。
鑒於孫盛把引用的材料名字都弄錯了,常璩那個“濮陽”十有八九也是個筆誤。
一來當時網吧燈光昏暗,二來那時候時間緊任務重他也太年輕正所謂人不眼花枉少年。
就這麼尤迪安了一把。

忽略掉常璩的尤迪安,我們把這三個家伙各自提供的碎片拼湊一下,應該能還原出事件的全貌。
把這事兒捋一下:

1、劉備和曹操和樂融融圍困呂布,秦宜祿向袁術求救。
2、關羽以老婆還沒生孩子為由,事先申請幫呂布求救兵的秦宜祿的老婆杜氏做戰利品
3、戰後,曹操替關羽檢查了一下戰利品,發現哎喲不錯喲,就順便替他收下了。
4、大家在許田開心的打獵,關羽打算趁機送曹操去見李敢,被老劉制止。
5、老劉殺車胄,佔領徐州。關羽守下邳,代行州牧事務。(呂布剛死在這兒不久,多喪氣啊。)
6、曹總突襲老劉,老劉如蟑螂般逃走。曹操攻打下邳,關羽投降。
7、因為曾經有謀殺曹總的意思,所以關羽心裡比較沒安全感。
8、關羽找了個很高尚的借口,宰了顏良後順坡下驢,跑了。

至於關羽妻此時究竟有無子嗣,目前難以考證。
根據清人的說法,關平生於光和元年。那就和呂蒙同歲,建安四年已經二十一了,死時四十一。
如果關羽此時沒子嗣,那關平只能生於建安四年之後,建安二十四年死亡時不會超過二十歲。
鑒於清時流傳的這個說法是一家之言,無有旁證,因此目前關平的生年還是未知。

話歸正題,有鑒於上面的事件順序,似乎關羽亡歸和杜氏沒什麼關系。
他會心不自安的原因,是曾經在許田對曹操起過殺心,而不是因為杜氏被搶。
至於關羽想在許田謀殺曹操的動因,我覺得應該和劉備殺車胄是一樣的。
不想寄人籬下,要有自己的事業。而且劉備也一直在算計曹操,只是沒在許田動手而已。

搶別人老婆這回事兒,自古由來已久,沒什麼稀罕的。劉備不也是娶了劉瑁的寡婦。
近的曹操把袁熙老婆甄氏賞給曹丕就不說了,遠的楚文王搶息夫人那也是有名的桃色緋聞。
漢朝的婦女待遇雖然比後世要好不少,不過肯定也不比現代。

曹操年輕時和袁紹都幹過搶別人家新娘子回去玩的事兒。
張飛也是出去晃悠時,遇到了無辜的小蘿莉夏侯氏,這個禽獸就把人家給搶走了……
剝削女性算是常態,更別提別人家的女人。美女的待遇,在亂世和駿馬其實差不多。

那個年代的小屌絲們,比現在有出息的多。看上哪個女神,直接搶就是了。
不然以曹操的身高,在發跡前恐怕也不容易找對像。
上面是個曹操身高梗的段子,不要跟我糾結曹操到底多高。

其實杜氏的事跡,得見於書,多半還是因為他兒子秦朗。
說起秦朗,後世大多都持子以母貴的靠媽廢物形像。
不過此人在曹叡時期統領中軍,還打爆過步度根和軻比能的聯軍。另一個幹過這事兒的人叫曹彰。
雖然秦朗此外無甚建樹,不過說他是個只會收受賄賂的佞幸小人,恐怕更多是由於文人尖酸本性。

以太史公如此人物,對衛青、霍去病也因為外戚身份而有偏見。
更別提後世與太史公相去不可以道裡計的晚輩了。
因此那些小氣文人們,為了突出秦朗的黑點,就對他老媽的艷史大書特書。
而鑒於秦朗的兒子秦秀又那麼喜歡得罪人……這裡面的事兒不提也罷。

那麼許田圍獵時的事情,是不是關羽亡歸劉備的主要原因?
咱們來看看劉備在許田為什麼阻止關羽。

QUOTE
《蜀記》曰:初,劉備在許,與曹公共獵。獵中,眾散,羽勸備殺公,備不從。及在夏口,飄飖江渚, 羽怒曰:“往日獵中,若從羽言,可無今日之困。”備曰:“是時亦為國家惜之耳;若天道輔正,安知此不為福邪!”

這是《蜀記》提到的劉備逃亡夏口後,關羽埋怨老劉,在許田沒聽他話,所以現在才有這窘境。
老劉一臉偉光正,說當時替國家心疼曹公,假如老天保佑,沒準曹公真是漢室忠臣,天下之福呢。
咱們來看看裴松之的評語。

QUOTE
臣松之以為備後與董承等結謀,但事泄不克諧耳,若為國家惜曹公,其如此言何!羽若果有此勸而備不肯從者,將以曹公腹心親戚,實繁有徒,事不宿構,非造次所行;曹雖可殺,身必不免,故以計而止,何惜之有乎!既往之事,故託為雅言耳。

裴松之比較不給老劉留面子,話說的很直接。
他的意思就是如果老劉真心疼曹老板,跟董承等人合伙算計人家又是怎麼回事兒?
二爺要真這麼勸過老劉,老劉不幹的唯一原因就是怕曹老板的手下報復,才不敢輕舉妄動。
在許田把曹操幹了,他們肯定也跑不了,所以才不這麼做。後來跟關羽說的這全是漂亮話。

我個人認為裴松之說對了。
劉備作為一個逃跑天賦點滿的人,怎麼可能這麼衝動,幹這種臨時起意欠缺考慮的事兒呢。
這種簡單直接的舉動,倒是很符合關羽的性格,遊俠脾氣,把人殺了就完了。
不過劉備不是這樣的人啊……不能保證退路的情況下,他是不會把事情做絕的。

那這就是關羽亡歸的主因麼?
如果這個理論成立,張遼、張郃、徐晃、龐德,就都不要混了。
這些人都是降將,都曾經跟曹操對戰。如果說他們對曹操沒起過殺心,那實在是侮辱他們的身份。
特別是張郃,他給袁紹出的主意,但凡用了一條,曹操都可能沒命。

曹操這輩子,最恨的從來都不是敵人,而是叛徒。
對關羽的態度,陳壽的描述是壯其為人,就是對關羽個人的氣質與言行很佩服。
我們和其他降將對比一下曹操給關羽的待遇吧。

QUOTE
《張遼傳》: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數有戰功,遷裨將軍。
《張郃傳》:拜郃偏將軍,封都亭侯。授以眾,從攻鄴,拔之。
《徐晃傳》:太祖授晃兵,使擊卷、原武賊,破之,拜裨將軍。

這裡張郃待遇最好,其次張遼,最次徐晃。
張郃是帶著部隊投降的,所以上來就封偏將軍,都亭侯。
張遼也有自己的人馬,但恐怕呂布的殘兵比較磕磣,只混了個中郎將和關內侯的虛爵。
徐晃最可憐,投降後混到了軍功,才拜裨將軍。連個虛爵都沒有。

QUOTE
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老劉的家底從來不厚實,關羽被曹老板摁住後,手底下兵馬不會剩下多少。
而曹操卻馬上拜偏將軍,並且禮之甚厚。在殺顏良後,馬上戰地上表,封亭侯。
亭侯和都亭侯都是實封爵位,都亭侯的待遇要更優越一點。
如此看似乎關羽的待遇比張郃還要稍次一點,不過老劉手下的敗卒怕是和張郃不能比。

如果曹老板這種待遇,都不能打消關羽心中的驚懼……那我只能說,他的膽子也太慫了。
因為一個沒實行的殺人計劃就能放棄高官厚祿的人,似乎不像有膽子衝陣殺顏良的猛將。
再者說,他真得罪曹老板也不僅是許田圍獵一事啊。
曹操打陶謙時劉備守郯縣,此時曹老板後方失火,差點就交代了。怎麼看也是這個仇比較大。

總而言之,不管是奪杜氏,還是許田圍獵,這兩件事作為關羽亡歸的理由都略顯牽強。
前者沒有什麼大不了,後者也缺乏說服力。而且這兩件史料,陳壽都沒有收錄。
猜測原因,可能因為陳壽時,劉艾的記載也僅是一家之言,缺乏旁證,所以陳壽沒有採用。

那麼關羽亡歸的理由到底應該是什麼?

QUOTE
《關羽傳》: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

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就是陳壽寫的這麼回事唄。
關羽和劉備、張飛的情分,也是沒有理由懷疑的。

QUOTE
《關羽傳》: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張飛傳》:張飛字益德,涿郡人也,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

我這種粗人沒什麼文化,對這類因為情義而放棄爵祿的事兒反而比較能理解。
關羽亡歸劉備,就是兩個不合時宜的浪漫主義者一起上演的一齣亂世中壯美的活劇。
這是曹操最可敬可愛的時刻之一。

三國時代承載了秦漢以來這個民族興起、巔峰,又衰落的巨震中所有的餘音。
所以在同一個時代,充斥了四種完全不同的人。西漢人、東漢人、亂世人、苟且人。
活到最後的是苟且人,但他們只是站在前三種人的累累白骨上,沐浴歷史施捨的最後一絲安逸。
關羽是不折不扣的西漢人,曹操這個人格分裂的浪漫主義者平時是亂世人,骨子裡卻和關羽一樣。

正如有人無法理解子路‘君子死,冠不免。’的結纓而死。
跳出其所屬的時代與環境,以今人的價值觀,將子路斥之為迂腐、愚蠢。
也有人無法理解關羽亡歸劉備,和曹操義之的成全。
於是才會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力,去尋找各種事由,來做解釋。

以現代人思路和觀念來評價古人的舉止,是件十分不妥的事兒。
按照今人的趨向,曹節應該立馬和劉協離婚,以皇妹之尊再找個好的。
夏侯令女的自殘明志更純屬是有病,她應該馬上再走一步,開始新生活。
他們就是要覺得幾千年來的人都和今天一樣勢利,一樣功利,一樣聰明,一樣會選擇。

只是最後支撐這個民族經歷無數亂世的,還是那群傻子。

我曾經被吳粉多次稱為蜀妖,所以你完全可以把我說的這些當放屁。
如果你覺得關羽就是個貪財好色虛偽短視的無謀武夫,你也就總能得出自己的理解來。
不管是奪杜氏,還是許田圍獵,又或者曹氏軍權的分配,都可以是理由。
後世對關羽亡歸劉備事跡中,給予關羽、曹操的贊美,自然也都是被蒙蔽後的囈語。

關羽出身底層,遊俠背景,輕財仗義重然諾比較符合他這類人的價值觀。
所以我等粗人,還是比較傾向於將此事歸為曹操對美好的向往。
面對自己欽佩的武人,決定以資敵的舉動,完成一幅亂世中的無雙畫卷。
他的對面是一個為了恩情與舊義,決定割捨一切功名富貴的遊俠義士。

“生為百夫雄,死為壯士規。黃鳥作悲詩,至今聲不虧。”
未嘗不是一種追求。

.


本篇文章已被 懶蛇 於 Jan 29 2015, 21:29 編輯過


--------------------
user posted image
PMEmail Poster
Top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Start Poll

 



[ Script Execution time: 0.0156 ]   [ 13 queries used ]   [ GZIP 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