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三國志 · 版規 |
![]() ![]() ![]() ![]() ![]() ![]() |
歡迎訪客 ( 登入 | 註冊 ) | 重寄認證電子郵件 |
![]() ![]() ![]() |
janvenly |
發表於: Jul 1 2005, 17:33
|
九品官 ![]() ![]() ![]() ![]() 發表數: 133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9-25-2004 活躍:1 聲望:1 ![]() |
一般人都會把無為,解釋成消極、逃避、退縮和懶惰。 也有人把無為解釋成僵化不變。 其實無為袛是無「我」為,沒有自我的意願,在刻意作為而已,完全依實際需要去「為」。 所以無為有時候比有為更忙,更辛苦。 實相是活的,活生生的東西一定會有改變,這便是所謂的「易」。日月更替,春夏秋冬,大自然的變化,有的規律,也有反規律或不規律,但這一切對宇宙仍是能量變動中的一種必然法則,一種秩序。 宇宙的一都有其秩序,唯一失序的是人類的想法。 人類總有很多的想法,不論稱為理想、原則或信念,都是種大腦的「應然」-應該如此或不如此些應然大多不是實然,和實然必有距離,這距離便會產生心性的衝突,也是人類內在痛苦的根源。 更糟的是每個人的應然都不同。實然祇有一個,應然則有千萬兆,也造成了人類社會的分裂和混亂。 印度中觀大師克里虛納姆提(J. Kirishnamnti)便說道:「應然的實相是什麼?應然到底有沒有實相?人很暴力,應然卻要求和平,應然的實相如何? 我們又為什麼會有『應然』?如果祇有實然,沒有應然的分別心,是不是我們便沒有衝突,進而看出了實際的真相,完全面對實際的問題之後對治即可。 非暴力是一種應然,自古就有人在推崇宣揚慈悲,不殺生等等非暴力的理想。但是實相是:人類還是很暴力,甚至經常用暴力來推展非暴力的理想。 有人認為暴力是人性不可免之事,而接受了,這樣的接受,真的可以滿足人類的需要嗎? 人類接受戰爭,接受暴力,認為這是種生活。 即使有很多團体一直倡導不要殺生,但人類不但殺動物來吃,還有人祇為了娛樂可以獵殺動物,甚至進而以某種觀念來作為屠殺人類的藉口。 因此,必預有應然,來阻止這些殘忍的行為。沒有應然,剩下的將是暴力的實然。 但祇用應然的想法,真的能解決實然的問題嗎?還是我們祇在以非暴力的應然,來逃避實然呢? 倡導應然的人,常會以理念當藉口,便將實然的問題丟給別人,好像自己可以不必再為這些混亂負責,這難道不是閉著眼睛說瞎話嗎? 如果我們能夠不逃避,面對暴力的事實,清清楚楚看到暴力,不批評,不埋怨,那麼我們的心便有個完全不同的品質。處於實然中,這個心完全寧靜下來,反而可以清晰地看到實際的問題,而從內在徹底地拒絕了暴力。 暴力不衹是殺人,傷人或傷害其他生命而已。 暴力還包括盲從、模仿、順從芋人和芋意識型態的指示,任何控制、壓抑、制約人心的力量都是暴力。 暴力是不能以任何應然作藉口來合理化的。 因此,想真正的理解實然,也就是認識真相,必須非常認真而敏銳。 我們的真相,是類用各種民族主義及理想製造成一大堆的分別心,這也是戢爭的主因。 我們一直都在接受這種分別心,所以我們崇拜國旗,崇拜戰爭英雄,這樣的道德如何能帶來和平? 此外,還有宗教製造的分別心,我們是基督徒、佛教徒、回教徒,或者是某某門徒。 我們祇有用『無分別心』的角度來觀察事實,由整体觀點,不要用局部觀點,才能超越實然的問題,住而解決實然的問題。 認真、敏銳地觀察實然,和實然活在一起。 任何的應然祇會製造衝突,讓人類陷入更大的混亂。」 清靜無為就是和實然生活在一起。 在生命的大流中,隨波逐流,沒有拒絕,沒有排斥,也沒有衝突。 這樣的心,便能夠完全寧靜下,來這便是「治心」了。 徹底地治心,才能觀察到實然的真相,進而超越所有的問題,逹成那最終的目的。 逹成這份「俉」,我們自然有能力,永遠向生命說「是」了。 內心的秩序,和宇宙的秩序完全合而為一,這便是真正的無為而治了。 註: 節錄自『無為大智』第一章 曹參 7 蕭規曹隨 |
Pieta |
發表於: Jul 14 2005, 15:29
|
![]() 九品官 ![]() ![]() ![]() ![]() 發表數: 109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1-06-2005 活躍:0 聲望:-28 ![]() |
開始的時候說無為不是消極。 推論的時候提出戰爭和社會的關係存在。戰爭的積極性影響了社會。 結論卻是說「無為而治」。主張妥協觀點。 janvenly贊成他的說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