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Start Poll

> [知乎] 金第二次包圍開封時宋朝軍隊哪去了?
懶蛇
發表於: Aug 14 2014, 16:54  
Quote Post


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

發表數: 22,672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22-2003

活躍:46
聲望:1908


QUOTE (北溟客)
謝謝邀請。

其實勤王軍是有的,而且官軍義軍都不算少(雖然確實遠不如靖康元年第一次勤王時多了,為什麼後面說)。但是確實都沒能起作用。

原因主要分兩種:

一種是被人堵在路上了,沒能進汴京城。

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被金將婁室等堵在潼關外的西軍,
已經有知友的答案說到了;另外還有一些來自京西、湖北一帶的義軍(比如後來和劉錡打出順昌大捷、寫了《守城錄》的名臣陳規拉的隊伍就在這一撥裡),也是這種遭遇。

還有一種,是因為種種原因被耽擱了,沒趕得上。

這些被耽擱的,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被宋欽宗自己耽擱的,一類是被後來的宋高宗趙構耽擱的。

被宋欽宗耽擱的說起來有點可笑:金軍第二次圍困汴京(靖康元年閏十一月),距離第一次(靖康元年一月到二月)隔了半年多的時間,但宋廷的反應竟然比第一次還混亂還失當。 ——半年多的時間裡,北宋中樞僅僅為該不該割地議和就反复爭論數次,一會兒下詔割地一會兒不准一會兒又商量還是割了吧;以至於一直到金軍再次南下時,宋廷居然還在不停的派使節和金國BB議和,結果被金人嘲笑說等你們議論定了我們特麼已經大兵過黃河了~

戰略思路都亂成這樣,戰備是不會好的。而且宋欽宗下詔命令第一次圍城期間趕到汴京的20萬勤王軍各回各家就算了,關鍵還多次否決李綱、種師道等大臣募集軍隊守備河北的建議和措施,理由是金軍未必會南下,還是議和更妥當——李綱當年六月被逼去救援太原的時候,就還在為此和耿南仲等人對掐,掐點是今年到底需不需要防秋、金人會不會再次打過來。

同時這種戰略上的猶疑,又和宋欽宗宋徽宗之間錯綜複雜的父子關係爭位矛盾、宋欽宗和李綱的矛盾、宋欽宗近臣耿南仲和李綱的矛盾等等各種私人恩怨攪合在一起,最終把半年裡的北宋政治攪成了一鍋粥。最後早晚等到金軍又打到城下了,宋欽宗才最終明白還是得打,才想起來要再次召集勤王軍,但是這時候金軍已經圍城而且是東西兩路合兵,兵力比第一次圍城翻了一倍不止,勤王命令要送出去已經很困難了。

當然最後還是有送出去的。但是等這些詔令到達京畿地區甚至更遠的南方地區,已經來不及了。——實際當時南方地區動員起來的人力還真不算少。很多勤王軍甚至是從福建、兩廣“越數千里爭先勤王(《宗澤集》卷1《乞回鑾疏》)趕到北方的。但是路途遙遠+東京城破的太離奇太快,根本趕不上。

其他一些比較近的地方的勤王軍也趕不上趟,等到了東京,大部分只能瞪眼看金人扶立的偽楚皇帝張邦昌貼的遣散勤王軍的告示了
(《會編》卷89載張邦昌登基後赦書:諸道勤王人兵,當國家危急不能進援,京師失守,乃欲偷安。雖無誠節,亦巳勤勞,宜各歸本貫別候中旨;卷93:(四月)十三日壬申,范瓊揭榜金人尚留滑州。是時四方勤王之師徑有到闕者,道路漸通,百姓漸有出城者。范瓊乃揭榜雲:據探報金人尚有後軍、埽地軍留滑州界,上仰四方客旅,未得輕出。百姓已知金人悉渡河,河南無警,而瓊乃揭榜以惑民。民皆罵之。)。

另一類,也是更大的一頭,是被趙構耽擱的一批勤王軍。

趙構是靖康元年年底奉命第二次出使金營的。但他當時十有八九已經存了歪歪心思,所以沒有找南下的金軍而是反方嚮往北走(當時東路金軍採用的是直撲東京的戰術,大部分州縣特別是一些兵家重鎮都還在宋軍手裡,金軍其實連南下的通道都不能保持。河北大部分州縣陷落其實是1128年甚至1129年的事情),走到磁州(今河北邯鄲市磁縣)被當時任磁州知州的宗澤攔下了。宗澤當時顯然還不知道這個九皇子是什麼樣的人,只想著老趙家的人能保住一​​個是一個,所以力勸趙構不要再去金營還搞了群眾請願,於是趙構也就坡下驢。但很快趙構發現宗澤很煩,老向他叨叨勤王的事兒,於是某一天夜裡背著宗澤跑到了磁州南邊的相州(今河南安陽市),知遇了當時任相州知州的汪伯彥(後來著名的汪黃二奸相之一),倆人玩的很投機。

就在此時東京第二次被圍,徽宗的一大堆儿子就剩了趙構一個沒被困在城裡,於是欽宗派人攜帶蠟丸詔令,任命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讓他開府召集兵馬勤王。

趙構奉命而行,之後兩河山東一帶的各路勤王軍和民間應募從軍的,就都先奔著他去了(當時剛剛從山西平定軍突圍回到相州湯陰老家的岳飛,就是在這一次投到趙構麾下第三次從軍的;另外還有其他一些中興名將如韓世忠、張俊和楊沂中,也都是此時從的龍。),第一批召集到的軍隊就有五萬多。 ——這個兵力,要挽救東京城裡的局面,其實已經夠了。

但問題就在於趙構根本沒什麼心思救東京。所以他派帳下將領劉浩領著一部分人馬南下佯作救援東京,自己則從相州向北跑到了北京大名府(今河北邯鄲市大名縣);到了大名,宗澤還有其他人組織的勤王軍隊又來了一批,趙構被宗澤纏的沒辦法,只給了他一萬多人馬讓他去解圍,自己帶著主力七萬多繼續往東南跑跑到了東平、濟州(今山東菏澤市鉅野縣)。這時候他部下的很多將士開始覺得不對勁了:“三軍籍籍, 謂不返京師而迂路, 何也?”(《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建炎元年三月癸卯)於是趙構和他的親信比如汪伯彥等只好放棄進一步往南逃逃到淮南的打算,先貓在濟州。

這中間繼續有勤王軍來投,最後積聚的兵馬號稱有十六萬,實際素質好能戰的也至少有八萬左右。但除了給宗澤的兩萬,大部分都在趙構自己手裡攥著防衛濟州、興仁府一帶,一直攥到三月底,金軍押著徽欽二宗宋朝宗室和擄掠的人口北返。接著就是張邦昌讓位,漏網的隆佑太后(宋哲宗廢後)、部分趙宋宗室和一些大臣開始挑皇位繼承人,趙構理所當然的被選中,於四月底率軍到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市)登基。

——有興趣的知友可以比著地圖看一下,從磁州相州大名,到東平、濟州,再到應天,趙構這位“天下兵馬大元帥”,帶著數萬人馬,差不多正好圍著汴梁繞了個半圈。

--------------------------------------------------------------------------------------------------------------------------------------------

以上,靖康之變裡勤王軍為毛沒起作用的原因其實就解釋的差不多了。

但我覺得也許還需要打個補丁,因為可能會有人覺得,雖然當時勤王軍很多,但戰鬥力其實不行,甚至名為義軍其實就是土匪罷了搞不好心裡都在想什麼;包括趙構,帶著軍隊兜圈子也是合理的選擇,因為真打過去恐怕也就是白送死。

但實際不是這樣。

當時的東京城四週,機會其實很多。

首先,東京城被攻破這個事情本身就是個很大的意外。——東京城第二次被圍,形勢確實比第一次嚴峻,因為河東重鎮太原已失導致東西兩路金軍會合,最後圍困汴樑的兵力比第一次翻了兩倍還多,大概在十二三萬。但東京城內同樣有守軍八萬多(原來的守軍七萬+張叔夜入援的一萬三千人),兵法曰“十倍而圍”,金軍的兵力優勢其實並不是很大。何況還有無數願意自帶乾糧抵抗金軍的東京市民,還有城防設施非常完善的東京城。

金軍最後攻破東京也不是因為宋軍彈盡糧絕了,是因為當時的重臣信了江湖野狐禪,把城上守軍全部撤下來,派一個叫郭京的人帶著六甲神兵也就是一幫小混混出宣化門作法,據說是能把金軍一掃光。——結果當然沒有,郭京也見勢不妙偷偷跑了,而金軍趁虛而入攻占了東京外城。

所以說這也是各路勤王軍來不及反應的一個原因——誰能想到東京最後是這樣陷落的?而且你真要是沒招可使,只好死馬當活馬醫信一回怪力亂神也就罷了;問題城內明明有數萬兵,你找江湖道士撞什麼大運跳什麼大神?從閏十一月二日被圍到二十五日銀朮可趁亂破外城,偌大一個國都守了還不到二十天;相比之下,真定(今河北正定)守臣李邈兵不到兩千,抗斡離不的東路軍扛了四十多天。

但就是到這時候,金軍也還是擔心自己的兵力優勢並不大,一直沒敢下城牆進內城(《會編》卷七十:初破城,賊下令縱火屠城,何栗率百姓欲巷戰,其來如雲。由是金兵不敢下城,唱為和議,人心稍安。——類似的狀態一直持續到金軍北返)。搜羅金銀財寶、擄掠百工婦女,收繳城內武器,逮捕殺害組織市民抗金的民間義士比如李寶,勸宋欽宗兩次進敵營談判最後被扣下,給金人提供皇親國戚的名單、並且按名單把宋朝宗室全部搜羅來帶著北上。。等等等等,全都是假手當時的帶路黨幹的。女真兵基本沒動。

甚至在宋欽宗上降表到被押著北返的將近四個月的時間裡,也還是有機會。

比如入援東京後來因病淹留城內的西軍將領吳革,當時秘密聯絡了將士數千人和近萬百姓,準備約期舉事。結果臨近起義時,有人報金軍可能第二天就要扶立張邦昌登基,吳革情急之下帶著親隨部屬提前發難,沒想到已經有奸細告密走漏了消息,最終事不遂被降金的將領范瓊殺害。

再比如靖康元年金軍入寇後投筆從戎的太學生胡閎休,一度也準備聯絡人入營劫回宋欽宗,結果被宰相何栗勸阻沒搞成。——胡閎休這是後來作了岳飛的部將兼幕僚,入了《宋史》列傳留下生平記載了。其他曾經密謀舉事但沒留下記載的,肯定還有不少。

也就是說到這時候都不是沒機會、沒有想辦事的人。

另外,因為北宋的滅亡是如此意外,所以其實連金國自己都沒準備好接受這個戰果。靖康元年十一月斡離不和粘罕會師平定軍的時候,女真內部還在為要不要繼續進攻東京爭論;而到宋欽宗二次入金軍談判的時候,粘罕和斡離不還在猶疑是不是讓欽宗簽個降表回去就算了。——徹底廢掉徽欽二帝並俘虜他倆和全部北宋皇族北上是個臨時的決定。至於東京城本身和二次南下的新佔州縣,女真人壓根沒想自己統治,兵也不夠人口不夠,管理水平也不行(金國當時剛剛開始效法遼代的政治制度,本國內部還是部落制晚期的水平),所以匆匆扶立了一個張邦昌就走了。而張邦昌也知道自己不得人心,女真人回了北方以後也顧不上他,所以很快就退位。

所以這種情況下(兵力差距不大,敵人本身也猶疑不決,高層帶路黨橫行,但中低層的軍人和民眾人心未失本錢也都在),真有支生力軍能打過來的話,情況會大不一樣。

其次還可以對照一下的,是趙構從南京又跑到揚州前後,宗澤出任東京留守期間的功業
——當時淹留河北或被打散的官軍、義軍,在宗澤的安撫訓導下聯合起來防衛東京籌措北伐,結連珠寨號百萬,跟金軍在黃河一線反复拉鋸毫不吃虧,東京城內更是商旅不亂,上元節照舊慶賀幾如平時。

可見不是人不中用。關鍵看誰來用、怎麼用。以靖康之變前後的情況,甚至有點兒為國用人的心,情勢就會改善很多。——宗澤本人其實就是個中了進士後長期沉淪下僚的普通小文官,靖康之變前從來沒帶過兵。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那句話:靖康之變北宋滅亡這件事情,純屬偶然。而且是一系列的偶然湊到一塊兒才能有的效果。

但是在偶然的背後,也有比較一致的東西,那就是北宋帝國上層統治者和官僚的荒唐,以及這種荒唐造成的國家大事上簡直玩笑兒戲一樣的反覆和混亂。靖康之變前後的一切政治失誤軍事失敗,根子都在這裡;為毛宋人普遍認為靖康之變是“恥”,根子也在這裡:單純打不過被幹掉了,或者實在打不過跑了,那都有情可原。就算丟人,也是技不如人;但是明明對手戰力不是很高,純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還死的特別難看特別噁心,那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所以想弄清靖康之變後的很多事情,就必須先把靖康之變本身甚至更往前的一些事情捋清楚。不然就還是說不明白。——這也是這個答案為毛最後寫的有點囉嗦的原因。

--------------------------------------------------------------------------------------------------------------------------------------------

最後吐個槽:強烈建議對這個問題或者這個時段的各種事兒感興趣的知友,去讀一下《三朝北盟會編》裡靖康元年、二年的部分。

會使人幸福的~ 因為你會看到各種花樣作死,以及這少部分人的作死最後如何釀成一場彌天大禍,帶累的無數人屍骨無存亡國破家甚至人相食人,進而體會到倒霉和比慘這種事,永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最牛的。

而且跟玩兒似的就弄死好多人弄完一個底子很厚實的國家,想想就很歡樂很奇葩不是麼~


--------------------
user posted image
PMEmail Poster
Top
懶蛇
發表於: Aug 14 2014, 17:04  
Quote Post


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

發表數: 22,672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22-2003

活躍:46
聲望:1908


QUOTE (姬軒亦)
皇帝親自把二十萬勤王軍勸退,罷免李綱,接著寫文章勸說黃河以北地區人民當順民。。。。然後北方人民就反了,群盜蜂起,整個北中國陷入政治無秩序,首都附近的援軍和義軍基本都在和盜賊作戰。

另外就是太原是個無底洞,消耗了宋軍的大量兵力。太原死扛了八個月後被攻破。

總之就是宋朝的行政系統基本癱瘓,皇族被一網打盡,末代皇帝親自當皇協軍勸北方人民投降,老九即位前,軍人們連個效忠對像都沒有。。

趙構當時在河北大名當大元帥,身邊凝聚了一些力量,啥都沒幹,東京就被滅了,趙構倉皇上台後趕快跑路。。。所謂泥馬渡康王。

真是。。尼瑪。低劣可笑的危機反應能力,龐大臃腫的軍隊,苟且偷生的皇族,亂哄哄的北方混戰。。這就是某些人口中中國最發達的時代。

我說不是北方人不抵抗,而是北方人被賣了,這是有依據的。

不謝邀,每回看到這一段就會笑到肚子疼。什麼狗屁文明繁榮,都是扯淡的東西,士大夫階層無恥無格,塗脂抹粉,天天混吃等死,有能耐的都氣死了,這就是宋朝。

別不信,以上都是事實。給幾個出處。

————

遣聶昌、耿南仲、陳過庭出割兩河地,民堅守不奉詔,凡累月,止得石州。甲午,詔兩河民開門出降。
——皇帝賣人民的。

————

庚子,金人來取宗室,開封尹徐秉哲令民結保,毋藏匿。——臣子賣老大的。

——

己巳,集百官議三鎮棄守。

統治集團打算賣土地的。

————

太學諸生陳東等及都民數萬人伏闕上書,請復用李綱及種師道,且言李邦彥等疾綱,恐其成功,罷​​綱正墮金人之計。會邦彥入朝,眾數其罪而罵。吳敏傳宣,眾不退,遂撾登聞鼓,山呼動地。殿帥王宗濋恐生變,奏上勉從之。遣耿南仲號於眾曰:"已得旨宣綱矣。"內侍朱拱之宣綱後期,眾臠而磔之,並殺內侍數十人。

———黨校清華北大學生橫掃內閣的

知道後來明朝為啥決不妥協了吧,被孫子們給氣的。

北宋完全沒有到亡國的局面,但是死於統治階層的內訌,這種政權,換了我,我也在河北看笑話。


--------------------
user posted image
PMEmail Poster
Top
龍驤將軍
發表於: Aug 14 2014, 17:10  
Quote Post


葉公好龍
************

發表數: 3,097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5-13-2007

活躍:12
聲望:726


說起宋史,最近入手了本《說岳全傳》

看了,這時我才覺得,《三國演義》已經不算誇張了,《說岳》簡直是一套武俠小説
PMEmail Poster
Top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Start Poll

 



[ Script Execution time: 0.0108 ]   [ 13 queries used ]   [ GZIP 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