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頁: (2) 1 [2]  ( 前往第一篇未讀文章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Start Poll

> [精]華人高考, 在微博看到一條短片
魏孝政
發表於: Jun 18 2011, 20:01  
Quote Post


迪拉斯艦隊與荊揚軍樂團之間
************

發表數: 3,158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11
聲望:685


扯開一下,我覺得「通識」實在是「通識」過頭,某些不是太需要/沒什麼大用/感覺不理想的知識要學生們背。

反而我認為應有(不是要很很詳細,但現在有點連個基本觀念都沒有),例如國家民族歷史,社會,做人做事的知識卻沒有/小/想CUT,我反而覺得很惋惜。

因為這些才應該是真正的通識,是要知道的東西。不識自己的國家,不識自己的民族,不識自己的社會,不識自己怎麼做人,不識與其他人溝通相處,反而要背其他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去考通識,我覺得這才是敗筆。


--------------------
user posted image
PMEmail Poster
Top
諸葛羲
發表於: Jun 19 2011, 06:08  評價+2
Quote Post


五品官
********

發表數: 709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10-28-2003

活躍:8
聲望:893


QUOTE
而如你口中的研究,如果這是能夠研究的,我不知研究二字是否在暗示這只能是象山塔,但且不提他們其實都在象牙塔之中;如果可研究指的是可理解的,人人如此做,就學識上每人都學會更多,就時間上他們都有一些時間發他們的中二病,這自然是更好的,我不知此處研究二字的意思確實的含義。

  這個你口中的研究沒有元直所說的隨意性或發揮性(即類近「可理解的普及程度」或者「公平性」等等),你引一句孔子那必是仁人,你怎麼理解也只能是仁人裡面概念,你要求學生背你仁人的定義都算了,但你不講孔子卻講仁人(你講朱陸不講禪宗?你講禪宗不講釋道?),不甚講孔子(以至朱程陸王)而空言新儒家的仁人是現時考試的風氣,那是在康德等的西方哲學裡轉了一圈才出來的分析呀,學生沒有很深刻的思想奮鬥只能是空言的枝節,而這些空言卻又有龐雜的標準以求公平性,因為難,可以考倒入門人,可以嚇門外漢,然後說見真章,這是哪門子的真章。

  然後出現的就是一堆不知所云的畸形,我指是完全超乎常人想像的課程內容,比如沒有一句史記內文而分析史記的「春秋筆法」,那只能是空話,空話我見是吃力不討好的,然後學生懸懸記一堆吃力不討好的只能是空話。每個讀完中史的人都會舉出一個比一個更詳的春秋筆法的定義,但我敢說當中能獨自讀春秋的沒有百一甚至千一,願意讀「白話導讀的左傳」也沒有十一。又如對比史記漢書,如果一篇文章你封住了標題你連哪個是史記哪個是漢書也不能分辨,卻要擺出頭頭是道的態度去評價兩本書。這不是為了課程的難而設,又是甚麼,教的就不敢好好引一兩句史記,引一兩句漢書,耐性不足,示範一次分析也好,時間不足,說標目也好。但沒有呀,要求學生背地球等高線,要求學生背資治通鑑的史才史學史識,你當然不懂,你當然是死背,全是這系統的鬼話。

  然後叫你背幾百頁只能是死背的鬼話,當然是有致命性的難關了,而要解決這個問題,為甚麼不把教科書編成人話,然後便不是鬼話,那麼也不用讀到像活死人。若果不是讀一些活死人才能解決的問題,我不曉得為甚麼人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花數年天天以如此巨大的力量——依其言行我想可以學懂三四門外語了。

似乎悲慘兄還在怎麼演繹課程的問題上繞圈子。

我固然知道,讀宋明,不能不先讀先秦。讀《史記》,不能不先讀《春秋》。不過即使如你所說,我讀了先秦、《春秋》,也不保證一定讀懂宋明、《史記》。我最近研讀《春秋》,乃知《史記》所謂「春秋筆法」,絕非一般學者所想像的簡單。你說沒有人願意讀《左傳》(這番話用來質問文史系的大學生還差不多;用來詰難中學生,那是不切實際),我卻認為就算熟讀《左傳》,這還只是皮毛,遠遠不夠。問題是(1)《左傳》傳不傳《春秋》,還是一個學術疑案。(2)影響《史記》「春秋書法」最深的,不是《左傳》,而是《公羊傳》和《春秋繁露》。(對此我另有看法,學術界罕見有人談及,暫且不說。)至於宋明理學,那就更複雜了。

我的意思是:學問是一個又一個境界,越進越深、越推越廣。古往今來都是如此。我也修過高考中史,死背了一大堆半懂半不懂的東西,考試時嘔吐出來。(我記性不佳、寫字不夠快,所以成績平平。)自今視之,那些東西自然是錯漏百出、可笑之甚。然而我還是很珍惜那個學習的過程。要不是當年背了那堆似懂非懂的東西,紮實基礎,我也不是今日的我。比如說,那時學先秦儒道異同,從方法上根本就錯,還要走那種疑古的路子。現在我書讀多了,眼界也闊了,乃知當日之非。可是這又如何呢?我不認為這是走了冤枉路。沒有當日的「鬼話」,就不會有今日的懷疑,更沒有他日的確信。荀子說:「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學問就是如此跌跌碰碰的漸入進境,豈能打從第一步就要經得起學術前沿的嚴格考驗呢?別忘了,大部分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這些東西。我們沒有必要拿所謂的學術標準來「淨化」這些ABC程度的「空話」吧。

我認為,只要課程尚在,如何演繹,我們還有一定的自由,何必斤斤於怎麼演繹呢?

誰會珍惜當你還擁有?

本篇文章已被 諸葛羲 於 Jun 19 2011, 06:26 編輯過
PMEmail PosterUsers Website
Top
茶水小妹蘋兒
發表於: Jun 23 2011, 01:35  評價+2
Quote Post


還沒長大的傲嬌氣小蘋果呦
***********

發表數: 1,623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9
聲望:490


只有死刑而已(笑)

QUOTE
现在网消息 据羊城晚报报道 “一对答案,妈呀,我自己写的文章,自己都不会分析了!”前晚,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中一现代文阅读题的原作者林天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有点调侃的语气说:“这些出高考试题的想得真多!”

一对答案,作者傻眼

9日晚9时许,林天宏在自己的微博爆料,自己的文章成了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目,但自己不会做,一时引起博友们疯狂转发。

2006年6月21日,时任《中国青年报》记者的林天宏发表《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一文。前几天,他突然接到朋友电话,说这篇文章上了福建高考语文试卷。林天宏找到试卷,连忙看文后的3道试题,“我以为自己写的文章嘛,自己肯定清楚,做起来得心应手,没想到一对答案,好多都不会做”。

两次写雨,只是随性

据了解,试卷依林天宏的《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设了3道大题,其中一道选择题5分,两道简答题分别为4分、6分。第一道选择题是多选题,要选出对“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林天宏选了C、E,正确答案是D、E。第二题要简要分析“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钤有什么作用”,林天宏说自己基本答对。第三题要求考生分析“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林天宏做完一查答案发现,答案有3点,自己只答对一两点。

林天宏郁闷了,他在微博上发泄自己的不满:“其他就不说了,最后一题问作者为什么提了两次大雨,标准答案说了一堆。真正的原因是我写稿时窗外正好在下雨……出卷前问问我好吗?”

林天宏表示,写作时并没考虑那么多,写到最后,自然又回到了这场雨,“这是很随性、水到渠成的,没有那么多刻意的原因”。

但参考答案第三个要点说,两次提到雨,是“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并进行了详细分析。

“高中读书,通过强化训练,自然形成了一套体系、一个标准,在当时严格的应试教育环境下,我想,我也会这么回答。”林天宏表示,现在自己已脱离这个体系有14年,“不熟悉这套体系,就不会作答了。”

◇链接

如此尴尬,前年也有

实际上,“原作者得低分”的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2009年,同是福建高考语文阅读题,同样15分的一篇阅读文章《寂静钱钟书》的原作者周劼人只拿到了一分。


--------------------
I nyo talk funny, nyou talk funny!!!

孔子:「老而不死,是為賊。」
PMEmail PosterUsers Website
Top
徐元直
發表於: Oct 29 2012, 10:13  
Quote Post


攤抖首領
************

發表數: 7,909
所屬群組: 君主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63
聲望:4175


太冷清了,轉貼兩篇對比性很強的舊文。我覺得放在這個主題中,結合前面的討論來看,挺有意義的:

QUOTE
窮人的普世價值
同人于野
http://www.ccthere.com/thread/2555506

我聽說有這麼一種中學。在這個學校裡,學生幾乎沒有任何自由。

怎麼走路,怎麼坐,走路的時候怎麼拿東西,怎麼回答問題,甚至上廁所之後怎麼洗手,都有嚴格規定。

課堂上別的同學發言的時候,全班同學按規定動作看著他。在教室裡,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兩種統一的音量說話,根據具體情況決定使用哪種音量。如果哪個同學在課堂上有小動作,老師會立即停止上課,然後全班討論怎麼「幫助」他克服這個壞毛病。

這個學校的學生一般早上五六點鐘就起床,在七點之前已經開始集體的學習。放學也比別的學校晚,一般要在下午六點以後,然後回家還要做兩個小時的家庭作業。

除了刻苦學習之外,學校還要求所有學生必須有禮貌 — 不是一般的有禮貌,是日本藝妓水平的禮貌。比如你跟這個學校的一個學生說話,他會注視你,不停地點頭表示非常贊同你的觀點。老師甚至有意在校園裡放置垃圾,讓學生們自覺撿起來。

學生們既不研究體育明星,也不常去博物館,他們學習的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定要考上大學。

有人研究表明,在這種學校裡,老師一直向學生灌輸的觀念可以歸納為三條:

第一,你是集體的一員。

第二,外面的世界奇怪而危險,所以我們的集體要始終團結在一起。

第三,世界就要像一座大山,山的頂峰是一個天堂,這個天堂就是大學。

這三條如果不是說一個學校,而是一個國家的話,必然是一個民族主義到了軍國主義程度的可怕國家。這種學校在湖南農村麼?或者這種學校在二戰前夜的日本麼?

這種學校在今天的美國。這就是美國的 KIPP (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 學校系統。

美國的公立學校系統總的來說相當差勁。如果讓一個孩子在紐約的某些學區上中學,他受到的教育和未來能考上美國大學的可能性,也許低於中國某些大城市的中學。KIPP 就是公立學校改革的產物。在這個學校系統上學的絕大多數孩子來自窮人家庭。然而 KIPP 卻獲得了超過80%的大學升學率,其各項成績往往是所在州所有公立學校裡面最好的。這種學校是如此熱門,它的到了大量的社會捐款,而誰能入學必須抽籤決定!

我國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會對這種學校有什麼評論呢?這哪是培養人才,純粹是培養機器。中國的主流輿論,早在20年前就開始鄙視「以考大學為核心」的中學教育,認為素質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我國的輿論認為,讓孩子處處按規定動作行為,是對人性的摧殘。過分的禮貌則無助於養成獨立的人格。寬容,自由,平等,這才是普世價值。

但從 KIPP 在美國的成功,我們可以看到另一種普世價值:窮人的普世價值。窮人的普世價值很簡單,那就是不想再當窮人。哪怕是犧牲個性,也不想當窮人。哪怕是沒時間看哈利波特,也不想當窮人。哪怕是集體主義,也不想當窮人。

在某些人眼中的完美窮人,是安分守己的,以貧窮為樂的窮人。一個中產階級人士跑到鄉下去玩,他希望看到的可能是那種樂呵呵地趕著牛羊去田野的窮人孩子。在最理想的情況下,這個孩子最好還要對他的跑車表示一下鄙視,那樣的話他會感動地把這個經歷寫在博客上。反過來,如果一個窮人孩子對他說,我要不惜一切代價考上你上的那個大學,將來也買一輛這樣的跑車,那就一點詩情畫意都沒有了。

西方國家的人看西藏和非洲,就是希望這兩個地方的窮人永遠都是詩情畫意的窮人。他們希望藏族人最好永遠都是虔誠的宗教教徒,他們希望非洲人最好永遠都過綠色環保的生活。

但窮人不想永遠當窮人。窮人認為如果能考上大學,那麼年輕的時候做出一點犧牲是值得的。考上大學以後再學風雅也不遲。即使是在今天的美國,仍然需要 KIPP 這樣的中學,而且不是一般需要,是極其需要。美國媒體對 KIPP 是一片歡呼聲。窮人沒有別的社會資源可以改變自身命運,升學率就是硬道理,這麼基本的常識有什麼可說的?

我認為窮人的普世價值,是比知識分子的普世價值更「基本」的價值。中國在三十年以前,主要由窮人組成。所以中國那時候唯一正確的做法,也許就是設計一個類似於 KIPP 學校的系統。抽像地談論普世價值,指責當初的做法,有什麼意義呢?

再對比以下這篇代表很多國人典型想法的文章:

QUOTE
星級爸爸﹕香港教育 前途何在?

文章日期:2012年7月18日

【明報專訊】香港教育如何不濟,不用看數據,你只要看看教育局兩位頭頭孫明揚和陳維安現在身在何方就可見端倪,他們不單不是教育家,連政客也不是(政客會為選票絞盡腦汁,虛與委蛇一段時間),所謂AO通才其實就是什麼也不是,沒有長遠計劃,只能等轉職等運到,教育政策如何實行,如何配合社會趨勢也不是他們的使命,教育官員沒使命、沒熱情、沒方法有如惡吏,但沒作為其實也不算罪惡,最慘是想出不同方法去評核、去營造分數競賽,以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

非教育專家管教育

用什麼方法去證明香港這城市的教育政策失敗,先要看看有哪些國家在教育上有成功經驗,而這些經驗及方法可對比我們的不足。

今期《讀者文摘》有一篇文章稱許芬蘭的教育模式。

芬蘭是世界公認的教育大國,只有幾百萬公民,他們在PISA測試中雄踞最高標準,但他們的教育官員對PISA並不看重,他們說:若你只看數據便錯失了人性面。也因教育在培育,他們對弱勢社群投放更多資源,平等受教是他們的目的,而教育局只有教育專家,沒有AO,我想問孫明揚除了那些耍小聰明的什麼微調方法,他對教育設置了什麼佈局?陳維安跑到立法會去當秘書長,教育?

芬蘭模式 教學不是求分數

芬蘭除了高中要考一次公開試,在求學過程沒有排名也就不需要分數,他們強調教育培養他們學習而非考試,這些論點對香港家長是如此離經叛道,而當地教育局強調他們把責任都放在校長和老師身上,因為他們信任這些專業工作者,不似香港的校長要取悅朝令夕改的教育局高官。

在芬蘭,當教師是崇高專業,在香港,我們連頒一個教育學院學位也似玷污了教資會的手。好了,連教育學院校長也去從政當官,這些人由孫明揚到張炳良到陳維安肯定沒有對教育的承諾,需要證據嗎?他們都跑了呀。

重學習興趣 非校本評核

上期《經濟學人》雜誌也有一篇文章闡述美國在20年前的教育改革,即成立Charter Schools——類似香港的直資學校,即不是私立,因仍由政府資助,但又不是公立,因脫離教師公會的管轄,美式的直資學校既脫離政府又躲過公會,讓辦教育的有心人用心教書,成績十分理想,英國也在跟進Charter School的理念。

兩種模式的優點正好對比我們的缺點,芬蘭和美國直資的優點在於以學習為目的,只要有學習興趣,什麼亂七八糟的校內評核試都是沒有意義的,官員意志坑害學校全體人,芬蘭證明了不考試也能有傑出學生。

如今教育局更開倒車,資助胡言亂語的國民教育課程,香港有前途?

除非我們的考試局向法國學習出以下的中學會考題﹕

「我們是否有義務尋找真理?」、「沒有國家我們會更自由嗎?」

作者為著名導演,愛家爸爸,育有3名兒女

張堅庭 ting56@gmail.com

順帶一提,KIPP現在就是美國最大的「直資」學校網絡(Charter School),還有很多其他類似的網絡,比如Aspire,都是以幫助學生升讀大學為主要目的,提供比一般公立學校更長課時的教學機構。政府如何評核它們和其他公立學校的表現?其實還是靠公開試,比如加州的高中畢業考試(CAHSEE)。看美國的教育改革,從州立的Public Schools Accountability Act到聯邦的No Child Left Behind Act,都是朝著量化學術成績,加強對學生和學校橫向排名這一方向進行的改革,與所謂「重學習興趣 非校本評核」可以說是背道而馳。

你的想法?


--------------------
......
PMEmail Poster
Top
伍子攸
發表於: Oct 29 2012, 10:59  評價+1
Quote Post


二品官
***********

發表數: 1,605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4-12-2005

活躍:9
聲望:432


一直想「大規模」回應諸般有趣的主題,但要麼有心無力,要麼有力無心,最終不了了之,還請元直兄見諒。 tongue.gif

加點點補充,據聞法國的「一般」大學,畢業便可以直上,而且只需交註冊費;而那些「名牌」大學,你則要考公開試,拿到極佳的成績就行。其實…都係一樣,中國也罷,外國也罷,又有什麼分別。


--------------------
HKS AN無擔面對我!腦收成路!多廁俾我講中吾敢出去!我已經臝左!!!!!

HKS an no take noodle face me! brain receive achieve road! many toilets give me say middle I dare to go out! I've already naked!

HKS AN unsecured face me! Brain harvest road! Multiple closets serve my lecture I'm out of here! I've left naked!!!!!
PM
Top
Caesar
發表於: Jun 28 2014, 03:56  
Quote Post


Loop
************

發表數: 7,489
所屬群組: 軍團長
註冊日期: 12-18-2004

活躍:52
聲望:2218


QUOTE
總之,學生就算在新高中世史科拿五星級,他也可能對1900年以前的歷史懵無所知。對1900年以前的歷史懵無所知,也不見得對1900年以後的歷史有何真知灼見。


今天再爬舊文長知識,看到這幾句。

真個是不看還好,一看讚不住口。


--------------------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
PM
Top
1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1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分頁: (2) 1 [2]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Start Poll

 



[ Script Execution time: 0.0170 ]   [ 12 queries used ]   [ GZIP 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