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三國志 · 版規 |
![]() ![]() ![]() ![]() ![]() ![]() |
歡迎訪客 ( 登入 | 註冊 ) | 重寄認證電子郵件 |
![]() ![]() ![]() |
Leaf | |||||
![]() 請開金口 ![]() ![]() ![]() ![]() ![]() ![]() ![]() ![]() ![]() ![]() ![]() ![]() 發表數: 3,516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9-19-2003 活躍:13 聲望:428 ![]() |
C觀點 - 施永青
經濟轉型乃自組織現象 (2011年01月12日) 昨文指出,中國經濟必須轉型,不能長期只從事中游的工業生產,而不做上游的科技研發與下游的市場開拓。這種轉變,其實不用偉大領袖去帶領,市場力量本身已會令經濟發展模式自行演變,調節得更加合理化。這是一種自組織形式的發展,政府只要不去干預,便會自成系統。 歐美國家原先的如意算盤,是把低增值的生產工作交給中國去做,讓中國變成世界工廠。那他們就可以從事高增值的上游與下游的工作。香港其實也想跟著走這條路。然而,高增值的工作大都不是勞工密集性質的,社會上可能只有一部分精英會有得益;大部分人可能想找份工廠工做也沒有機會,因為工廠都搬了去中國大陸。 這種發展,令發達地區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社會分化為供養者與依賴者,矛盾更加激發。為此,歐美國家只好把問題歸咎中國,指中國操控幣值,借偏低的人民幣把產品向他們傾銷。 中國當然感到這種指控不公道;沒有理由中國把辛勤勞動,污染河山得來的產品廉價賣給西方,反招來西方埋怨。中國一定會覺得這樣做不值得,將來有條件的話,寧願把產品內銷,也不賣給不知好歹的西方國家。尤其是金融海嘯之後,西方的貨幣系統面臨崩潰,中國就更加不想把自己的產品去換取會貶值的外幣。這些都促使中國不想再以出口作為經濟發展的動力。 另一方面,中國內部亦出現了變化。勞力密集的工業增值雖然不高,但比起從事農業還是高很多。工業化令農村的大量剩餘勞動力可以遷往城市,而中國人的生活水平亦因而獲得提升。城市人口增加,樓價與物價都大幅上升,令工人不得不要求更高的工資。而中國政府亦樂於看見工資上升,因為只有當工資佔GDP的比重上升後,內部消費才能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屆時,中國才可以減少對出口的依賴。所以,近年內地政府十分樂意為工人爭取權益,既推動新勞動法,又大幅提升最低工資,目的就是要增加中國的內部需求,改由本土消費去帶動經濟增長。 工資增長令廠商要麼把勞工密集的產業,從沿海地區遷往內陸,要麼就轉型從事更高增值的工作。中國的企業家,經過二十多年來的鍛煉,管理能力已大大提升,資金亦有相當的積累,他們已有條件轉型,去開拓一些知識含量較高的產業。中國人絕非只懂得冒牌抄襲,一樣可以發明創新。在西方的技術封鎖下,中國一樣可以發展太空科技,沒有理由在民用科技上,中國永遠只能跟在西方後面。 我不相信中國的經濟會因工資上升與勞動力開始短缺而停滯不前;有時,不利的環境可能更有利於促進經濟轉型。我估計,中國勞工密集的工業,今後會進一步向內陸轉移,而沿海的城市會轉行發展金融及專業服務。中國這麼大,有條件透過內部分工去逐步減少對國際分工的依賴。客觀的大環境,正促使中國經濟重新調整,透過自組織變得更有適應力。 --------------------
原來猥褻侵犯不但只要啞忍,還要打開雙腳歡迎入去要大叫熱咕真是大開眼界! 某日,某蛇與某b曾是水火不相容的敵人 今日,某蛇與某b是雷打不動的戰友 果真如言,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
||||
龍驤將軍 |
發表於: Jan 12 2011, 13:21
|
葉公好龍 ![]() ![]() ![]() ![]() ![]() ![]() ![]() ![]() ![]() ![]() ![]() ![]() 發表數: 3,097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5-13-2007 活躍:11 聲望:726 ![]() |
幻覺:自組織等於經濟上的鎖國政策?
|
徐元直 | |
![]() 攤抖首領 ![]() ![]() ![]() ![]() ![]() ![]() ![]() ![]() ![]() ![]() ![]() ![]() 發表數: 7,913 所屬群組: 君主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58 聲望:4177 ![]() |
但沒有政策配合與宏觀調控的話,單靠自組織絕對做不到中國這樣的發展與轉型速度---光是大量的基建配合這一條已經不是所謂的自組織可以做到,一個電力瓶頸就能扼殺大部份的工業發展,更不要說其餘交通、稅制、產業鏈規劃、勞動保障等等。要不然全世界有那麼多能提供廉價勞動力的國家(有很多甚至遠比中國廉價),也不會只有中國在這方面出名。
其餘方面,倒是說得不錯。 在民用科技上,其實中國的進展一點都不比軍事科技慢。雖然高技術含量的輕工業還明顯不如美日等國,重工業(除了美日)也還要加上德國這種老牌選手,但除了這幾個一線工業大國外,相比其他發達國家或者說西方國家,中國在民用科技上已經談不上有整體差距了,只有局部領域的領先或落後而已。即使是那些一線國家,在高技術很多含量的領域也已感受到威脅,尤其是在大家都累積不多的新興領域,比如網絡通訊技術、新能源技術等等,早已不是「只能跟在西方後面」。 本篇文章已被 徐元直 於 Jan 12 2011, 22:21 編輯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