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Start Poll

> 廣佛同城化
懶蛇
發表於: Mar 20 2013, 16:40  評價+1
Quote Post


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

發表數: 22,672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22-2003

活躍:44
聲望:1908


QUOTE
2009年3月19日,廣州和佛山簽署了《廣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設合作框架協議》,兩市還分別簽訂了城市規劃、交通基礎設施、產業協作、環境保護等4個專項對接協議。這是實施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推進廣佛都市圈建設和珠三角一體化建設的重大舉措,是廣佛兩地合作發展新起點。

廣州亞運的時候,已經可以坐地鐵來回廣、佛了。

廣佛同城化後,競爭力必定大增,嶺南算是廣州玩晒的了。

本篇文章已被 懶蛇 於 Mar 20 2013, 18:48 編輯過

附帶圖片
附帶圖片


--------------------
user posted image
PMEmail Poster
Top
參謀ABC
發表於: Mar 20 2013, 18:42  評價+1
Quote Post


神隱之主犯-永遠與須臾之罪人
************

發表數: 3,458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15
聲望:1860


再看看某地某些傻缺, 唉sleep.gif
PM
Top
hahaha~!
發表於: Mar 21 2013, 03:00  
Quote Post


司令官大人
***********

發表數: 1,610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9-24-2003

活躍:7
聲望:146


hi~!

有時候, 勉強在一起是沒有幸福。


--------------------
user posted image
郁博書山騰駿馬,文深經海駕輕舟
依個, 仍然係一個......謎......
PMEmail Poster
Top
懶蛇
發表於: Mar 21 2013, 12:36  
Quote Post


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

發表數: 22,672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22-2003

活躍:44
聲望:1908


QUOTE (hahaha~! @ Mar 20 2013, 23:00 )
hi~!

有時候, 勉強在一起是沒有幸福。

但更多時候,這只是某些人抱殘守厥的籍口。明明合作開發才是共同邁進的正途,但某些人被面子或者優越感洗了腦,只能把它視為幻覺。 mellow.gif


--------------------
user posted image
PMEmail Poster
Top
伍子攸
發表於: Mar 21 2013, 15:14  評價+4
Quote Post


二品官
***********

發表數: 1,605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4-12-2005

活躍:8
聲望:432


↑有時候和抱殘守缺沒有關係。若果要共同開發,要考慮的,不是單單的經濟效益,還要考慮到環境的問題。從元朗向深圳蛇口望,每多一片朦朧,有時什麼也看不到。如果只說是濃霧處處,看來也說不通吧。另外,其實新界的空氣質素本便不怎樣,如果單就「共同開發」而漠視環境,恐怕只會引來更大的反對聲音,這豈不是為某些居心叵測的議員「造勢」?

還有一點,很多時所謂「開發」、「共同開發」,其實就是發展商和政府的「遊戲」,例如元朗的yoho town,發展商考慮的大多是自己的利益,賺到了便建,賺不了便停,如此停停復復,由十年前到現在,連商場也沒有,這種「開發」,為我們帶來了什麼利益?(順便加注,舊的yoho連商場也沒有,因為是私家樓。)又比如那條奇怪的鐵路(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由內地通往九龍,途經新界,但新界竟然連一個站也沒有(還有,我住在那裡,連通知也沒有便開發,這就是「共同」開發嗎?),如何「共同開發」?得益的卻又是誰?如果說,這是有長遠利益的話,新界沒有站恐怕說不過去吧。

因此,我認為,就目前而言合作開發不是正途,「但某些人被面子或者優越感洗了腦」也有點站不住腳。那麼何時才能合作開發呢?我不知道,待政府、地產發展商肯建設公樓居屋,而非豪華屋宇再說吧。(我不是說政府沒有這樣做,而是做得不足,例如元朗,只有朗屏對開的空地能作居屋,其他的地皮全用作建設私人樓宇。而這些私人樓宇,不少最後變成空樓,其中一個例子是在朗屏西鐵站斜對面的某幾座庭樓。另外,在錦田有不少棄置房屋,但因為業主一直不賣,所以不能用作發展之用。而政府似乎也沒有意思去重建。)

不過,如果說合作開發、共同開發,一方面可解決、紓緩樓價過高、低質素劏房(注意,有些劏房的評價還是很高的,我不敢妄言。)的問題,另一方面可增收入,又可減低空氣污染、水污染,而且人們都不自私,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污染問題有多嚴重,以前說過,不再細表。),那麼共同開發,才是正途。單純考慮經濟收入恐怕死得更快。

另外,我贊成建設樓宇,但肯定不是給外國、內地人。

這裡順便說說,很多時反對共同開發、合作開發的原因不是因為「優越」、「面子」,更非被此洗腦,而是執行的人從不通知原居民,結果人們不知發生什麼事的情況下,被勒令搬遷。錦上路西鐵站是個例子。

再說說吧,我可以明白蛇兄、參謀兄的理念,但始終非原居民,對這裡的「隱疾」(說是隱疾,因為很多時當地人也不發現,我也是偶而發現的。)恐怕認識不多,所以才有此結論吧。原意是好的,但中間多了本地發展商以及政府,事情便不那麼簡單了。涉及的不是商業問題,而是社會問題,例如「黑社會」操縱的新界…

本篇文章已被 伍子攸 於 Mar 21 2013, 15:29 編輯過


--------------------
HKS AN無擔面對我!腦收成路!多廁俾我講中吾敢出去!我已經臝左!!!!!

HKS an no take noodle face me! brain receive achieve road! many toilets give me say middle I dare to go out! I've already naked!

HKS AN unsecured face me! Brain harvest road! Multiple closets serve my lecture I'm out of here! I've left naked!!!!!
PM
Top
參謀ABC
發表於: Mar 21 2013, 17:50  評價+1
Quote Post


神隱之主犯-永遠與須臾之罪人
************

發表數: 3,458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15
聲望:1860


CODE
yukari 說:
只有社會主義可以救香港
NEET沖 說:
商人逐利
NEET沖 說:
理得你有冇飯食
yukari 說:
死路架喇
yukari 說:
又踢唔走四大
yukari 說:
又行唔到群眾路線
NEET沖 說:
最重要一點係要取消富人特權
yukari 說:
d所謂中產覺悟又咁低
NEET沖 說:
中產過得好地地
yukari 說:
死局
NEET沖 說:
<過得好地地
NEET沖 說:
 
yukari 說:
29
yukari 說:
要你搬出黎
NEET沖 說:
係肯定娶唔到老婆咁解買唔到樓咁解
yukari 說:
1
yukari 說:
絕後,仲話好地地
NEET沖 說:
買越南老婆
yukari 說:
11
yukari 說:
買唔到樓娶唔到老婆已經係最大問題
yukari 說:
買樓娶老婆=為四大打一世工
yukari 說:
點可以再容忍落去
yukari 說:
李家城,李家既城
yukari 說:
d人寧願為四大打一世工都唔支持社會主義
NEET沖 說:
改革唔到
yukari 說:
魯迅說中國歷史上只有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NEET沖 說:
王莽王安石前車之鑑
NEET沖 說:
唔消滅既得利益集團就改革唔到
yukari 說:
點消滅
yukari 說:
黨的堅強領導
NEET沖 說:
我想唔出用武力以外既方法
yukari 說:
1
yukari 說:
打響對反動派的第一槍
NEET沖 說:
查維斯點做
yukari 說:
11
yukari 說:
國有化!
NEET沖 說:
長和國有化
yukari 說:
1
NEET沖 說:
新鴻基國有化
yukari 說:
中電港燈國有化
yukari 說:
起公屋都要睇四大面色
yukari 說:
邊有得救
yukari 說:
又係體制問題
yukari 說:
係黨指揮錢定錢指揮黨
yukari 說:
貼呢段去hksan算
NEET沖 說:
唔容許中共半點幹擾
NEET沖 說:
卻接受地產商擺布
yukari 說:
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yukari 說:
香港人覺悟=0

無乜邏輯,隨便睇下啦
PM
Top
徐元直
發表於: Mar 25 2013, 04:39  評價+6
Quote Post


攤抖首領
************

發表數: 7,913
所屬群組: 君主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59
聲望:4177


QUOTE (伍子攸 @ Mar 21 2013, 08:14 )
↑有時候和抱殘守缺沒有關係。若果要共同開發,要考慮的,不是單單的經濟效益,還要考慮到環境的問題。從元朗向深圳蛇口望,每多一片朦朧,有時什麼也看不到。如果只說是濃霧處處,看來也說不通吧。另外,其實新界的空氣質素本便不怎樣,如果單就「共同開發」而漠視環境,恐怕只會引來更大的反對聲音,這豈不是為某些居心叵測的議員「造勢」?

還有一點,很多時所謂「開發」、「共同開發」,其實就是發展商和政府的「遊戲」,例如元朗的yoho town,發展商考慮的大多是自己的利益,賺到了便建,賺不了便停,如此停停復復,由十年前到現在,連商場也沒有,這種「開發」,為我們帶來了什麼利益?(順便加注,舊的yoho連商場也沒有,因為是私家樓。)又比如那條奇怪的鐵路(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由內地通往九龍,途經新界,但新界竟然連一個站也沒有(還有,我住在那裡,連通知也沒有便開發,這就是「共同」開發嗎?),如何「共同開發」?得益的卻又是誰?如果說,這是有長遠利益的話,新界沒有站恐怕說不過去吧。

因此,我認為,就目前而言合作開發不是正途,「但某些人被面子或者優越感洗了腦」也有點站不住腳。那麼何時才能合作開發呢?我不知道,待政府、地產發展商肯建設公樓居屋,而非豪華屋宇再說吧。(我不是說政府沒有這樣做,而是做得不足,例如元朗,只有朗屏對開的空地能作居屋,其他的地皮全用作建設私人樓宇。而這些私人樓宇,不少最後變成空樓,其中一個例子是在朗屏西鐵站斜對面的某幾座庭樓。另外,在錦田有不少棄置房屋,但因為業主一直不賣,所以不能用作發展之用。而政府似乎也沒有意思去重建。)

不過,如果說合作開發、共同開發,一方面可解決、紓緩樓價過高、低質素劏房(注意,有些劏房的評價還是很高的,我不敢妄言。)的問題,另一方面可增收入,又可減低空氣污染、水污染,而且人們都不自私,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污染問題有多嚴重,以前說過,不再細表。),那麼共同開發,才是正途。單純考慮經濟收入恐怕死得更快。

另外,我贊成建設樓宇,但肯定不是給外國、內地人。

這裡順便說說,很多時反對共同開發、合作開發的原因不是因為「優越」、「面子」,更非被此洗腦,而是執行的人從不通知原居民,結果人們不知發生什麼事的情況下,被勒令搬遷。錦上路西鐵站是個例子。

再說說吧,我可以明白蛇兄、參謀兄的理念,但始終非原居民,對這裡的「隱疾」(說是隱疾,因為很多時當地人也不發現,我也是偶而發現的。)恐怕認識不多,所以才有此結論吧。原意是好的,但中間多了本地發展商以及政府,事情便不那麼簡單了。涉及的不是商業問題,而是社會問題,例如「黑社會」操縱的新界…

前面說的同城化,是大都會區進行整合,定下長遠發展戰略的問題。你說的新界開發,是局部地區搞建設時,如何平衡和分配利益的問題。

前者討論的是如何產生長遠的,整體的利益;後者討論的是假設有利益之後,能不能分配到本地人頭上,改善本地人的生活,或者至少補償因為開發而帶來的不便。這是兩個同樣重要但不同層次的問題。

現在香港的輿論,熱衷於討論後者,而很少有魄力討論前者,甚至在各種洗腦之下,反感討論前者。另一方面,香港的商業環境導致多數開發政策被純粹的資本所主導,純粹的資本既不考慮後者,因為私人財團無須承擔公益福利,也很少考慮前者,因為資本可以靈活地往外地投資,不像一般居民的個人利益被綑綁在本土利益之上。

對於居民自己來說,是不是真的只需要考慮怎麼讓自己多分一份眼前這碗水(利益),而不需要考慮日後如何聯手周邊城市製造更多水源,往碗裡補充更多的水?小學生都知道回答「當然不是」。但我們必須看到,單獨的普通人擅長維護眼前的個人利益,而很難代表群體去追求、去判斷長遠的利益----這本應是政府的職責所在。

國內的政治體制為甚麼能支持那麼多年的高速經濟發展?因為官員對權力的慾望跟政績掛勾,而政績又跟發展經濟、提升GDP掛勾。提升GDP自然不能跟人民的福祉直接等同,這裡面有很多問題可以另行討論,但不可否認的是,至少在大多數情況下,經濟的好壞跟人民幸福有著很強的相關性----講錢很俗,但它很重要。香港政府又是怎樣的情況?首先,香港高層官員對權力基本沒什麼盼頭,最多當上特首,然後你也沒什麼機會從特首再升一個實權的副國級甚至正國級。他們能求的,無非就是賺錢或者賺名聲,這些都很難跟爭取發展本土經濟的衝勁掛勾。就算他們近乎聖人,有著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的需求,只以香港的長遠利益為己任,他們所面對的障礙也比國內官員多得多:權力分散,弱勢政府,資本在香港有強大的政治影響力,代表/號稱代表人民維護眼前、局部利益的政客也有強大的政治影響力,還有反共意識形態等外部影響,再加上香港經濟結構本身的慣性和固化......對於香港的高官來說,想一味守成然後看著香港的地位逐漸邊緣化,經濟逐漸收縮,這個不算太難。但想為香港拚殺出一條通向未來繁榮、維持以往地位的道路,這個非常非常的難,需要具有極強政治眼光及手腕的人來實現,而這樣的人,在香港還沒有出現。老實說,香港就沒有產生這種領導的土壤,無論是靠「欽點」,靠有限選舉,還是靠全民普選都不行。同時,香港人也沒有準備好承受轉型的代價,富人只想讓基層承受代價,基層只願看富人承受代價,同時多數人覺得問題都是外部的(比如大陸人),解決方案都是內部的(要民主要自治),這樣的城市,轉型永遠行不通。

維護自身和眼前利益是人的本性,這個追求沒有錯,不能簡單以抱殘守缺來評價,更不能借長遠利益的「大義」來掩蓋利益分配不公平的問題。但另一方面,香港在整體上,在政府的領導下,確實是在抱殘守缺,看不到甚麼希望。

本篇文章已被 徐元直 於 Mar 25 2013, 04:48 編輯過


--------------------
......
PMEmail Poster
Top
徐元直
發表於: Mar 25 2013, 04:51  評價+1
Quote Post


攤抖首領
************

發表數: 7,913
所屬群組: 君主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59
聲望:4177


QUOTE (懶蛇 @ Mar 21 2013, 05:36 )
QUOTE (hahaha~! @ Mar 20 2013, 23:00 )
hi~!

有時候, 勉強在一起是沒有幸福。

但更多時候,這只是某些人抱殘守厥的籍口。明明合作開發才是共同邁進的正途,但某些人被面子或者優越感洗了腦,只能把它視為幻覺。 mellow.gif

優越感和反中情結確實成為了部分香港人的核心價值。

http://www.mingpaofun.com/realtimenews/van...m?aid=80490&m=0

QUOTE
李卓人形容喬曉陽是宣戰
(2013/3/24)

工黨主席李卓人表示,對於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對普選的說法極感不滿,形容是向港人宣戰。

據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表示,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喬曉陽重申中央對本港行政長官選舉的3個堅持:包括2017年必定有普選產生的行政長官;行政長官必須是愛國愛港人士,與中央對抗的人必定不能勝任行政長官;以及按基本法及人大常委決進行。

李卓人質疑中央是要為普選設預選,篩走不喜歡的人。如果設篩選,明顯是針對民主派,不是真普選。喬曉陽的說法是向香港人宣戰。

李卓人又認為,喬曉陽提到泛民放棄逢中央必反,等同要港人放棄核心價值

(即時新聞)


--------------------
......
PMEmail Poster
Top
參謀ABC
發表於: Mar 25 2013, 06:15  評價+1
Quote Post


神隱之主犯-永遠與須臾之罪人
************

發表數: 3,458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15
聲望:1860


QUOTE (徐元直 @ Mar 25 2013, 12:51 )
李卓人又認為,喬曉陽提到泛民放棄逢中央必反,等同要港人放棄核心價值

固步自封、鼠目吋光、狂妄幼稚

這是我對所謂"香港核心價值"的基本評價
PM
Top
伍子攸
發表於: Mar 25 2013, 13:25  
Quote Post


二品官
***********

發表數: 1,605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4-12-2005

活躍:8
聲望:432


QUOTE
固步自封、鼠目吋光、狂妄幼稚

這是我對所謂"香港核心價值"的基本評價

其實「香港核心價值」本身就很模糊…到現在我還是不明白什麼是核心價值。無論如何,這詞太時髦了,議員也真樂於亂用。

QUOTE
前面說的同城化,是大都會區進行整合,定下長遠發展戰略的問題。你說的新界開發,是局部地區搞建設時,如何平衡和分配利益的問題。


QUOTE
前者討論的是如何產生長遠的,整體的利益;後者討論的是假設有利益之後,能不能分配到本地人頭上,改善本地人的生活,或者至少補償因為開發而帶來的不便。這是兩個同樣重要但不同層次的問題。


我這裡所說的倒不只是「能不能分配到本地人頭上…」,而是如何所以平衡各方面的因素,使兩地人們都可得益,而這種得益不是寥寥數人的,而是整體的。所以我提到廣深港,之所以奇怪,便是政府從沒有通知,也沒有討論,對如何得到長遠的利益,也沒什麼推廣、解釋。當然我不是說沒有賣廣告,不過也只是說行貨。所以問題在於(一體化前)1.政府如何平息民怨2.向市民推廣3.解決隱疾 (考慮到一體化後)1.解決「後遺症」2.平息民怨。
孔子有句話,很老土,但很實用:「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不過你向香港市民說,他們的反應就是「他x的,我要發達。」

QUOTE
現在香港的輿論,熱衷於討論後者,而很少有魄力討論前者,甚至在各種洗腦之下,反感討論前者。


這個問題,我想是由於現在的經濟相對較穩定,人們不願改變而致。「政府一有改變,便要民主,否則不如不變。」這些說話,這幾年大家也聽得不少吧。所以人們安逸慣了,不希望改變,所以洗腦那麼成功。

QUOTE
但我們必須看到,單獨的普通人擅長維護眼前的個人利益,而很難代表群體去追求、去判斷長遠的利益----這本應是政府的職責所在。


恐怕政府也只擅長維護眼前的利益而已,群體不相信政府,政府也沒有能力駕馭群體(例如新界的鄉紳、那些外國人…等),結果兩邊不討好。這種情況我想還會持續好一段時間。

QUOTE
同時,香港人也沒有準備好承受轉型的代價,富人只想讓基層承受代價,基層只願看富人承受代價,同時多數人覺得問題都是外部的(比如大陸人),解決方案都是內部的(要民主要自治),這樣的城市,轉型永遠行不通。


富人有能力承受代價(錢、資產),基層沒有能力承受代價(錢),不少人也認為這也是一個問題。連基本的食宿也不好,還怎樣幫助政府「長遠發展」呢?至於建設以連接兩方,再「一體化」所出現的問題也一直存在,例如廣深港鐵路,大江浦段那邊,便因為建設鐵路,而有不少地因此而地陷。政府能否解決、或紓援此問題我想也是關鍵。

另外,我認為,基層可以提供勞力,富人可以提供金錢。倒不是說基層便要傾家蕩產,或者被迫另遷他方。即是另遷他方,政府也應提供合適之地。但不得不說的是,這目前也只是紙上談兵。

離一離題:其實,香港人的生活節奏太快了,久而久之也容易變得神經質,當然你可以說他們質素不高,無法承受壓力。但在安穩的日子長大,人們未經過什麼大難關,沒有鍛鍊,人生閱歷也不足夠,怎樣承受壓力呢?過大的壓力人們承受不住,過小的壓力又沒有效用。這也是一個原因,即為什麼人們那麼敏感,一聽到內地便嗤之以鼻了。

本篇文章已被 伍子攸 於 Mar 25 2013, 13:26 編輯過


--------------------
HKS AN無擔面對我!腦收成路!多廁俾我講中吾敢出去!我已經臝左!!!!!

HKS an no take noodle face me! brain receive achieve road! many toilets give me say middle I dare to go out! I've already naked!

HKS AN unsecured face me! Brain harvest road! Multiple closets serve my lecture I'm out of here! I've left naked!!!!!
PM
Top
徐元直
發表於: Mar 26 2013, 03:49  評價+1
Quote Post


攤抖首領
************

發表數: 7,913
所屬群組: 君主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59
聲望:4177


QUOTE
我這裡所說的倒不只是「能不能分配到本地人頭上…」,而是如何所以平衡各方面的因素,使兩地人們都可得益,而這種得益不是寥寥數人的,而是整體的。所以我提到廣深港,之所以奇怪,便是政府從沒有通知,也沒有討論,對如何得到長遠的利益,也沒什麼推廣、解釋。當然我不是說沒有賣廣告,不過也只是說行貨。所以問題在於(一體化前)1.政府如何平息民怨2.向市民推廣3.解決隱疾 (考慮到一體化後)1.解決「後遺症」2.平息民怨。
孔子有句話,很老土,但很實用:「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不過你向香港市民說,他們的反應就是「他x的,我要發達。」

我說的當然不是把利益「只」分配到本地人頭上,沒錢賺的生意誰會做?

QUOTE
這個問題,我想是由於現在的經濟相對較穩定,人們不願改變而致。「政府一有改變,便要民主,否則不如不變。」這些說話,這幾年大家也聽得不少吧。所以人們安逸慣了,不希望改變,所以洗腦那麼成功。

所謂穩定,不如說是穩定地疲軟。出口持續衰退拖累經濟這種問題,不會一下子搞爛民生,但同樣需要長遠的布局才能扭轉。建一條鐵路都要好多年,如果等到大部分人都無法忍受了才發覺「哦,也許應該願意作出一些改變」,那麼大部分機會早就錯過了。

QUOTE
富人有能力承受代價(錢、資產),基層沒有能力承受代價(錢),不少人也認為這也是一個問題。連基本的食宿也不好,還怎樣幫助政府「長遠發展」呢?至於建設以連接兩方,再「一體化」所出現的問題也一直存在,例如廣深港鐵路,大江浦段那邊,便因為建設鐵路,而有不少地因此而地陷。政府能否解決、或紓援此問題我想也是關鍵。

代價有很多種,基層付出的當然不是以錢為主,而可能是更多建設帶來的交通改道,綠地少了石屎多了讓人不喜,人流多了讓人覺得「被入侵」等等。政府自然應該盡量減少代價,但完全沒有代價,沒有任何讓人吐槽的改變,恐怕也不可能,還是看怎麼找利益分配的平衡點,讓付出代價的人同時有補償,減少反對聲音。

QUOTE
離一離題:其實,香港人的生活節奏太快了,久而久之也容易變得神經質,當然你可以說他們質素不高,無法承受壓力。但在安穩的日子長大,人們未經過什麼大難關,沒有鍛鍊,人生閱歷也不足夠,怎樣承受壓力呢?過大的壓力人們承受不住,過小的壓力又沒有效用。這也是一個原因,即為什麼人們那麼敏感,一聽到內地便嗤之以鼻了。

香港充斥反中(央)情結,也有其外部、世界範圍的原因。現在以中美之間為代表,兩國文化、意識形態、發展理論的「軟性競爭」越來越明顯,那麼香港這種中西結合之地,自然很容易成為這兩派治世哲學爭奪輿論的戰場。


--------------------
......
PMEmail Poster
Top
1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1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Start Poll

 



[ Script Execution time: 0.0135 ]   [ 12 queries used ]   [ GZIP 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