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三國志 · 版規 |
![]() ![]() ![]() ![]() ![]() ![]() |
歡迎訪客 ( 登入 | 註冊 ) | 重寄認證電子郵件 |
![]() ![]() ![]() |
徐元直 | |
![]() 攤抖首領 ![]() ![]() ![]() ![]() ![]() ![]() ![]() ![]() ![]() ![]() ![]() ![]() 發表數: 7,913 所屬群組: 君主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57 聲望:4177 ![]() |
http://www.amazon.com/God-Delusion-Richard...s/dp/0618680004
上帝錯覺 · 序言 作者:理查德 · 道金斯 柯南翻譯 小時候,我的妻子不喜歡她的學校,希望能離開那裡。多年之後,當她到了 二十多歲的時候,她把這個不快的事實告訴了她的父母。她的母親感到非常吃驚: 「但是寶貝,為什麼你當時不來告訴我們?」拉拉(Lalla)的回答正是今天我 要說的:「但是我以前不知道我可以。」 我以前不知道我可以。 我懷疑——我確定——這世上有許多在宗教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在宗教中感 到不快樂、不相信它,或者對以宗教名義犯下的罪惡感到擔心;還有人多少渴望 離開他們父母信奉的宗教,他們希望能這麼做,但是沒有意識到離開宗教是一個 可能的選擇。如果你是他們中間的一員,這本書就是為你寫的。它的目的是喚醒 意識——讓人們意識到成為一位無神論者是一種現實的渴望,而且是一種勇敢和 非凡的渴望。你可以成為一位快樂、和諧、有道德和智慧的無神論者。這是我的 喚醒意識的信息的第一部分。我還想用其他三種方式喚醒意識。下面我將談到它 們。 2006年1月,我主持了一部兩集的電視紀錄片,這部在英國電視台(電視四 台)播出的紀錄片名為《所有邪惡的根源?》(Root of All Evils?)。我從一 開始就不喜歡這個題目。宗教不是所有邪惡的根源,因為沒有什麼東西是所有任 何東西的根源。但是我很喜歡電視四台在全國性報紙上做的廣告。那是一張以天 空為背景的曼哈頓輪廓照片,照片說明是「想像一個沒有宗教的世界」。圖文之 間的聯繫是什麼?世界貿易中心的雙塔就在照片顯眼的位置上。 和約翰·列儂(John Lennon)一起想像一下一個沒有宗教的世界。想像一 下沒有自殺性人體炸彈、沒有911事件、沒有倫敦地鐵爆炸事件、沒有十字軍、 沒有獵巫運動、沒有火藥陰謀、沒有印巴分治、沒有塞爾維亞/克羅地亞/穆斯林 大屠殺、沒有把猶太人當作「殺害基督的兇手」加以迫害、沒有北愛爾蘭的「麻 煩」、沒有「榮譽謀殺」、沒有衣著光鮮、披頭散髮的電視福音派教徒敲詐輕信 的人們的錢財(「上帝希望你付出,直到你感到心疼」)。想像一下沒有塔利班 炸毀古代雕像、沒有對瀆神者的公開斬首,以及沒有女性因為露出了哪怕一英吋 的皮膚就要被施以鞭笞之刑。順便說一句,我的同事Desmond Morris告訴我,約 翰·列儂的那首著名的歌有時候在美國演唱時刪掉了「也沒有宗教」這句。有一 個版本的歌詞甚至被厚顏無恥地改成了「也有一個宗教」。 或許你感覺疑神論是一個合理的立場,但是無神論和宗教信仰一樣教條?如 果你這樣認為,我希望第2章將改變你的想法。在這一章裡我將改變你的觀念, 方法是說服你認為「上帝假說」是一個關於宇宙的科學假說,和其他任何假說一 樣,人們應該以懷疑的態度分析它。或許人們教育你說,哲學家和神學家有相信 上帝的極好的理由。如果你這樣認為,你可能會喜歡關於第3章,它討論了「上 帝存在的論證」。這些論證其實極為虛弱。或許你認為很顯然上帝必定存在,因 為如果沒有上帝,這個世界如何存在?如果沒有上帝,怎麼可能存在生命及其豐 富的多樣性?如果沒有上帝,每個物種為何看上去不可思議,彷彿是被「設計」 出來的?如果你這樣想,我希望你將從第4章「為什麼幾乎可以肯定沒有上帝」 中獲得啟迪。達爾文主義自然選擇可以遠遠更簡潔而極優雅地解釋這個生命世界 的設計幻覺,而根本不用將其歸結為一位設計者。儘管自然選擇僅限於解釋生命 世界,它喚醒了我們的一個意識,即「起重機」這個解釋性類比有可能幫助於我 們理解這個宇宙本身。像自然選擇這樣的起重機的威力,是我的喚醒意識的四個 方式中的第二個。 或許你認為必定存在一個或者許多上帝,因為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報告說有 神論者佔了每個人類文化的多數。如果你認為這令你信服,請看第五章「宗教的 根源」。它揭示了信仰如此普遍存在的原因。或者,你是否認為我們為了擁有正 當的道德,宗教信仰是必須的?為了為善,難道我們不需要上帝嗎?請閱讀第6 章和第7章,看看為什麼並非如此。你是否仍然對宗教抱有好感,認為它對世界 是一件好事,即便你本人已經放棄了你的信仰?第8章將邀請你思考一下宗教對 這個世界並非好事的情況。 如果你感到無法脫離你成長過程中接觸的宗教,值得問問你自己為什麼會出 現這種情況。這個答案通常來自某種形式的童年灌輸。如果你信仰虔誠,你所信 仰的宗教幾乎可以肯定就是你的父母所信仰的。如果你出生在阿肯色州,你就會 認為基督教是真的、伊斯蘭教是假的。很明顯,如果你出生在阿富汗,你所相信 的正好相反。你是童年灌輸的受害者。如果你出生在阿富汗,情況亦然。 宗教和童年的問題是第9章的主題,這章也包含了我的第三個喚醒意識的方 法。正如女性主義者聽到「他」而不是「他或她」、聽到man而不是human的時候 就會感到震驚,我希望每個人聽到諸如「天主教兒童」或者「穆斯林兒童」的時 候也會震驚。如果你願意,你可以說「父母是天主教徒的兒童」,但是如果你聽 到任何人說「天主教兒童」,去制止他們,然後禮貌地指出兒童太年輕,所以並 不知道他們在這些問題上應該採取什麼立場,正如他們太年輕,並不知道他們應 該支持哪種經濟學或者政治學。由於我的目的恰恰就是喚醒意識,我不會因為在 這篇序言和第9章裡都提到了它而道歉。你就是要盡可能地重複。我再說一遍。 沒有穆斯林兒童,只有父母是穆斯林的兒童。兒童太年輕,因此並不知道什麼是 穆斯林,什麼不是。沒有穆斯林兒童的說法。沒有基督教兒童的說法。 第1章和第10章首尾呼應,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了對於現實世界之壯麗的正確 理解如何可以承擔起一個精神角色——雖然它永遠不會變成一種宗教。而宗教在 歷史上不當地篡取了這個角色。 我的喚醒意識的第四個方法是無神論者的驕傲。當一個無神論者沒有什麼可 自卑的。恰恰相反,無神論者是值得驕傲的,無神論者應該把腰板挺直,因為無 神論幾乎總是象徵著一種健康的心智獨立,真的,這是一種健康的心智。有許多 人在各自內心中知道他們自己是無神論者,但是他們不敢向他們的家庭承認,在 某些情況下,他們甚至不敢向自己承認。這部分恰恰是由於「無神論者」這個詞 已經逐漸專門變成了一個可怕和嚇人的標籤。第9章引用了喜劇演員Julia Sweeney的悲喜劇故事。她的父母在讀報的時候發現她成為了無神論者。他們勉 強能接受她不信上帝,可是無神論者!一位無神論者?(她的母親的聲音變成了 尖叫。) 在這裡,我特別需要對美國讀者說幾句話,因為今天美國的宗教狂熱程度確 實引人注目。Wendy Kaminer律師評論說,取笑宗教和在美國退伍軍人協會的禮 堂裡焚燒國旗一樣危險。她幾乎沒有誇張。今天美國無神論者的狀態就如同50年 前同性戀的狀態。如今,在同性戀自豪運動興起之後,同性戀當選公務員儘管還 不太容易,但還是有可能的。1999年的一項蓋洛普民意測驗詢問了美國人是否願 意把票投給是女性(95%的人願意)、羅馬天主教徒(94%的人願意)、猶太人 (92%的人願意)、黑人(92%的人願意)、摩門教徒(79%的人願意)、同性戀 (79%的人願意)或者無神論者(49%的人願意)的合格人選。很明顯,我們還有 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是無神論者的數量——特別是在受過教育的精英中間——遠 遠超過許多人認為的。即便是在19世紀也是如此。當時John Stuart Mill已經能 說:「如果知道最聰明的人物、因為智慧和美德而廣受尊重的最著名人物中的很 大一部分是宗教的全然懷疑者,這個世界將會感到吃驚。」 今天這種情況更是如此。事實上,我在第3章提供了證據。許多人沒有注意 到無神論者的原因是我們中間的許多人不願意「站出來」。我的夢想是這本書可 以幫助許多人站出來。正如同性戀運動的例子,站出來的人越多,其他人就更容 易加入他們。可能會有一個引發鏈式反應的臨界質量。 美國的民意測驗顯示無神論者和疑神論者的人數遠遠超過了信教的猶太人的 人數,甚至超過了其他一些特定宗教團體的人數。然而與猶太人和福音派基督徒 不同——前者是美國出了名的最有效的政治說客之一,後者操縱著更大的政治權 力——無神論者和疑神論者並沒有組織起來,因此他們能施加的影響力為零。事 實上,把無神論者組織起來被比作如同放牧貓群,因為他們傾向於獨立思考,不 會服從權威。但是一個良好的第一步是讓願意「站出來」的人數達到臨界質量, 從而鼓勵其他人也這樣做。即便沒法聚成一群,足夠數量的貓也可以製造出很多 聲音,它們也就沒法被忽視。 我的書名中的「錯覺」一詞引起了一些精神病學家的不安,他們認為這是個 術語,不應該隨意使用。其中有三位專家寫信給我提出了一個宗教錯覺的特別術 語:「relusion」。或許這個詞將流行起來。但是目前我將堅持使用「錯覺」一 詞,我需要證明這樣做是對的。《企鵝版英語詞典》把錯覺定義為「一種虛假的 信仰或者感覺」。令人吃驚的是,這本詞典給出的例句來自詹腓力(Phillip E. Johnson):「達爾文主義是一個人類從一種錯覺中解放的故事,這種錯覺是指 人類的命運被一種高於人類的力量所控制。」這和那個在當代美國率領神創論者 控訴達爾文主義的詹腓力是同一個人嗎?他確實是。我們猜測,這句引語很可能 脫離了上下文語境。我希望人們能注意到這個的事實,即我說得夠明白了,因為 無數神創論者在引用我的著作的時候故意誤導地把我的話從上下文語境中摘出來, 他們可沒有讓我享受同樣的待遇。不論詹腓力本人的意思是什麼,我很樂意認可 他的這句話本身。微軟的字處理軟件Word附帶的詞典把錯覺定義為「一種不顧與 之強烈矛盾的證據的持久虛假信仰,特別是一種精神疾病的症狀」。這個定義的 前半部分完美地描繪了宗教信仰。至於它是不是一種精神疾病的症狀,我傾向於 認同《禪與摩托車保養技術》的作者Robert M. Pirsig。他說「當一個人出現一 種錯覺的時候,這叫做精神失常。當許多人出現一種錯覺的時候,這叫做宗教。」 如果這本書像我打算的那樣,有宗教信仰的讀者讀完它之後將變成無神論者。 好一個冒昧的樂觀主義!當然,徹底的宗教腦瓜對證據擁有免疫力。多年的童年 灌輸讓他們產生了抗性,那些灌輸方法是花費數個世紀成熟起來的(無論是通過 進化還是通過設計)。更為有效的免疫手段之一是嚴厲警告人們甚至不要翻開像 本書這樣的書籍——本書毫無疑問是一本魔鬼撒旦的著作。但是我相信有許多思 想開放的人們:這些人接受的童年灌輸不夠陰險,或者出於其他原因灌輸沒能 「成功」,或者這些人與生俱來的智慧強大到可以戰勝它。這些自由的心靈只需 一點鼓勵,就能完全擺脫宗教的鉗制。至少,我希望沒有一個人在讀了本書之後 將來還會說「我以前不知道我可以」。 -------------------- ......
|
茶水小妹蘋兒 | |
![]() 還沒長大的傲嬌氣小蘋果呦 ![]() ![]() ![]() ![]() ![]() ![]() ![]() ![]() ![]() ![]() ![]() 發表數: 1,623 所屬群組: 一般 註冊日期: 9-18-2003 活躍:9 聲望:490 ![]() |
較世俗的人應該在大多數社會都是主流,所以私下的不虔誠或者並不是一個問題──然而,若是強調自己什麼也不信,或許就不為人接受了吧。雖然美國憲法禁止立國教,然而人們卻期待一個有信仰的總統呢?
"讓我們想像一個沒有宗教的社會"?其實中港台的情況有點像這樣。不過本文討論的似乎主要是無神論者在美國的掙扎,而不是作為一個無神論者的好處,或無神與有神社會各自的優劣呢。在香港這個工作時間長、生活空間小、精神緊張的地方,我覺得無神論所可能帶來的開放、多元與創造力,似乎並沒有在香港充份反映出來 附帶圖片 ![]() -------------------- I nyo talk funny, nyou talk funny!!!
孔子:「老而不死,是為賊。」 |
![]() |
![]() ![]() ![]() |