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頁: (4) « 最前 ... 2 3 [4]  ( 前往第一篇未讀文章 )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Start Poll

> 有關費俊龍...
秋盈
發表於: May 7 2006, 12:31  
Quote Post


聖教教主
************

發表數: 2,915
所屬群組: 君主
註冊日期: 9-19-2003

活躍:11
聲望:739


QUOTE (阿暪 @ May 6 2006, 12:22 PM)
好像是當有一大批從別處移民來到本地的人, 他們要用當地語言, 而他們都說的不太正, 令本地語言一些音消息, 省去, 不同音和起來, 變成另一種音,(例如出現懶音之類), 好像台灣國語(撤往台灣的國民黨人?+本土用閩南話的人), 美國英語(從歐洲移民開始的各國移民), 香港廣東話(內地移民)都有這情況.

香港粵語有哪些用語具備「移民效應」?我倒想不起來。但廣州粵語的用字已逐漸被國語同化,書面語愈來愈多,則是事實。例如他們不說「放工」,而說「下班」;不說「點算」,而說「點辦」(怎麼辦)。


--------------------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飄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梅林邀月
PMEmail PosterUsers Website
Top
懶蛇
發表於: May 7 2006, 12:53  
Quote Post


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

發表數: 22,672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22-2003

活躍:44
聲望:1908


老一輩的香港人不是都說「點辦」的嗎﹖我還以為那是廣州粵語的特色呢。

老實說我覺得國語的推行某程度上正在扼殺各地方言。而懶音問題、「正音」行動更急速令粵語國語化。 dry.gif


--------------------
user posted image
PMEmail Poster
Top
秋盈
發表於: May 7 2006, 14:13  
Quote Post


聖教教主
************

發表數: 2,915
所屬群組: 君主
註冊日期: 9-19-2003

活躍:11
聲望:739


QUOTE (懶蛇 @ May 7 2006, 08:53 PM)
老一輩的香港人不是都說「點辦」的嗎﹖我還以為那是廣州粵語的特色呢。

老實說我覺得國語的推行某程度上正在扼殺各地方言。而懶音問題、「正音」行動更急速令粵語國語化。 dry.gif

我倒沒聽長輩說過「點辦」,就連不同年代的粵語長片也沒有,所以聽起來感覺很陌生。

我在香港土生土長,又是戲精,看過不同年代的電影,總算對香港粵語的沿革和脈絡有種概括的印象。但自從認識一些廣州的朋友後,才發現目前廣州粵語和香港粵語分別甚大,不要說近年香港湧現的一大堆暴力型用語(溝(正字為「媾」)、(左「界」右「刀」)爆、喪……諸如此類),就連日常用語,如前述那些「放工」、「點算」等,也有不同。我倒是很好奇,廣州粵語明顯受國語影響較深,但香港粵語會較接近原來的廣府話嗎?請識者指正。

本篇文章已被 秋盈 於 May 7 2006, 14:14 編輯過


--------------------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飄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梅林邀月
PMEmail PosterUsers Website
Top
阿暪
發表於: May 7 2006, 17:13  
Quote Post


一品官
************

發表數: 5,279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8-17-2004

活躍:16
聲望:1208


QUOTE (秋盈 @ May 7 2006, 08:31 PM)
QUOTE (阿暪 @ May 6 2006, 12:22 PM)
好像是當有一大批從別處移民來到本地的人, 他們要用當地語言, 而他們都說的不太正, 令本地語言一些音消息, 省去, 不同音和起來, 變成另一種音,(例如出現懶竣岔?, 好像台灣國語(撤往台灣的國民黨人?+本土用閩南話的人), 美國英語(從歐洲移民開始的各國移民), 香港廣東話(內地移民)都有這情況.

香港粵語有哪些用語具備「移民效應」?我倒想不起來。但廣州粵語的用字已逐漸被國語同化,書面語愈來愈多,則是事實。例如他們不說「放工」,而說「下班」;不說「點算」,而說「點辦」(怎麼辦)。

在我記憶中聽過的, 例如 n 音被說成 l 音, 國 音被說成 各 音, 和其他懶音 , 這些便跟移民效應有關.

當然, 這些亦不一定是正確, 也只是我聽過的一家之言.

↓更正了 郭為各

本篇文章已被 阿暪 於 May 7 2006, 18:47 編輯過


--------------------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
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
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
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興亡誰人定啊!盛衰豈無憑啊!
一頁風雲散啊...變幻了時空
聚散皆是緣啊!離合總關情啊!
擔當生前事啊...何計身後評?

長江有意化作淚,長江有情起歌聲
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
人間一股英雄氣...
在馳騁縱橫...
PMEmail Poster
Top
懶蛇
發表於: May 7 2006, 17:33  
Quote Post


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

發表數: 22,672
所屬群組: 太守
註冊日期: 9-22-2003

活躍:44
聲望:1908


QUOTE (阿暪 @ May 7 2006, 01:13 PM)
QUOTE (秋盈 @ May 7 2006, 08:31 PM)
QUOTE (阿暪 @ May 6 2006, 12:22 PM)
好像是當有一大批從別處移民來到本地的人, 他們要用當地語言, 而他們都說的不太正, 令本地語言一些音消息, 省去, 不同音和起來, 變成另一種音,(例如出現懶竣岔?, 好像台灣國語(撤往台灣的國民黨人?+本土用閩南話的人), 美國英語(從歐洲移民開始的各國移民), 香港廣東話(內地移民)都有這情況.

香港粵語有哪些用語具備「移民效應」?我倒想不起來。但廣州粵語的用字已逐漸被國語同化,書面語愈來愈多,則是事實。例如他們不說「放工」,而說「下班」;不說「點算」,而說「點辦」(怎麼辦)。

在我記憶中聽過的, 例如 n 音被說成 l 音, 國 音被說成 郭 音, 和其他懶音 , 這些便跟移民效應有關.

當然, 這些亦不一定是正確, 也只是我聽過的一家之言.

這些好像是香港人本身的懶音﹐在我認識的國語人中﹐n/l懶音反而比粵語人更少﹐而國/各懶音則視乎他們的學習對像講得怎樣。

再者﹕郭也是國﹐非各。

非粵語人講粵語﹐我覺得最常見的懶音是-m尾音變-n尾音﹐因為在國語兩者已混而為一(-n)。

如﹕

纖體 -> 千體 (我很記得張柏芝也會這樣說)
擔心 -> 單新

纖、擔二字的簡體寫法亦是令我不喜簡體字的原因之一。


--------------------
user posted image
PMEmail Poster
Top
阿暪
發表於: May 7 2006, 18:52  
Quote Post


一品官
************

發表數: 5,279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8-17-2004

活躍:16
聲望:1208


這裡指的移民效應是3,4,5十年代的移民, 不是現在的國語人.

而且「香港人自己的懶音」......(其實有可能是我記錯....想找語言學的移民效應又找不到......)移民效應不是單指移民的人自己說不準字音, 也包括移民的人反過來影響了本地人自己也說了懶音(我不知怎樣表達........)


--------------------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
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
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
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興亡誰人定啊!盛衰豈無憑啊!
一頁風雲散啊...變幻了時空
聚散皆是緣啊!離合總關情啊!
擔當生前事啊...何計身後評?

長江有意化作淚,長江有情起歌聲
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
人間一股英雄氣...
在馳騁縱橫...
PMEmail Poster
Top
阿暪
發表於: May 7 2006, 19:01  
Quote Post


一品官
************

發表數: 5,279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8-17-2004

活躍:16
聲望:1208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6%....96.B9.E8.A8.80

這裡有提到一些.


中文
[编辑]
廣東話和普通話
其他漢語方言使用情況,參見下段其他漢語方言。
香港通行的中國方言是粵語廣州話(香港人多稱作廣東話)。廣東話是香港佔絕對優勢的交際語,也是大多數香港人的母語。但隨着香港有龐大的移民自中國各地湧入,加上1950年代起因邊境封鎖而與廣州隔絕,香港廣東話語音逐漸產生了變化,如聲母/n/、/l/開始不分、聲母/ng/脫落為零聲母、部份人的/t/和/k/、/n/和/ng/韻尾相混、第一調調值由53變成55等,以上部份稱「懶音」。令香港廣東話與廣州話有語感上的差異。

如上段所述,《基本法》所確立的法定語文是中文,廣東話作為口語並沒有憲法性的地位,但廣東話作為最通行的語言,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發言,廣播,一般社會交流,香港中文學校等使用的均是廣東話。

但隨着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香港與中國各地的文化、經濟上的交流越趨頻繁,另加上香港向中國大陸居民開放個人遊,通行全國的普通話也日漸受到重視。普通話科也和中國語文科、英文科和數學科一樣,成為了眾多本地學校的必修學科,中學會考亦設有普通話科考試。2003年起,九巴部分巴士、香港地鐵和九廣鐵路列車開始在廣東話和英語廣播以外,增設普通話廣播。公營的香港電台也有主力推廣普通話的普通話頻道。本地的免費電視台也有特定時段播放普通話節目,部分其他節目也可讓觀眾使用麗音廣播收聽普通話聲道。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2001年人口普查資料[4],香港有89.2%的人口(約572萬人)以廣東話為慣用語言,以普通話為慣用語言的有0.9%(約5萬5千人),另有5.5%(約35萬人,幾乎都是華裔)以廣東話及普通話以外的其他中國方言為慣用語言。文字方面,香港識字率為93.5%,雖然沒有具體的文字使用情況資料,但相信香港華裔人口(94.9%,約636萬人)中的中文使用率應與此相若。香港的非華裔人口(5.1%,約34萬4千人)除了自己的母語外,多會使用英文,但也有約4%能同時讀寫中文 [5]。



我在別處看到另一篇文章 (找不到了...... sweat.gif ), 講到香港的懶音出現, 不指是受普通話影響, 是因為在40,50年代有各地方的移民, 各自操不同方言口音, 如客家話,圍頭話,蜑家話,四邑話,鹤佬話,潮州話,福建話,上海話等, 各自有各自原本口音沒有的音, 最終令很多音都被合併/省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2%B5%E8%...%96%B9%E8%A8%80

不知是不是這篇:

香港标准粤语
香港标准粤语是指香港官方、媒体,以及香港市区使用的粤语,与广州话极为接近 (用词有所不同) 。香港新界的本地粤语以莞宝片围头话为主。 1949年前的香港,由於粤、客混居,所以香港方言帶有很濃的粤客混杂的口音(即香港客家话和香港广府话在音调和词汇相互影响)。

1949年後,香港方言開始出現大量懒音,當中以鼻音消失 (即n/l不分) 及w拗音的消失最為顯著。新一代年青人普遍把「你」[nei]和「我」[ngo] 唸成 [lei]和 [o] 。把「國」[gwok] 誤讀成「角」[gok],「過」[gwo] 讀成「個」[goh] 。這現象似乎與大量外地移民有關,對他們而言, n/l 的發音差異不大,在大部分情況下混淆兩者亦不會帶來嚴重的溝通障礙,於是他們來港學習這種新方言時,往往捨難取易,淡化一些難以分辨的發音之差異。這亦所謂「移民理論」,這種現象在台式國語、美式英語的演化過程中,亦曾出現。

不過,1980年代之前的大眾媒體依然盡力避免在電台電視節目上出現懶音,直到今天,部分香港文語言學家亦對懶音屢加抨擊,並提出「正音」活動,但懶音似乎已經為香港粵語的特色,在大多數大眾媒體、歌手表演中,懶音更被視作「潮流」、「入時」的口音。但總體上,香港方言與廣州方言仍然非常接近。

英語在香港比較普及,加上從前香港通常比內地較先接觸外來的新事物,過去不諳英語的低下階層會用廣州話拼讀日常的英語詞彙,所以香港粵語的英語外來詞十分普遍。例如「地盤管工」叫「科文」(foreman)、「煞車」叫「逼力」(brake)、「軸承」叫「啤令」(bearing)、「草莓」叫「士多啤梨」(strawberry)等等。不少老人家仍把「郵票」稱作「士擔」(stamp)、「保險」叫「燕梳」(insurance)等。這些地道的用語可能會使外地漢語使用者不知所云。



本篇文章已被 阿暪 於 May 7 2006, 19:05 編輯過


--------------------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
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
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
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興亡誰人定啊!盛衰豈無憑啊!
一頁風雲散啊...變幻了時空
聚散皆是緣啊!離合總關情啊!
擔當生前事啊...何計身後評?

長江有意化作淚,長江有情起歌聲
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
人間一股英雄氣...
在馳騁縱橫...
PMEmail Poster
Top
黃巾小賊
發表於: Dec 22 2006, 04:41  
Quote Post


芻狗
************

發表數: 4,555
所屬群組: 軍團長
註冊日期: 3-02-2005

活躍:12
聲望:557


上星期的港台節目《香港故事•粵語傾談》:
http://www.rthk.org.hk/rthk/tv/hkstories/20061217.html

對「正音」運動的質疑:
http://hksan.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7392
內含諸葛兄正式批判「正音」的大文,絕對精華,定要一看!!

另一個有關華語地區語文差異的話題:
聯合國文件廢繁體字 2008改用簡體為唯一標準

本篇文章已被 黃巾小賊 於 Jan 4 2007, 11:10 編輯過


--------------------
板友Leaf:「黃巾賊本來都和你我一樣是小市民一個,對一個小賊來說,當黃巾賊可能是餓死之外的惟一選擇......」
魯迅:「人民處於官兵與強盜之間,不論被裹從或自願參加,都是拿兩面旗;賊來了從賊,官來了從官。」
板友呂遜:「不論是出於孝心還是貪心,偷就是不對,偷就是賊。」
孔子:「老而不死,是為賊。」
PMEmail PosterUsers Website
Top
1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1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分頁: (4) « 最前 ... 2 3 [4]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Start Poll

 



[ Script Execution time: 0.0142 ]   [ 12 queries used ]   [ GZIP 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