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三國志 · 版規 |
![]() ![]() ![]() ![]() ![]() ![]() |
歡迎訪客 ( 登入 | 註冊 ) | 重寄認證電子郵件 |
![]() ![]() ![]() |
拖雷 |
發表於: Feb 10 2005, 05:28
|
![]() 五品官 ![]() ![]() ![]() ![]() ![]() ![]() ![]() ![]() 發表數: 997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8 聲望:440 ![]() |
(稍稍翻譯一下譯音的問題..)
2005-02-04 15:00:00 《足球》報 不管有多少的借口,對兵工廠和他的球迷來說,輸給曼聯總是一件無法忍受的事情,尤其還是在高貝利。《泰晤士》報的西蒙.巴恩斯於賽後用如下的話結束了自己對這場比賽的評價:兵工廠迷路了,在他們自己的起居室里。 輸給了自己 比賽,當然是精彩而高質量的,兵工廠和紅魔都打出了不錯的水准。但最後兵工廠卻是自己放棄了比賽,從下半場一開始。以2比1進入更衣室,兵工廠的心態是放鬆的,因為,他們仍然有信心戰勝死對頭──對比落後車路士的10分,這個半場的2比1帶來的信心是荒謬而危險的。心態的放松直接導致下半場在場上的放鬆:曼聯扳平的進球發生前,韋拉和法明尼沒有半點去攔截那個看上去沒有半點威脅的後場自由球。而在艾蒙尼亞犯錯的同時,蘇金寶、羅倫沒有一個人去回位補門或者干擾C.朗拿度的射門。 2比3之後,時間還相當多,而不久後,施維斯達就被罰下。放在往常,雲格也好,他的隊員也好,都會緊張地反擊,但事實卻是,雲格非常沉靜地坐在教練席位上,沉思著甚麼,仿佛比賽不是他的一樣。甚至最後教授換上法比加斯而不是雲佩斯,也是比較意外的一次「試驗性」的換人。 是甚麼導致兵工廠和雲格如此放鬆和隨意? 過去的7個賽季,哪一次的兵工廠紅魔大戰不是直接決定著冠軍的歸屬?但恰好在2005年的開始,車路士阻擋在了兩個球隊和冠軍獎杯之間。10分,這是個遙遠的距離,13分,看上去只是同樣糟糕,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兵工廠在領先時的放鬆、落後時的平靜都合情合理,除了比賽本身的勝負和同紅魔的恩怨,兵工廠已經找不出更崇高的、可以激勵他們贏下比賽的意義。似乎,這是對此戰最可能的解釋。 理想主義之死 顯然,這是一群典型的理想主義者。理想主義者的足球,就是對過程和結果都有完美追求的足球,雲格常常說,兵工廠要贏,但一定要贏得有型,此為明證。理想主義者的心態,往往自傲,甚至自戀,其結果,自然也容易一蹶不振。49場不敗,何等意氣風發,但在奧脫福被終結之後,兵工廠卻又是何等的踉踉蹌蹌?理想主義者的行為,往往執拗,比如雲格對板凳深度的建構,對伊度續約的處理,對門將的運用,有時候甚至顯得有那麼一點不可理喻。 對應到這場比賽,兵工廠以2比1漂亮地結束上半場,那種漂亮足球的過程和結果湧起的自信,混雜了落後車路士10分之多的心事重重和失望,直接讓這群理想主義者在內心深處再沒有了100%集中精力繼續戰鬥45分鐘的動力。反觀曼聯,這一直就是一群充滿戰鬥或者武鬥精神的男人們,從他們踏進高貝利的那一刻開始,他們想的就是如何戰鬥。不難猜想,費格遜和他的弟子們並沒有考慮過過程,因為,他們要的就是結果,1分是底線,3分則是目標。這樣的心態決定了,他們90分鐘內,踢得更堅決、更直接,就像朗尼那微張的口形,隨時准備對自己的對手吼出「F××K」。4比2的比分說明了,如同生活一樣,比賽總是青睞那些更認真、更投入的人。 嚴峻的戰術環境 以前的英超江湖,是費格遜和雲格兩個人的。今年,摩連奴和他的足球駕到,人們才意識到,真正和雲格形成對立的不是費格遜,而是摩連奴。為了結果,而完全放棄過程,在摩連奴身上比費格遜還要強烈和嚴重。從4-4-2,到4-4-1-1,再到如今的4-3-2-1,費格遜倒是一直都在追求過程和結果的兩端之間搖擺。特別是這個賽季以來,車路士、愛華頓的4-5-1在英超吃香,而曼聯之前還在4-4-2和4-4-1-1之間換來換去,戰績也相當不穩,但從聯賽杯半決賽客戰車路士開始,曼聯開始堅決地拷貝4-3-2-1策略。這說明的是費格遜對江湖的敏感和對現實的應變能力。 從雙防中到三防中,不僅戰績開始穩定,同時,也釋放了攻擊線上的C.朗拿度和傑斯以及激活了堅尼。(甚至可以說, 4-3-2-1甚至起到了挽救堅尼職業生涯的偉大功效,想想,如果還堅持平行兩防中,堅尼的體能和腿能支撐他上上下下幾十米範圍的不斷衝刺和攔截嗎?)而雲格呢?似乎在戰術上的變通並不明顯,特別是在基拔圖.施華缺陣、伊度又因為合同問題被棄用的情況下,兵工廠的平行中場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本賽季阿仙奴進球不少,但丟球太多,雲格自己都承認,球隊的後防已經達不到冠軍球隊的級別。但失球就僅僅是後防的責任嗎?面對英超4-5-1的潮流,雲格目前做的,也只能是抨擊這種足球方式的保守,「這讓比賽變得艱難了。觀賞性下降了。」但,為了結果,現實可能就是艱難和醜陋的。堅守4-4-2理想的雲格面臨著他來到英倫之後最殘酷的戰術環境。 經營路線的痛處 但確切地說,目前4-5-1戰術潮流對雲格的挑戰並不是致命的。雲格堅持4-4-2,並已經做到了用4-4-2打出漂亮而有效的足球,想來他也能找到攻克4-5-1的辦法。問題的關鍵最終還是在錢上。 雲格的執拗有很多方面,比如用人,比如陣型,還比如俱樂部的小本經營。就在和曼聯的賽前,教授還在強調,球隊不能給俱樂部過重的經濟壓力。固然,高貝利的經營已經成為一個模式,但從骨子里,這多少也是一種冒險。前不久,雲格自己承認,當初他早就看上了施治,不過600萬價格讓他最終退卻。結果呢? 除了門將問題,板凳深度也因為這種經營思路成了大缺陷。亨利最近連續發表了兩次關於球隊「太小」的觀點,直指板凳深度影響了球隊在聯賽介竟競爭力;但同時,雲格還在強撐,繼續為自己的小天才們打氣,繼續希望用足球的智慧來對抗金錢的威力。師徒二人在此問題上明顯出現了相當大的分歧。 也許,雲格是沒有錯的,如果沒有傷病、沒有續約糾葛的話。但問題是,哪個隊又不會遇到些意外?更何況有車路士這樣的大鱷在眼前,又怎能不把自己的陣容防御底線提高些呢?現在,連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艾殊利.高爾都面臨被車路士的挖角,教授在經營方面面臨的問題真的太慘了。 在車路士強勢的一年,在4-5-1強勢的一年,理想主義者雲格和他的球隊同時遇上了經營的難題,遇上了戰術的難題,也遇上了喪失自我的難題。甚至難堪的是,兵工廠最後只能得到聯賽第三,這也是雲格入主高貝利之後的,最差的聯賽排名──如同曼聯上賽季已經遇到過的。所以說,高貝利之戰,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意外死亡,當然,也是兵工廠同時遇到如此多問題後的必然死亡。 但顯然,現在不是批判雲格或者為教授默哀的時候。在高貝利2比4輸給曼聯而失去奪冠可能,這固然是一個打擊,但在某種程度,這也是對兵工廠的一種釋放。畢竟客觀地說,在這種人員配置下,要死咬車路士,反而對兵工廠是個相當沉重的心理包袱。輸給曼聯,並不意味著實力不濟,但也的確反映了這個賽季的現實。可以說,從49場不敗之後,兵工廠就一直在衛冕的壓力、自我的懷疑以及陣容的殘缺三方面壓迫下步履蹣跚,失去了以往的輕快和優美。現在,公開宣布奪冠無望,徹底扔掉包袱,也許會有轉機。 -------------------- 平生不作好人事,半夜派卡也不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