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三國志 · 版規 |
![]() ![]() ![]() ![]() ![]() ![]() |
歡迎訪客 ( 登入 | 註冊 ) | 重寄認證電子郵件 |
![]() ![]() ![]() |
Leaf |
發表於: Sep 26 2011, 12:37
|
||||
![]() 請開金口 ![]() ![]() ![]() ![]() ![]() ![]() ![]() ![]() ![]() ![]() ![]() ![]() 發表數: 3,516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9-19-2003 活躍:14 聲望:428 ![]() |
中國近代史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用一種“衝擊---反應”型的理論來解釋,譬如在晚清七十年的重大事件中,都可以找到其對應的物件。譬如,洋務運動是受到兩次鴉片戰爭的衝擊而發起,戊戌變法是因為甲午戰爭的慘敗而勃興,與清末的新政相對應的則是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
從歷史的演變來看,清末新政是繼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之後的第三次波浪。不過,這一次的變革在廣度與深度上都遠遠超過之前的洋務運動和戊戌維新。正如侯宜傑先生在《二十世紀初中國政治改革風潮》中指出的,清末新政後,“單純的封建專制制度已不存在,*政治及有關法律有些在試行,有些在準備和確立之中,整個政治制度正在向資本主義近代化演變邁進。” 毫不誇張的說,清末新政奠定了中國近代化的基礎,是中國告別傳統社會的第一步。 或許有人認為這是誇大其詞,給清朝統治者臉上貼金。但如果我們平心靜氣的來看,也許就會發現,清末新政的意義和成效遠遠大於後來的辛亥革命。我們可以從這麼幾個方面來看,一是清末新政的機構調整和官制改革,其奠定了現代國家的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劃分;二是廢除科舉和教育改革,其完成了中國教育面向現代化的轉型;其三是法制改革,其廢棄了“諸法合體、政刑不分”的傳統,分離了行政權和審判權,開創了司法獨立之先河;其四是軍事改革,使中國具備了真正意義上的近代陸軍,推進了中國軍事的現代化;五是清理財政,首先引進了西方通行的國家財政預決算制度;六是獎勵實業,保護工商,直接促成了二十世紀前三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 實事求是的說,清末新政達到的實效、社會各階層的參與度及對未來發展的深遠意義,非但是洋務運動和百日維新所無法企及的,就是辛亥革命也未必能達到這一高度。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在一提起晚清,特別是辛亥革命前的十年時,大多數人滿腦子想的都是清朝統治者是如何的*無能,革命志士是如何的讓人熱血沸騰。這種革命史觀固然極為浪漫,但至少是不尊重歷史事實的。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革命要比改革要難,因為革命要冒掉腦袋的風險。但事實,改革未必就容易。任何的改革,它都會遇到正反兩方面的攻擊和阻力,激進的改革者往往指責當局敷衍欺騙,缺乏誠意,而頑固守舊者則詈罵改革過於孟浪輕率,不成體統。改革的主持者往往夾在中間,左右平衡,這需要何等的高超藝術!革命史觀只記取革命烈士,而對貢獻更大的改革者加以漠視,這又是何等的荒謬。當然,筆者並非是為清朝鳴冤叫屈,而是希望人們能夠真正的認識到清末新政在中國走向現代化所起的基礎性作用,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為此做出貢獻的人。 誠然,清末新政的確是清王朝的自我挽救,但要是放寬視角的話,我們就會發現,晚清的最後十年其實是在完成一個國家的轉型,而不僅僅是一個王朝的自我救贖。我們不能因為主持新政的那些人是仇視革命,就把清末新政歸為“假維新”,這是有失公允的。事實上,當時的清廷在最後的十年中困難很多,但決心也很大,也確確實實推動了改革、取得了實效。革命党指責清廷的新政是出於欺騙,“假維新”,這種宣傳口徑是站不住腳的。畢竟,慈禧太后也是可以轉變的,她並不是時代變革的天敵。 可惜的是,清末新政畢竟是一場遲到的變革,甚至已經來得太晚了,清王朝已經錯過了好時機。歷史經驗表明,在近代化進程中,起步越晚,困難越大,情況就越複雜,而國內的期望和國外先進國家的示範效應也越大,這或許是明治維新與俄國改革能夠成功而清末新政卻難以挽救大清的重要原因罷。 清末新政是一場傳統君主制下的國內改革運動,它需要強有力的政府來進行社會動員。但太平軍戰亂之後的清政府已經陷入一種軟政府的境遇,而其在後來的對外戰爭中屢受重創,加之貪官污吏的橫行,導致民眾對清廷能力的持普遍不信任的態度。而更要命的是,在人口占絕大多數的漢人眼中,清王朝是個異族政權,在排滿主義思潮的鼓動下,清廷的合法性已經大成問題。 當時的清廷可謂是進退兩難。新政的種種變革措施,如廢科舉、練新軍和法制改革,都從根本性上動搖了傳統專制體制,而清廷當時又無力對其進行新舊整合,其動盪在所難免。比如廢除科舉消除了中國向近代社會轉變的障礙,但同時也割斷了那些士紳階層與清王朝的聯繫,使清王朝陡然失去原有的中堅支持力量。這些社會精英分子從原有機制中疏離出來後,其離心傾向和反叛意識也隨局勢的惡化而增強。同樣的情況發生在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和編練新軍上。清廷推行這些措施的本意是強國強軍,但現存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對這些新型知識份子毫無吸引力,而新軍隊因為這些人的加入,反而走到朝廷的對立面。 清末新政對政治的改革也收效甚微。澄清吏治向來就是一件長期而困難的事業,稍有鬆懈,必有反復,歷朝歷代決無例外。就拿廢除捐納制度來說,當時即使能把明的公開捐納停掉,但又豈能防得住暗的買官賣官---倒還不如公開捐納,至少朝廷還有一份收入。 事實上,後來捐納制度在遇到水災等困難時期,地方上依舊通過捐納的辦法來籌集資金。而當時作為另一大弊政的陋規,當年雍正也曾大張旗鼓的清理過,但過了幾十年後,依舊死灰復燃。當時新政時期也不過把眾所周知的陋規變成公開的辦公經費,但並不能杜絕向上級行賄的事件發生。吏治*這種事情,歷朝歷代都有,而且歷朝歷代都無法根本消除。 不過,新政一旦啟動,就無法停止---不要說停止,就是減速,清王朝也會被變革引發的各種合力所推翻。盲人摸象,小馬過河,清廷也只能在矛盾中摸索,在絕望中尋找希望,至於走到那一步,已經不是他們所能掌控的了。 --------------------
原來猥褻侵犯不但只要啞忍,還要打開雙腳歡迎入去要大叫熱咕真是大開眼界! 某日,某蛇與某b曾是水火不相容的敵人 今日,某蛇與某b是雷打不動的戰友 果真如言,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
||||
Leaf |
發表於: Sep 26 2011, 12:39
|
||||
![]() 請開金口 ![]() ![]() ![]() ![]() ![]() ![]() ![]() ![]() ![]() ![]() ![]() ![]() 發表數: 3,516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9-19-2003 活躍:14 聲望:428 ![]() |
辛亥革命當然會被神化
國民黨是直接得益者 共產黨是間接得益者 --------------------
原來猥褻侵犯不但只要啞忍,還要打開雙腳歡迎入去要大叫熱咕真是大開眼界! 某日,某蛇與某b曾是水火不相容的敵人 今日,某蛇與某b是雷打不動的戰友 果真如言,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
||||
neveryield |
發表於: Sep 26 2011, 13:47
|
![]() 一品官 ![]() ![]() ![]() ![]() ![]() ![]() ![]() ![]() ![]() ![]() ![]() ![]() 發表數: 2,057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9-30-2010 活躍:12 聲望:529 ![]() |
請問Leaf, 頁首的文章出自何處?
另外,「國民黨是直接得益者、共產黨是間接得益者」,這兩句說話何解? K黨如何得益,共黨如何得益,中國四萬萬人口如何得益,M黨又有沒有甚麼得益呢? -------------------- 世間之事,惟鬥爭已。
既便你達成了那最高尚的目的,亦無法彌補因为你採用了最卑劣的手段所帶来的恶劣影響。 一碗醇酒拈手來,坐看洪流不復來 經年不見花已殘,舊日芳人何處尋 開醰陳酒香四溢,醉臥山河愁不還 倒酒為河,夾肉為林,有此佳肴,何以為憂? 眾人皆醒,唯我猶夢中,不知年日,問長城依舊? 一竹獨行,十木皆枯,百里無塵,千秋不還。 日月更年,星晨生息,西海東來,南松北往。 還看舊地,天移地去,綠葉無蹤,礫石為孤。 蒼蒼茫茫,滴水沉泥,青草既出,逝會歸回? 大雪連綿千幾里,孤房門角一窗櫺, 老湖中間一條狗,獨坐冰樹望烏雲。 杯中良酒回回香,甘甜酒辣酸辛苦, 佳陳何止千百變,喜愁哀樂豈無嚐? |
木子李 |
發表於: Oct 23 2011, 10:11
|
![]() 慢熱的初中生 ![]() 發表數: 15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7-07-2010 活躍:0 聲望:0 ![]() |
講得好, 維新確係好過革命. 起碼唔會形成文化斷層, 國家重新起步.
革命者, 下策也. 中華需要一個皇帝, 一個名義上的皇帝(不過最好唔係滿族人) 方能承傳中華傳統文化. 日本也有天皇, 曰本實行君主立憲制, 民選總理, 但亦能保留固有傳統卑長幼常, 君臣父子之倫理道德. 番邦亦能, 為何堂堂華夏大國卻不能耳? 所以我常說, 古時日本番邦遣使學於唐, 今朝中華弱國需俯首問禮于夷也! -------------------- Nulli secundus in oriente. 冠絕東方。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