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三國志 · 版規 |
![]() ![]() ![]() ![]() ![]() ![]() |
歡迎訪客 ( 登入 | 註冊 ) | 重寄認證電子郵件 |
![]() ![]() ![]() |
魏孝政 | |
![]() 迪拉斯艦隊與荊揚軍樂團之間 ![]() ![]() ![]() ![]() ![]() ![]() ![]() ![]() ![]() ![]() ![]() ![]() 發表數: 3,158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11 聲望:685 ![]() |
1) 鄙視外族
自我中心,對世界認知不足。以為世界就只有中土,其他有的連接陸地都是邊緣地區,往的是沒文化的蠻族(說起來也有點好笑,滿清本來就是女真一支建立,在漢人的眼中不也算是"沒文化的蠻族")。容成大國心態,貪圖安逸,以為自國軍隊堅無摧。 2) 海禁1 長期只有一個通關港口,無非當成是施捨和進口新奇玩意等。而且中國自古自給自足,向外需求不大。但亦因此缺少與外界交流,形成了第1點的問題,而且科技研究也沒有相對應的和外國技術融合進步。 3) 海禁2 海軍不出遠門,相反西洋海軍強國在世界都插滿了族。間接形成了1的問題。於是在國外也沒有盟友。(因為一國自大以為根本不需要盟友) 4) 海軍軟弱 硬件來說其實並不差,不說對外國,對日本起碼是比下有餘的,可是因為沒出過遠門,打敗鄭經後實際上也沒什麼海戰過,以致海軍各級人員無實戰經營。結果在甲午戰爭,和日本軍擺陣時就已經自亂陣腳。 日本和德川幕府的戰爭與東北戰爭,箱館戰爭,西南戰爭等等,給予了日本軍實戰得經驗,並得以推翻了舊有的軍派,推行了西式建軍。 5) 祟尚冷武器武力,視西洋武器無物 這名命題其實是有點偏激,不過一時間想不到怎樣說,先這樣說吧。 進貢的西洋槍以為是魔術之流的東西,放在倉庫不加理會(一直以來說康雍乾三盛世,實際上乾隆對西洋的東西都是玩的,沒認真的理會過洋槍大炮),結果配帶這玩意只有兩萬人的八國聯軍打敗多於其十倍以上的清軍。 6) 陸軍軟弱 承5,綠營,八旗很大一部份戰力低下,加上武器的差距下更將此致命傷擴大。 7) 時機 當時的滿清已經是風雨飄搖,各項事加起來疊加了滅亡的速度。 隨便打打,當開個帖吧,近來有點靜。 -------------------- ![]() |
Leaf |
發表於: Oct 24 2010, 02:53
|
||||||
![]() 請開金口 ![]() ![]() ![]() ![]() ![]() ![]() ![]() ![]() ![]() ![]() ![]() ![]() 發表數: 3,516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9-19-2003 活躍:13 聲望:428 ![]() |
說起崇尚冷兵器;其實在後膛槍和安全火藥出現之前;冷兵器是比火器有效率和成本效益 舉例:射完的箭可以回收再用;打了的槍彈費了錢就是費了錢 我再加一點討論: 如果清朝是漢人皇朝;洋務運動會不會成功? --------------------
原來猥褻侵犯不但只要啞忍,還要打開雙腳歡迎入去要大叫熱咕真是大開眼界! 某日,某蛇與某b曾是水火不相容的敵人 今日,某蛇與某b是雷打不動的戰友 果真如言,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
||||||
魏孝政 |
發表於: Oct 24 2010, 12:14
|
![]() 迪拉斯艦隊與荊揚軍樂團之間 ![]() ![]() ![]() ![]() ![]() ![]() ![]() ![]() ![]() ![]() ![]() ![]() 發表數: 3,158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11 聲望:685 ![]() |
1)
成本當然是一個因素,明朝的火器處於先進的地位,可是由於朝鮮之役,李闖和清朝,如倒水的開支讓明朝經濟崩潰,到最後也無法再支援火器的消費。 可是武器本來就是力量效率,八國聯軍戰爭時間不長,投入的軍兵也不算很多,既然工業發達,這種成本因素對他們來說變成一個較小的素因了。 清朝不像唐宋富有,但康雍乾國力仍盛時尚不注重發展,之後才急忙補救在技術上已經反過來落後很久。 當時已經是清朝了,收回箭你說三國演義時草船借箭就說得過去,清朝前老早就有火槍,因為成本和一定的實戰應用下留保一部份弓箭營是沒錯,可是火槍營的發展也實在是... 2) 這個沒能說什麼如果不如果,但如果真要我說,我會說是因為這個朝代存在太長了,長的已經腐化,部份軍隊早已不堪所用,而不是什麼族的問題。 -------------------- ![]() |
耒戈氏 |
發表於: Oct 24 2010, 13:25
|
反潮流才是王道!! ![]() ![]() ![]() ![]() ![]() ![]() ![]() ![]() ![]() ![]() ![]() ![]() 發表數: 6,255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7-15-2007 活躍:21 聲望:1540 ![]() |
我想,如果當時清朝大力推行洋務/維新,清朝能崛起嗎?
我讀初中的歷史,總有感覺慈禧為了自己的權力及私利,對洋務/維新多加阻撓,是令清朝衰敗的原因... 本篇文章已被 耒戈氏 於 Oct 24 2010, 13:27 編輯過 |
博派柯柏文 |
發表於: Oct 25 2010, 15:06
|
![]() 八品官 ![]() ![]() ![]() ![]() ![]() 發表數: 210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5-20-2010 活躍:1 聲望:-30 ![]() |
(路過的)
一、敗在派系鬥爭。 二、敗在制度腐敗。 三、敗在不求甚解,流於表面的學習和改革 四、敗在思想守舊,封建 -------------------- 這就是斯-巴-達!!!!
|
秋楓 |
發表於: Oct 26 2010, 09:31
|
![]() 回歸的潛艇 ![]() ![]() ![]() ![]() ![]() ![]() ![]() ![]() 發表數: 930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6-16-2008 活躍:4 聲望:268 ![]() |
嘛,雖說以清當時的收入,要全軍近代化是沒可能的事。
但建造一支如八國聯軍數量的近代陸軍相信不會是難事,就如他們可以建造一支北洋水師一樣。 因此如果說他們海陸軍硬件不足,是說不過去的。 -------------------- 個水池好大,幾時先游到出去。
|
參謀ABC | |
![]() 神隱之主犯-永遠與須臾之罪人 ![]() ![]() ![]() ![]() ![]() ![]() ![]() ![]() ![]() ![]() ![]() ![]() 發表數: 3,458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15 聲望:1860 ![]() |
清朝後期高層太爛,完全是在混日子,神仙也難救,你要知道本朝開國之初憑著當時極其落後的裝備也能和世界第一強國在朝鮮熬成平手,這是甚麼戰略戰術水平,這樣頑強的軍隊擁有的是甚麼精神力量?再說遠點的,康熙朝同期的俄國,彼得大帝親自跑到西歐學習先進技術和文化,彼得本人親自在荷蘭船廠學習造船技術,這才有了俄國西化及爭霸歐洲的本錢,關鍵是最高層很清楚自己是落後的,非痛下決心改革不可,對比一下清末,真讓人一聲嘆息了
![]() |
博派柯柏文 |
發表於: Oct 27 2010, 08:41
|
||
![]() 八品官 ![]() ![]() ![]() ![]() ![]() 發表數: 210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5-20-2010 活躍:1 聲望:-30 ![]() |
其實當時的滿清政府有派首批留學生(好像是...)到外國去啊,但可惜因為洋務運動失敗的關係,導致可以令中國富強的機會都失去了 本篇文章已被 博派柯柏文 於 Oct 27 2010, 08:42 編輯過 -------------------- 這就是斯-巴-達!!!!
|
||
馬銜 |
![]() |
||||
![]() 在野 ![]() ![]() 發表數: 30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10-23-2008 活躍:2 聲望:83 ![]() |
光緒也有改革的決心,康有為也向他大力推薦學習彼德大帝 在下認為問題也是出在那群高官 舉例來說,放洋學習海軍戰略的回來被調去作陸軍職務,那是怎麼回事呢… ![]() |
||||
參謀ABC |
發表於: Oct 28 2010, 19:41
|
![]() 神隱之主犯-永遠與須臾之罪人 ![]() ![]() ![]() ![]() ![]() ![]() ![]() ![]() ![]() ![]() ![]() ![]() 發表數: 3,458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15 聲望:1860 ![]() |
光緒從來不是最高決策者,老佛爺才是,一是"最高"食花生等住看戲的改革結局是甚麼,我想還是比較清楚的。
|
懶蛇 |
發表於: Oct 28 2010, 20:03
|
||
![]() 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 ![]() ![]() ![]() ![]() ![]() ![]() ![]() ![]() ![]() ![]() ![]() 發表數: 22,672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22-2003 活躍:44 聲望:1908 ![]() |
雷家聖說的信不信得過﹐有待探討﹐但也不要太武斷地把失敗者等同於悲劇英雄。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我們可要感謝慈禧太后讓中國沒有成為三百年殖民地。 本篇文章已被 懶蛇 於 Oct 28 2010, 20:07 編輯過 -------------------- ![]() |
||
參謀ABC | |||
![]() 神隱之主犯-永遠與須臾之罪人 ![]() ![]() ![]() ![]() ![]() ![]() ![]() ![]() ![]() ![]() ![]() ![]() 發表數: 3,458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15 聲望:1860 ![]() |
斬腳趾避沙虫,鄧公在64之後第三年就高調南巡要求重啟改革了,不過以鄧公的水平要求慈禧也確實過份了 |
||
紀靈 |
發表於: Jan 12 2011, 09:46
|
||||
![]() 七品官 ![]() ![]() ![]() ![]() ![]() ![]() 發表數: 493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10-01-2003 活躍:3 聲望:46 ![]() |
留學生回到中土不受重用 躋身上層靠的還是孔孟之道和阿諛奉承 這種程度的改革是不會有多大的效果啦 但要求親爸爸和問責高官們搞有深度的改革就更不能見效 可見大清國運已盡 中國人又係時候問下師父~ 師父父父~我地跟住去邊度!? 本篇文章已被 紀靈 於 Jan 12 2011, 09:47 編輯過 |
||||
懶蛇 |
發表於: Jan 7 2013, 19:45
|
![]() 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 ![]() ![]() ![]() ![]() ![]() ![]() ![]() ![]() ![]() ![]() ![]() 發表數: 22,672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22-2003 活躍:44 聲望:1908 ![]() |
最近看了一本書,作者從經濟的角度看清朝的衰敗,主要原因有鴉片流入令白銀流失引致通縮,而當時中國的三大出口產業:茶業、瓷器和絲綢,又被英國、日本趕過,清政府又決乏對全國經濟的結構性改革,國用不足之下亡國是不能避免的。大家有何看法?
-------------------- ![]() |
紀靈 |
發表於: Apr 18 2013, 16:12
|
||
![]() 七品官 ![]() ![]() ![]() ![]() ![]() ![]() 發表數: 493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10-01-2003 活躍:3 聲望:46 ![]() |
嘿嘿,如果朝廷大力扶持茶業、瓷器和絲綢工業化,改革幣制和把好海關,打一場貿易戰~ 哈哈 總是覺得這類觀點在中史範圍太陌生了 |
||
醒而未觉 |
發表於: May 8 2013, 03:53
|
出世 發表數: 3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5-08-2013 活躍:0 聲望:1 ![]() |
無法完成工業化,點做都係輸,而洋務運動不過是表面的工業化,是無可能深入全國的,靠滿清官僚搞工業化,靠不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