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Start Poll

> [知乎] 為什麼漢末何進死會導致天下大亂?
懶蛇
發表於: Feb 10 2015, 17:34  
Quote Post


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

發表數: 22,672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22-2003

活躍:47
聲望:1908


QUOTE (Kaiser)
大多數人對何進生平的了解就像郭德綱順口溜一樣:

花二百塊錢買一何進,吱吱殺豬,咯吧咯吧當大將軍,接著牆頭扔出去,吱的一聲,您猜怎麼著? 死了.
“殺豬”一說出自《演藝》,即便看歷史上何進最為人所熟知的畫面,還就是頭從宮裡扔出來(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隨後便是董卓進京,拉開了三國的大幕。

我的理解是,何進死後的天下大亂,是在靈帝死時已經按下了啟動按鈕,何進之死只是定時器。

QUOTE
《後漢書何進傳》:初,何皇后生皇子辯,王貴人生皇子協。群臣請立太子,帝以辯輕佻無威儀,不可為人主,然皇后有寵,且進又居重權,故久不決。


熟讀三國的你已經發現了端倪,那就是立儲矛盾。這個繼承人問題,可以說是貫穿三國的主線,時間上從靈帝——袁紹——劉表——曹操——三國,覆蓋全篇;空間上南到東吳孫權二宮之變,北至曹操不決與丕、植,就連蜀漢也存在過劉封與劉禪的隱患。

靈帝的繼承人鬥爭,跟劉表家是正好相反,長子劉辯不受君主待見,但一來是嫡出,母親是皇后,又有強力外戚(大將軍何進)支持,合法性最穩固;而二皇子劉協則姥姥不疼,舅舅不愛,或許他也有個愛他的舅舅,但那舅舅可不是大將軍啊。

二皇子劉協雖然勢單力薄,但畢竟受皇帝心裡寵愛,後來的故事裡我們也能看出來,劉協雖小,比他哥哥有出息。因此勢必有一批人要在這二皇子身上做文章,前面說了目前劉協最大的資本就是皇帝的青睞,而最能揣摩皇帝心思的集團,莫過於宦官。

但是按照這個形勢走下去,還不會有太大問題,因為宦官是為皇帝服務的,死了老皇帝他們能依靠的也只有新皇帝。到時候劉辯如果長成之後,最可能的結果是借助宦官打擊他舅舅(外戚+擁立之功太大)。那樣的話,鬥爭仍然局限在統治階級上層,就像東漢已經上演過無數回的一樣,毒死皇帝,嬰兒皇帝,一種循環。

麻煩就出在靈帝幹了一件事:設立西園八校尉。
我覺得這件事是引爆三國亂世的核按鈕,您且看這八校尉有誰:

QUOTE
首領•上軍校尉 宦官蹇碩
副首領•中軍校尉 虎賁中郎將袁紹
下軍校尉 屯騎校尉 鮑鴻
典軍校尉 議郎曹操
助軍左校尉 趙融
助軍右校尉 馮芳
左軍校尉 淳于瓊
右軍校尉 諫議大夫 夏牟


一個袁紹,一個曹操,還有個後來決定袁曹勝敗的淳于瓊,官渡之戰決定天下大勢的三個人,早在十年前就是老同事。

這裡頭最大的問題,在於
QUOTE
《後漢書何進傳》:帝以蹇碩壯健而有武略,特親任之,以為元帥,督司隸校尉以下,雖大將軍亦領屬焉。


這個西園八校尉的首領核心蹇碩,是宦官,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宦官,“壯健而有武略”這是宦官中的士官長,修煉了大概是葵花寶典的原型機。這個西園八校尉是個什麼組織呢?有多大能量?一句話:“雖大將軍亦領屬焉。”就是連大將軍都能調動。

江湖上有句話,叫愁莫大於砸人飯碗。大將軍本為武官之長,而且何進在鎮壓黃巾之亂中也算有些功績,這空降一個統制機構在頭上,領頭的還是宦官,你叫何進怎麼想?

皇帝立一個宦官為首的直屬機構不是問題,後來的很多特務機構不就是如此。但你弄一套獨特的玩法,職權上跟外戚集團首腦有衝突也就罷了,還給予了在其之上的兵權,讀史至此,真有危如累卵之感,寥寥數字,竟烈於千軍萬馬搏殺,無聲處平出驚雷。

QUOTE
《後漢書何進傳》:六年,帝疾篤,屬協於蹇碩。碩既受遣詔,且素輕忌於進兄弟,及帝崩,碩時在內,欲先誅進而立協。

《後漢書何進傳》:進素知中官天下所疾,兼忿蹇碩圖己,及秉朝政,陰規誅之。

簡短截說,靈帝升天,跪之前好死不死還把二皇子劉協托付給蹇碩。大將軍何進是太子的親舅舅,又是執掌兵權的大將軍,而我們在他的傳中竟一點找不到靈帝托孤的痕跡。咱們想想,後來的蜀漢,劉備在當時已經賜死了義子劉封,嫡長子劉禪繼位,其他兒子都沒有競爭力的情況下,也要搞一個白帝托孤,怕的就是下面人有想法。靈帝之舉,我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詞能說明,就是作死。他不但不給繼任皇帝劉辯安排好後路,還給競爭對手的支持者兵權、遺囑。這是扛著紅旗反紅旗,挑動群眾鬥群眾啊。

到這開始何進就說了不算了,政治格局已成,外戚集團,宦官集團,已經各具刀兵——何進是大將軍有兵權,蹇碩有西園軍,也是精銳;更兼有政治旗號,何進身為外戚,輔佐皇帝;蹇碩有先帝囑托。這樣的結果就是,兩邊誰也容不下誰,但是都有開搞的能力。

真是天要亡漢朝,兩個集團鬥,如果一時間誰都搞不死誰,也能半死僵持隔一會兒,等到皇帝年紀大了,自然有另外一番局面。可是外戚、宦官兩個集團鬥起來最先死的兩個人,偏偏就是倆頭,你說要命不要命。倆頭前後腳死了,武裝力量仍在,但是底下人想法可就多了,這時候沒有一個人能夠主導局面,真如大廈將傾,狂瀾即倒。

總結一下,何進之死導致天下大亂的邏輯鏈條是這樣的:
1.如果靈帝不死,或者至少別那麼作死,何進仍把持朝綱,延續漢末的頹勢。進入結局Happy End(其實也Happy不到哪裡去啊):外戚。
2.讀檔,重來。靈帝作死,外戚和宦官兩大集團持續鬥爭,期間雙方各有傷亡,但因領軍人物何進、蹇碩仍在,誰也吃不掉誰。矛盾集中在中央高層,邊將董卓只能一直在涼州,曹操袁紹等人也不得不參與黨爭。進入結局Happy End:黨爭。
3.再讀檔,重來。何進謀殺蹇碩,任用袁紹、曹操等人,宦官集團潰敗。因剿滅宦官有功,袁紹曹操袁術等人迅速進入高層。幾年之後何進死,劉協親政,中央的袁紹曹操袁術為代表的士族掌握權柄,進入結局Happy End:士族(參考曹丕魏國)。存檔。
4.讀上一個檔,進入歷史線,何進死,兩大集團倉促間群龍無首,又各懷鬼胎。大PK正式開始,董卓趁機率軍進入中央。後面的故事,你們都比我熟悉了。進入結局Bad End:三國。


--------------------
user posted image
PMEmail Poster
Top
懶蛇
發表於: Feb 10 2015, 17:40  
Quote Post


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

發表數: 22,672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22-2003

活躍:47
聲望:1908


QUOTE (豫西刀客)
先說結論,何進死不死天下都已經要大亂了,何進只是個激發點而已。為什麼這麼說,看當時大勢。

桓靈之末最重要的大事,黃巾起義,張氏兄弟造亂了一番當然不會成功,但是對朝廷來說產生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東西。一是鎮壓作戰中有幾個人物掌握了軍權,長期帶兵,包括自己的兵。代表的是皇甫嵩、朱儁、何進、董卓。一個是州牧,之前漢各州只有刺史,沒有州牧,忘了哪個名士建議的,為地對黃巾作戰,使地方上軍政統一便於協調,於是有了州牧,擁有軍事權力的地方首掌。換句話說,培育了地方武裝力量,這個非常危險。

皇甫、朱儁是忠於朝廷的士官,基本滅掉黃巾以後,手握重兵,當時部下就有人建議他們以清宦官的名義進軍直隸,上可以取而代之成商湯、周武之功,下可以統御中央效霍光之跡。但是這兩人都沒做,桓帝讓交兵權時,乖乖交了兵權,作了文職幹部。何進外戚,自然要拿著大將軍的職位。董卓比較精明,朝廷兩次要調他進京,解除兵權,但這貨存心不良,早知朝廷力量有限,借故沒去,一直帶兵屯扎在河東,以觀時變。何進一死,這個機會來了。換句話說,當時就董卓不進京,旁邊的河內張揚,并州丁原都會進京的。

董卓為人有點暴,其實沒有那麼壞。董卓專政後,一件是廢天子,這個有點不厚道,但前提也是劉協確實比他哥有才幹,像是好帝王,初衷還是好的。再個他沒有要取而代之的意願,他的意願是效仿霍光,專持朝政而已。所以一開始還是很聽士大夫們的話,所用的都是當時的一些名士,可以說朝政沒啥大問題,所以董卓死後,像蔡邕這樣的會甘願為他收屍,因為對這些有名望和才幹的人確實不錯,有恩。後來袁紹起頭鬧事,這是明擺著不往好處弄,決裂了。

袁紹這個人存心最不良。先慫恿何進召兵,光直隸的兵滅宦官一千遍都夠了,出事了又跑到河北,發展自己的武裝。他的目標是光武帝,知道地方擁兵,天下將亂,最重要的是發展武裝,據河北而統一天下,自己當皇帝。所以獻帝東走的時候,沮授勸他迎接天子,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這家伙不聽,想自己單幹,結果被曹操牽著走。

最根本的問題,其實就是地方武裝力量。天下大亂的時候,各將手裡都有兵,但是天下一定,皇帝馬上就把兵權收回來了。兵權是直屬於中央的,地方只有文官系統。如果地方有武裝就有了和中央對抗的資本,隨時可能造反。桓帝的問題就是,兵權沒能收完,沒力量控制地方軍。另外州牧這個沒有及時取消,讓地方可以自由募兵了,武裝力量越發展越大。公安長還是很牛的,省長都不好惹。


--------------------
user posted image
PMEmail Poster
Top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Start Poll

 



[ Script Execution time: 0.0207 ]   [ 13 queries used ]   [ GZIP 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