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三國志 · 版規 |
![]() ![]() ![]() ![]() ![]() ![]() |
歡迎訪客 ( 登入 | 註冊 ) | 重寄認證電子郵件 |
![]() ![]() ![]() |
懶蛇 | |||
![]() 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 ![]() ![]() ![]() ![]() ![]() ![]() ![]() ![]() ![]() ![]() ![]() 發表數: 22,672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22-2003 活躍:44 聲望:1908 ![]() |
-------------------- ![]() |
||
參謀ABC | |
![]() 神隱之主犯-永遠與須臾之罪人 ![]() ![]() ![]() ![]() ![]() ![]() ![]() ![]() ![]() ![]() ![]() ![]() 發表數: 3,458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15 聲望:1860 ![]() |
再看看某地某些傻缺, 唉
![]() |
hahaha~! |
發表於: Mar 21 2013, 03:00
|
![]() 司令官大人 ![]() ![]() ![]() ![]() ![]() ![]() ![]() ![]() ![]() ![]() ![]() 發表數: 1,610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9-24-2003 活躍:7 聲望:146 ![]() |
hi~!
有時候, 勉強在一起是沒有幸福。 -------------------- ![]() 郁博書山騰駿馬,文深經海駕輕舟 依個, 仍然係一個......謎...... |
懶蛇 |
發表於: Mar 21 2013, 12:36
|
||
![]() 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 ![]() ![]() ![]() ![]() ![]() ![]() ![]() ![]() ![]() ![]() ![]() 發表數: 22,672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22-2003 活躍:44 聲望:1908 ![]() |
但更多時候,這只是某些人抱殘守厥的籍口。明明合作開發才是共同邁進的正途,但某些人被面子或者優越感洗了腦,只能把它視為幻覺。 ![]() -------------------- ![]() |
||
伍子攸 | |
![]() 二品官 ![]() ![]() ![]() ![]() ![]() ![]() ![]() ![]() ![]() ![]() ![]() 發表數: 1,605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4-12-2005 活躍:8 聲望:432 ![]() |
↑有時候和抱殘守缺沒有關係。若果要共同開發,要考慮的,不是單單的經濟效益,還要考慮到環境的問題。從元朗向深圳蛇口望,每多一片朦朧,有時什麼也看不到。如果只說是濃霧處處,看來也說不通吧。另外,其實新界的空氣質素本便不怎樣,如果單就「共同開發」而漠視環境,恐怕只會引來更大的反對聲音,這豈不是為某些居心叵測的議員「造勢」?
還有一點,很多時所謂「開發」、「共同開發」,其實就是發展商和政府的「遊戲」,例如元朗的yoho town,發展商考慮的大多是自己的利益,賺到了便建,賺不了便停,如此停停復復,由十年前到現在,連商場也沒有,這種「開發」,為我們帶來了什麼利益?(順便加注,舊的yoho連商場也沒有,因為是私家樓。)又比如那條奇怪的鐵路(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由內地通往九龍,途經新界,但新界竟然連一個站也沒有(還有,我住在那裡,連通知也沒有便開發,這就是「共同」開發嗎?),如何「共同開發」?得益的卻又是誰?如果說,這是有長遠利益的話,新界沒有站恐怕說不過去吧。 因此,我認為,就目前而言合作開發不是正途,「但某些人被面子或者優越感洗了腦」也有點站不住腳。那麼何時才能合作開發呢?我不知道,待政府、地產發展商肯建設公樓居屋,而非豪華屋宇再說吧。(我不是說政府沒有這樣做,而是做得不足,例如元朗,只有朗屏對開的空地能作居屋,其他的地皮全用作建設私人樓宇。而這些私人樓宇,不少最後變成空樓,其中一個例子是在朗屏西鐵站斜對面的某幾座庭樓。另外,在錦田有不少棄置房屋,但因為業主一直不賣,所以不能用作發展之用。而政府似乎也沒有意思去重建。) 不過,如果說合作開發、共同開發,一方面可解決、紓緩樓價過高、低質素劏房(注意,有些劏房的評價還是很高的,我不敢妄言。)的問題,另一方面可增收入,又可減低空氣污染、水污染,而且人們都不自私,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污染問題有多嚴重,以前說過,不再細表。),那麼共同開發,才是正途。單純考慮經濟收入恐怕死得更快。 另外,我贊成建設樓宇,但肯定不是給外國、內地人。 這裡順便說說,很多時反對共同開發、合作開發的原因不是因為「優越」、「面子」,更非被此洗腦,而是執行的人從不通知原居民,結果人們不知發生什麼事的情況下,被勒令搬遷。錦上路西鐵站是個例子。 再說說吧,我可以明白蛇兄、參謀兄的理念,但始終非原居民,對這裡的「隱疾」(說是隱疾,因為很多時當地人也不發現,我也是偶而發現的。)恐怕認識不多,所以才有此結論吧。原意是好的,但中間多了本地發展商以及政府,事情便不那麼簡單了。涉及的不是商業問題,而是社會問題,例如「黑社會」操縱的新界… 本篇文章已被 伍子攸 於 Mar 21 2013, 15:29 編輯過 -------------------- HKS AN無擔面對我!腦收成路!多廁俾我講中吾敢出去!我已經臝左!!!!!
HKS an no take noodle face me! brain receive achieve road! many toilets give me say middle I dare to go out! I've already naked! HKS AN unsecured face me! Brain harvest road! Multiple closets serve my lecture I'm out of here! I've left naked!!!!! |
參謀ABC | |||
![]() 神隱之主犯-永遠與須臾之罪人 ![]() ![]() ![]() ![]() ![]() ![]() ![]() ![]() ![]() ![]() ![]() ![]() 發表數: 3,458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15 聲望:1860 ![]() |
無乜邏輯,隨便睇下啦 |
||
徐元直 | |||
![]() 攤抖首領 ![]() ![]() ![]() ![]() ![]() ![]() ![]() ![]() ![]() ![]() ![]() ![]() 發表數: 7,913 所屬群組: 君主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59 聲望:4177 ![]() |
前面說的同城化,是大都會區進行整合,定下長遠發展戰略的問題。你說的新界開發,是局部地區搞建設時,如何平衡和分配利益的問題。 前者討論的是如何產生長遠的,整體的利益;後者討論的是假設有利益之後,能不能分配到本地人頭上,改善本地人的生活,或者至少補償因為開發而帶來的不便。這是兩個同樣重要但不同層次的問題。 現在香港的輿論,熱衷於討論後者,而很少有魄力討論前者,甚至在各種洗腦之下,反感討論前者。另一方面,香港的商業環境導致多數開發政策被純粹的資本所主導,純粹的資本既不考慮後者,因為私人財團無須承擔公益福利,也很少考慮前者,因為資本可以靈活地往外地投資,不像一般居民的個人利益被綑綁在本土利益之上。 對於居民自己來說,是不是真的只需要考慮怎麼讓自己多分一份眼前這碗水(利益),而不需要考慮日後如何聯手周邊城市製造更多水源,往碗裡補充更多的水?小學生都知道回答「當然不是」。但我們必須看到,單獨的普通人擅長維護眼前的個人利益,而很難代表群體去追求、去判斷長遠的利益----這本應是政府的職責所在。 國內的政治體制為甚麼能支持那麼多年的高速經濟發展?因為官員對權力的慾望跟政績掛勾,而政績又跟發展經濟、提升GDP掛勾。提升GDP自然不能跟人民的福祉直接等同,這裡面有很多問題可以另行討論,但不可否認的是,至少在大多數情況下,經濟的好壞跟人民幸福有著很強的相關性----講錢很俗,但它很重要。香港政府又是怎樣的情況?首先,香港高層官員對權力基本沒什麼盼頭,最多當上特首,然後你也沒什麼機會從特首再升一個實權的副國級甚至正國級。他們能求的,無非就是賺錢或者賺名聲,這些都很難跟爭取發展本土經濟的衝勁掛勾。就算他們近乎聖人,有著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的需求,只以香港的長遠利益為己任,他們所面對的障礙也比國內官員多得多:權力分散,弱勢政府,資本在香港有強大的政治影響力,代表/號稱代表人民維護眼前、局部利益的政客也有強大的政治影響力,還有反共意識形態等外部影響,再加上香港經濟結構本身的慣性和固化......對於香港的高官來說,想一味守成然後看著香港的地位逐漸邊緣化,經濟逐漸收縮,這個不算太難。但想為香港拚殺出一條通向未來繁榮、維持以往地位的道路,這個非常非常的難,需要具有極強政治眼光及手腕的人來實現,而這樣的人,在香港還沒有出現。老實說,香港就沒有產生這種領導的土壤,無論是靠「欽點」,靠有限選舉,還是靠全民普選都不行。同時,香港人也沒有準備好承受轉型的代價,富人只想讓基層承受代價,基層只願看富人承受代價,同時多數人覺得問題都是外部的(比如大陸人),解決方案都是內部的(要民主要自治),這樣的城市,轉型永遠行不通。 維護自身和眼前利益是人的本性,這個追求沒有錯,不能簡單以抱殘守缺來評價,更不能借長遠利益的「大義」來掩蓋利益分配不公平的問題。但另一方面,香港在整體上,在政府的領導下,確實是在抱殘守缺,看不到甚麼希望。 本篇文章已被 徐元直 於 Mar 25 2013, 04:48 編輯過 -------------------- ......
|
||
徐元直 | |||||||
![]() 攤抖首領 ![]() ![]() ![]() ![]() ![]() ![]() ![]() ![]() ![]() ![]() ![]() ![]() 發表數: 7,913 所屬群組: 君主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59 聲望:4177 ![]() |
-------------------- ......
|
||||||
參謀ABC | |||
![]() 神隱之主犯-永遠與須臾之罪人 ![]() ![]() ![]() ![]() ![]() ![]() ![]() ![]() ![]() ![]() ![]() ![]() 發表數: 3,458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15 聲望:1860 ![]() |
固步自封、鼠目吋光、狂妄幼稚 這是我對所謂"香港核心價值"的基本評價 |
||
伍子攸 |
發表於: Mar 25 2013, 13:25
|
||||||||||||
![]() 二品官 ![]() ![]() ![]() ![]() ![]() ![]() ![]() ![]() ![]() ![]() ![]() 發表數: 1,605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4-12-2005 活躍:8 聲望:432 ![]() |
其實「香港核心價值」本身就很模糊…到現在我還是不明白什麼是核心價值。無論如何,這詞太時髦了,議員也真樂於亂用。
我這裡所說的倒不只是「能不能分配到本地人頭上…」,而是如何所以平衡各方面的因素,使兩地人們都可得益,而這種得益不是寥寥數人的,而是整體的。所以我提到廣深港,之所以奇怪,便是政府從沒有通知,也沒有討論,對如何得到長遠的利益,也沒什麼推廣、解釋。當然我不是說沒有賣廣告,不過也只是說行貨。所以問題在於(一體化前)1.政府如何平息民怨2.向市民推廣3.解決隱疾 (考慮到一體化後)1.解決「後遺症」2.平息民怨。 孔子有句話,很老土,但很實用:「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不過你向香港市民說,他們的反應就是「他x的,我要發達。」
這個問題,我想是由於現在的經濟相對較穩定,人們不願改變而致。「政府一有改變,便要民主,否則不如不變。」這些說話,這幾年大家也聽得不少吧。所以人們安逸慣了,不希望改變,所以洗腦那麼成功。
恐怕政府也只擅長維護眼前的利益而已,群體不相信政府,政府也沒有能力駕馭群體(例如新界的鄉紳、那些外國人…等),結果兩邊不討好。這種情況我想還會持續好一段時間。
富人有能力承受代價(錢、資產),基層沒有能力承受代價(錢),不少人也認為這也是一個問題。連基本的食宿也不好,還怎樣幫助政府「長遠發展」呢?至於建設以連接兩方,再「一體化」所出現的問題也一直存在,例如廣深港鐵路,大江浦段那邊,便因為建設鐵路,而有不少地因此而地陷。政府能否解決、或紓援此問題我想也是關鍵。 另外,我認為,基層可以提供勞力,富人可以提供金錢。倒不是說基層便要傾家蕩產,或者被迫另遷他方。即是另遷他方,政府也應提供合適之地。但不得不說的是,這目前也只是紙上談兵。 離一離題:其實,香港人的生活節奏太快了,久而久之也容易變得神經質,當然你可以說他們質素不高,無法承受壓力。但在安穩的日子長大,人們未經過什麼大難關,沒有鍛鍊,人生閱歷也不足夠,怎樣承受壓力呢?過大的壓力人們承受不住,過小的壓力又沒有效用。這也是一個原因,即為什麼人們那麼敏感,一聽到內地便嗤之以鼻了。 本篇文章已被 伍子攸 於 Mar 25 2013, 13:26 編輯過 -------------------- HKS AN無擔面對我!腦收成路!多廁俾我講中吾敢出去!我已經臝左!!!!!
HKS an no take noodle face me! brain receive achieve road! many toilets give me say middle I dare to go out! I've already naked! HKS AN unsecured face me! Brain harvest road! Multiple closets serve my lecture I'm out of here! I've left naked!!!!! |
||||||||||||
徐元直 | |||||||||
![]() 攤抖首領 ![]() ![]() ![]() ![]() ![]() ![]() ![]() ![]() ![]() ![]() ![]() ![]() 發表數: 7,913 所屬群組: 君主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59 聲望:4177 ![]() |
我說的當然不是把利益「只」分配到本地人頭上,沒錢賺的生意誰會做?
所謂穩定,不如說是穩定地疲軟。出口持續衰退拖累經濟這種問題,不會一下子搞爛民生,但同樣需要長遠的布局才能扭轉。建一條鐵路都要好多年,如果等到大部分人都無法忍受了才發覺「哦,也許應該願意作出一些改變」,那麼大部分機會早就錯過了。
代價有很多種,基層付出的當然不是以錢為主,而可能是更多建設帶來的交通改道,綠地少了石屎多了讓人不喜,人流多了讓人覺得「被入侵」等等。政府自然應該盡量減少代價,但完全沒有代價,沒有任何讓人吐槽的改變,恐怕也不可能,還是看怎麼找利益分配的平衡點,讓付出代價的人同時有補償,減少反對聲音。
香港充斥反中(央)情結,也有其外部、世界範圍的原因。現在以中美之間為代表,兩國文化、意識形態、發展理論的「軟性競爭」越來越明顯,那麼香港這種中西結合之地,自然很容易成為這兩派治世哲學爭奪輿論的戰場。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