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Start Poll

> 人之初...
軒轅愛
發表於: Oct 5 2006, 16:40  
Quote Post


八品官
*****

發表數: 275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9-16-2006

活躍:2
聲望:152


我對性善論和性惡論所知頗淺, 卻想知多一點, 可以分享一下你的觀點嗎?
其實, 我想向各位問這個問題很久了.

我認為人性本"自私", 關鍵在於"自私"是否等於"惡"?

舉例, 一個小孩不會無故害人, 但他會因肚餓而爭奪另一個小孩的食物. 奪去別人的食物,
會損害他人, 無疑是自私的行為. 但是, 食肉獸會獵殺比自己弱的動物;
樹木會鬥長得高來爭奪陽光, 同時也遮蓋了其他植物, 使其他植物難以吸收陽光.
這種為生存的"自私"算不算是"惡"呢?

人會禮讓, 禽獸不會. 但我認為人不是天生會禮讓的, 人要受過教養才懂禮讓.
我認為一個人未經教化的人, 會很容易表現出自私. 如果"自私"等於"惡"的話,
那麼我就是一位支持荀子的人了.


--------------------
親愛的朋友,我只能目送你,走你自己的路。

願棋伴與人常在。
PMEmail Poster
Top
阿暪
發表於: Oct 5 2006, 16:55  
Quote Post


一品官
************

發表數: 5,279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8-17-2004

活躍:16
聲望:1208


自己對儒家法家

首先, 如你所言, 善惡各自指甚麼.


如果利己為惡, 那麼人的確是性本惡的.

如果惻隱之心算是善, 那麼人是有善的元素的 (仁之端). (禮讓之心不敢說天生就有, 我覺得人會禮讓是最終也是為了自己)

如果說人天生本身不會分善惡, 善惡也是從後天灌輸/理解到的思想, 人本身是率性而為, 那也說得通.




(其實性善論, 性惡論, 性本無善惡論可不可以說是各說各話, 互不矛盾?)


--------------------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
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
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
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興亡誰人定啊!盛衰豈無憑啊!
一頁風雲散啊...變幻了時空
聚散皆是緣啊!離合總關情啊!
擔當生前事啊...何計身後評?

長江有意化作淚,長江有情起歌聲
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
人間一股英雄氣...
在馳騁縱橫...
PMEmail Poster
Top
徐元直
發表於: Oct 5 2006, 18:50  
Quote Post


攤抖首領
************

發表數: 7,913
所屬群組: 君主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55
聲望:4177


樓主請看這個:

http://hksan.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3297

如果這話題又熱鬧起來,可以把精華區那個重開並合併。


--------------------
......
PMEmail Poster
Top
徐元直
發表於: Oct 5 2006, 18:58  
Quote Post


攤抖首領
************

發表數: 7,913
所屬群組: 君主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55
聲望:4177


補充一下,人類為了生存既發展出一些自私行為,也發展出了一些無私(合作)行為,比如報恩,而且兩者都有先天基礎。如果說無私行為只是後天獲得(人要受過教養才懂禮讓),似乎缺乏證據支持。

自私等不等於惡,完全取決於對自私的具體定義,自私兩個字在不同的語境下可以有不同的意思。


--------------------
......
PMEmail Poster
Top
軒轅愛
發表於: Oct 6 2006, 13:46  
Quote Post


八品官
*****

發表數: 275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9-16-2006

活躍:2
聲望:152


沒有留意到過往有相關的題目, 很抱歉.

元直提醒了我, 人有先天的報恩慨念. 這正是我一直以來的遺漏.
其實, 就性善論和性惡論,我用"人性本自私"這種說法, 是很投機取巧的.
三思後, 還是採用了此說法, 因為感覺"善"和"惡"這兩個字形不足以形容"人"
( 亦因此不舉行性本善/性本惡的投票, 巧合地避免了重複舉行投票 ).
不過, 那些是先哲們的說話, 花點時間和唇舌探討也應該. 在這題目中,
"善"與"惡"的定義太重要, 使討論進展困難. 愛不才, 請知道相關定義者指點.
能在典籍中找到嗎?


--------------------
親愛的朋友,我只能目送你,走你自己的路。

願棋伴與人常在。
PMEmail Poster
Top
徐元直
發表於: Oct 6 2006, 17:27  
Quote Post


攤抖首領
************

發表數: 7,913
所屬群組: 君主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55
聲望:4177


不必道歉。

你說「感覺"善"和"惡"這兩個字形不足以形容"人"」,在之前那個主題中,我也不同意把人性單一地歸類為「本善」或「本惡」,在這方面我們的想法也許是類似的。但同時我也認為不應把人性單一地歸類為「本自私」或「本無私」,因為從行為學的觀點來看天性其實是相當複雜的,不是說人生下來就等於一張白紙那麼簡單。

要邏輯、清晰地討論天性的善惡,首先應該明確定義好以下兩個問題。

人的天性(大多數人一生下來所具有的共性)具體是指什麼,包括哪些基本的動機、目的或行為,這是第一個問題。

善與惡是道德判斷,是對動機、目的或行為的好與壞的判斷,善與惡的判斷基礎或者說判斷標準是什麼,這是第二個問題。

對這兩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每個人都需要對這兩個問題作出清晰的定義,才可能進一步考慮人類天性是善是惡或者有沒有善惡之分的問題,否則未學行先學跑的話,只會越想越亂。

以前的襄陽版主是道德哲學專業的,如果他在就好了,呵呵。



--------------------
......
PMEmail Poster
Top
阿暪
發表於: Oct 12 2006, 15:11  
Quote Post


一品官
************

發表數: 5,279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8-17-2004

活躍:16
聲望:1208


雖然把人性單一地歸類為「本自私」(或自利)或「本無私」未必準確, 但我覺得人在絕大部分情況也是基於自利來權衡, 合作, 甚至一些利他行為, 也是經博奕而引申的, 所以我認為以「自利」作思考權衡方式至少能說是能形容人的絕大部分行為.

我也相信人的基因也因天擇演化而產生了一些經權衡而利他的行為. 如果「精神上的滿足」, 或「滿足天性而作利他行為」也以某量權重算進"得利"中, 那「人所有行為決定都是自利」還可以成立, 但那又可能成了tautology....

本篇文章已被 阿暪 於 Oct 12 2006, 15:11 編輯過


--------------------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
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
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
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興亡誰人定啊!盛衰豈無憑啊!
一頁風雲散啊...變幻了時空
聚散皆是緣啊!離合總關情啊!
擔當生前事啊...何計身後評?

長江有意化作淚,長江有情起歌聲
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
人間一股英雄氣...
在馳騁縱橫...
PMEmail Poster
Top
阿暪
發表於: Oct 12 2006, 15:14  
Quote Post


一品官
************

發表數: 5,279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8-17-2004

活躍:16
聲望:1208


其實有舊討論而開了新帖不需內咎, 一來大家未必能看完所有帖才發表議論(尤其是來了不久的版友), 二來開新的討論可能引出其他討論方向或其他論點.


--------------------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
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
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
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興亡誰人定啊!盛衰豈無憑啊!
一頁風雲散啊...變幻了時空
聚散皆是緣啊!離合總關情啊!
擔當生前事啊...何計身後評?

長江有意化作淚,長江有情起歌聲
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
人間一股英雄氣...
在馳騁縱橫...
PMEmail Poster
Top
地球人
發表於: Jan 5 2007, 17:39  
Quote Post


六品官
*******

發表數: 590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10-01-2006

活躍:4
聲望:37


孟子曾說:「當我們看見有一個人快要死時,我們會先去救人,而不先計較救人有甚麼報酬,那人是甚麼人等問題,由此可知人性本善」

一個人可以同時本善和本惡,有惻隱之心也有自私之心


不一定所有人都是其中一種,可能有些人性本善,有些人本惡


--------------------
燃燒吧!不屈不撓的雜草精神!
------------------------------
反對不准訪客發言
PM
Top
太空漫遊
發表於: Feb 24 2007, 14:42  
Quote Post


六品官
*******

發表數: 560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9-20-2003

活躍:2
聲望:33


小修正:

孟子可沒這個說法  wacko.gif

見死不救的例子,經常發生,多不勝數。若孟子說「任何人一見人遇險,就會施救。」這講法與大量實例違背,明顯站不住腳。

在「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的設例中,他只說「任何人都會心生不忍……」注意他沒有說那人會上前赴救。那人可能最終見死不救,也可能單單為了沽名釣譽等現實利益而施救,孟子沒有排除這些可能。他只是說人會有不忍人之心,而這意識不是出於現實利益罷了,這不忍人之心解釋了人立心向善的可能 ......


--------------------
user posted image
PMEmail PosterUsers Website
Top
地球人
發表於: Feb 24 2007, 15:08  
Quote Post


六品官
*******

發表數: 590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10-01-2006

活躍:4
聲望:37


QUOTE (太空漫遊 @ Feb 24 2007, 10:42 PM)
小修正:

孟子可沒這個說法  wacko.gif

見死不救的例子,經常發生,多不勝數。若孟子說「任何人一見人遇險,就會施救。」這講法與大量實例違背,明顯站不住腳。

在「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的設例中,他只說「任何人都會心生不忍……」注意他沒有說那人會上前赴救。那人可能最終見死不救,也可能單單為了沽名釣譽等現實利益而施救,孟子沒有排除這些可能。他只是說人會有不忍人之心,而這意識不是出於現實利益罷了,這不忍人之心解釋了人立心向善的可能 ......

孟子的意思大概是只要有不忍人之心=人性本善

即使因能力不足不上前赴救不=人性本不善



--------------------
燃燒吧!不屈不撓的雜草精神!
------------------------------
反對不准訪客發言
PM
Top
太空漫遊
發表於: Feb 24 2007, 15:19  
Quote Post


六品官
*******

發表數: 560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9-20-2003

活躍:2
聲望:33



即使有能力拖救,又或拖救不費吹灰之力,那人也未必拖救。但即使那人在能輕易救人的情況下,仍見死不救,甚或落井下石,只要他有不忍之念,即符合孟子說法。


本篇文章已被 太空漫遊 於 Feb 25 2007, 02:09 編輯過


--------------------
user posted image
PMEmail PosterUsers Website
Top
地球人
發表於: Feb 25 2007, 06:31  
Quote Post


六品官
*******

發表數: 590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10-01-2006

活躍:4
聲望:37


任何人看見有一個人快要死,首先會有不忍之念,然後才決定救不救人

有不忍之念在決定救不救人之前,證明人性本善


--------------------
燃燒吧!不屈不撓的雜草精神!
------------------------------
反對不准訪客發言
PM
Top
0 位使用者正在閱讀本主題 (0 位訪客及 0 位匿名使用者)
0 位會員:

Topic Options Reply to this topicStart new topicStart Poll

 



[ Script Execution time: 0.0155 ]   [ 12 queries used ]   [ GZIP 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